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20期“初”专题活动。
大年初七轮到田园值班,立春第二天的天空清朗无垠。田园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四周静谧,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声响,那里车间正常生产。电脑屏上翻开公司网站页面,大年初一集团各级领导不远百里,齐刷刷站在公司各车间的控制室里,面含微笑,亲切慰问,有如春风般的温暖气息吹遍单位。田园关了页面,出门去倒茶水,遇上了值班的杨副总,杨说跟他到车间去巡视下。自调到机关后田园很少下车间,本想借今天值班好好整整资料,这下可好,几个控制室看过去起码要半天。没办法,田园叫上小赵,戴上安全帽,和杨副总向热汽腾腾的冷却塔出发了。
几幢大烟囱矗立在眼前,厂房里外管架横行,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绕过冰冷的铁栏杆铁楼梯,二楼就是汽轮发电机,中央控制室就设置在这里。三号锅炉年前试车投产,加热出来的高温高压蒸汽像个莽汉一样冲进汽轮机组里,高速旋转的叶轮昼夜不停,春蚕吐丝般画出平稳的电流曲线。这里的员工是黑白颠倒的,没有周末假日,没有春节团聚,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田园曾在这里呆过五年,他熟悉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五个除夕。
小赵说现在的中央控制室是全新的,旁边老控制室刚搬过来合并在了一起,说毕他就打开了嵌在白墙上的铁门。嚇,里面有一扇隔断墙,墙后面还有一排明亮如镜的玻璃隔断,门上已贴上的过年“喜”字,在这个隆隆的建筑里显得有些突兀。进入大厅,目之所及,都是花花绿绿的显示大屏,密密层层的参数,使这个几百平方的大厅犹如一个规模宏大的战役指挥部。煦暖如春的温度,光洁如新的地砖反射出亮色,四周摆放着喜阴的绿植,绿油油活力十足。整齐的DCS操作屏,洁白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幅岗位操作规程,又让进来的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和紧张感。
杨副总热情洋溢地跟当班员工拜年,田园跟在后面一边握手一边努力地回忆着昔日战友们的名字。离开了四年,操作台前几个年轻员工的名字突然消失在脑海里,怎么也挖不出来,不知道哪天又会突然蹦出来,还好控制室内也听不太清楚,免去了他一些尴尬。
车间主任不在控制室,当班值长是钟小奇。黑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个子壮壮的。二零一三年来的时候还是个愣头青,转眼间,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前些年厂子效益不好,年青工人薪酬太低,几万块钱减这减那,一个月到手的也就三千来块,不啃老简直要活不下去了,那段时间厂里人心极不稳定,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员嚷嚷着要离职。田园记起每到年终,这个小黑子苦愁着脸和他坐在旁边的休息间,一笔笔地算自己的全年收入,一面算一面倾诉,锅炉岗位的小王离职去修电梯了,电气主操考了乡里的办事员了。人心不稳离职率高,操作运行质量随之下降,工艺纪律、员工培训和平稳运行管理可真是难上加难,一来二去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那年同一批分下来的大学生,小钟是唯一留下的外地人了,他也只是因为与本地的女同学相爱,成了家才留了下来。现在好了,公司挣钱了,员工的收入也提起来了。小钟也争气,前年就当上了独挡一面的值长了。”田园给杨副总如数家珍。
分管人力的杨副总是前年总公司空降下来的,听到这些也不禁感叹,现在厂子收入大幅提升,一个主操的岗位,十多个人生死拼杀。不过,现在公司收入这么高了,社会上就业压力那么大,为什么还有那么高的离职率,还有那多优秀的员工留不住呢?
