很多人心中都有良好的意愿,可真正把它转变为积极行动的却很难,比如这会儿正在写今天的晨读感悟,却忍不住要看一眼手机上乒乓球中国公开赛的赛况(突然得知:马龙和小胖樊振东退出男单比赛!)。很多时候,这并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决策力不够,怎样增强自己的决策力使自己更好地行动起来呢?今天分享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重置选择、预先设定和扫清障碍。
重置选择
今天开始,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出来可以查询了,再次不由想起学生时代,肯定绕不过的是各种各样的考试,有自己擅长的科目,比如英语,也有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比如理综。英语基本上无论怎样难度都能轻松应对的,理综就不一定咯,和英语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这么说吧,同桌理综300分的题能高出我50多分,英语150分的题我能高出她50多分,这两项互补,扯平了),但理综再查,大题可能没有思路不会做,甚至留有空白,但是客观选择题从来没有空白过,为什么呀?因为有选项可以蒙,怎么着也有25%的概率蒙对。--- 所以,这是老师怕我交白卷才出现的仁慈么? --- 所以,在你不希望自己的提议没有任何回应的时候,主动设置好一些选项会改变自己的处境。
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缺乏善意,只是没有合适的表达机会,也懒得寻找机会,相比苦口婆心地劝说,主动提供选项,让对方自己选择,不仅能起到提示作用,还能增强他们的掌控感,让其行为化被动为主动。
除了“主动提供选项”,还有一个通过选择改变行为的方法叫“自愿退出”。在有些国家想捐献器官,必须生前签署相关声明;而另外一些国家,捐献器官是默认选项,如果不打算捐,可以自由提出来,数据表明,后者的捐献比例是前者的近20倍。
一个个劝说别人同意很难,默认所有人都同意,但给人选择的空间,可以自愿退出的话,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预先设定
因为注意力有限,所以大脑中有一个决策捷径,习惯抓住眼前的利益,把损失留给未来。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有“重视当前,轻视未来”的倾向,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策略,来影响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也就是在动作还没发生的时候就进行设限,锁定良好意图,削弱诱惑的吸引力。
扫清障碍
在通往行为的道路上,任何一个小小的障碍,在决策者眼中看起来都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因此,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够配合你,就要帮助对方简化一些流程或者消除一些障碍,让他们做事轻松一些。
今天看到一句话:做人要向雨伞学习,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谁会把你举在头上!
今天的最后,刚又看了下手机新闻,男乒许昕也退赛了。我要去继续关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