这时,站在控制室中央的田园耳边忽然感觉到一阵阵嗡嗡嗡的声音。不是那种响声动天,而是隐隐的、闷闷的,像拉丝一样持续不间断的气息,犹如一把腐蚀的锯片在细钢丝般的中枢神经上摩擦,锐利而倔强,久久不去。像突然记起某个老朋友一样,田园对这个声音清晰了起来。尽管他在这里只呆过几年,但这种声音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他俯下身子问正在操盘的老张,新控制室的噪声是怎么回事?……
“唉,这个声音比原来那个控制室要大多了。没办法,到处都是转动的机器,而且装置越来越多……”老张年近五十了,已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
老张说没办法是正常的,也是不正常的。几年前田园就花大气力整治过这里的噪音。
那年田园被派到这个车间时,正好是三项制度改革和薪酬套改的那一年。那次套改工资是为了提高新员工的收入而进行的改革,政策明显向新工人倾斜,虽说招不到新员工的问题火烧眉毛,但新出台的政策还是引起了众多老员工的疑虑和不满。上任第二天,田园就在这个控制室连轴转,跟运行人员不厌其烦地讲解疏导,争取他们的理解,与公司共渡难关。那时员工的声音盖过了机器噪音,他唯有一遍遍地测算,一次次地耐心解释。还好,员工们都是通情达理的,也是容易说服的。比起管理层,他们其实知道要关注更长远的目标,只不过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一定级别的人来倾听他们,理解他们,他们需要的是那种相互之间毫无芥蒂的信任感,闹哄哄进来,倒一倒苦水,吐一吐槽,不管有没有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都会谅解地、满意地回到自己的岗位,继续着日复一日的操作。而他们带来的问题,也许压根就不曾存在过,或者只是深埋在他们内心的压抑和不满。
思想统一只是开展工作第一步,薪酬这个大饼只有这么大,哪方面多掰一点,其他地方必然就会有缺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么才能凝聚人心,扭转组织氛围呢?
田园为此绞尽脑汁,夜不能寐。
那几天的宣贯和疏导,他第一次领教了这里噪声暗藏的威力了。在这里讲话你不得不提升音量到一个你自己毫不自知的水平,如果周围突然万籁寂静,你才会发现你其实正在呐喊,而不是苦口婆心,因为第三天田园的嗓子就已经嘶哑得发不出一点声音了。田园心里也在呐喊,自己只是呆了三天就受不了,那兄弟们长年累月陷在这样的环境里,潜在的、不可逆的伤害会有多大呢?他不敢想象。巨大的噪音笼罩的环境里,坐在操作台前面的他们整日里无精打采,气氛压抑,田园查阅了长期处于超噪音限值的危害,对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甚至心血管系统,都有不可恢复的损伤,不仅是头痛、头晕、耳鸣、睡眠不良、听力下降、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生理上的伤害,还存在心烦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阅读能力、思考力下降等心理健康问题。为什么安全环保科只会被动地迎接职业健康危害检查,而不是主动地为员工的身心保驾呢?可当田园向车间的上上下下询问的时候,大家都反应平静,好像这样的声音自上班就有,到退休的时候也不会消失似的,甚至认为他是小题大做。可田园还是把这个疙瘩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在一次外出考察,田园发现同行操作室噪音控制得极其微弱,他好像发现了猎物一样,顺藤摸瓜找到降噪公司,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来实地检测噪音值。最后的检测结果显示,限值是六十分贝以下,实测值却超过七十五分贝!
加不了工资,就改善环境呗。说干就干,田园带着班子立即进行了技术研讨,确定改造方案:采用吸声玻璃棉贴墙面和吊顶,门拆掉换隔音门,窗户玻璃装成双层隔音玻璃。他在总经理办公室磨了几天,终于取得了资金支持。询价,定控制价,编招标文件,招标,签合同,进场施工,验收。他们干劲冲天。项目完成后检测噪声值降到了五十五分贝以下!操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田园他们的努力也没有白费,通过这个切入点,为员工的真心都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无价的,威力巨大的。接下来的工艺纪律、现场整洁、员工培训和绩效考核工作顺风顺水,车间很快恢复了元气,各项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田园想不到这次建设新控制室却重新掉入了当年的深坑,竟然没有考虑噪音,墙面、吊顶和门、玻璃只追求了美观,没有选择隔音和吸音材料。事隔几年,第二次的噪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现在门外两台汽轮机组还在调试尚未开车,一旦几台机组同时运行,里面的噪音将会更大更响。这个控制室是整个公司的心脏和动力源,也是上级视察的打卡点。初一那么些大大小小的头头们站在这个大厅里交头接耳,指点江山,有那么些光鲜闪亮的智能大屏、镜面样的玻璃和雪白的粉墙就够了。至于噪音,他们中谁也不会在这里呆上几个小时,更不会说几小时的话,所以噪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返程路上回过头去,田园望见矗立的烟囱上缠绕旋转着的白烟向天空涌去,机器设备的轰鸣声由近及远,崭新的中央控制室灯火通明, 一条条粗的、细的,包裹着红色、黄色和绿色保温棉的管道纵横交错地向厂区的各个角落延伸。
我们公司发展越来越快,也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对田园说这番话的时候,大步流星的杨副总信心满满,好像也是在对他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