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点也不觉得母亲有什么变化——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到现在,我一直感觉母亲就是那个样子。“老人”是我对祖母的印象,但我从来没有把母亲和“老”联系在一起。
但事实上,母亲的确是在变老的。我的母亲生于1938年,已经71岁了。
母亲太平凡了,我能写什么呢?
勤劳朴素,那是不用说的,不勤劳,不朴素,生活就不能过。
母亲的腿不好,打我记事的时候开始,就见到母亲早早起来烧饭的时候要很吃力地挪动着双腿。据母亲说,她年轻的时候挑重担走远路,每次走累了走热了,就把腿伸到河里去,结果落下这腿病。但母亲就是这样拖着她的两条病腿,又操劳了几十年。现在,母亲的这双腿,已经很难承受她身躯的重量了,走路都很困难。但她买了个三轮车来代步,把身体的重量放在三轮车上,她就能够踩着车去买菜,去拜佛了!每天一大早,她还骑着车,绕着乡村的路跑一圈,算是晨练。她经常得意地跟我们说:“我踩着这车,没人看出我这腿不好!”今年春节的时候,因为我的干妈不能再帮我带小孩了,我们一大家子就在商量着怎样找个人来帮忙。谁知说了一会,只听母亲说:“要不是我这双腿不好,就……”话没说完,眼泪哗哗就下来了!我赶紧安慰她:“妈,知道啦,要是前几年,你肯定能带得很好的!不用担心,孩子这么大了,找个人带容易。”其实我那一刻是忍住眼泪的。
在我印象中,母亲一直做的都是粗重的活。父亲因为算盘打的不错,所以以前公社大搞水利建设的时候,他经常到工地去当会计,家里的农活,经常是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在做的。做完农活,母亲还得做家务,这就叫“里外一肩挑”吧?农村妇女经常做的女红,我从来没见母亲做过!但母亲却给我做过一件冬衣——在我还是婴儿的时候。那件冬衣,是用碎布拼起来的,图案是有规律的几何图案,最小的碎布只有拇指那么大!所以我想,母亲年轻的时候也许是能做一些细活的吧。我工作几年后,回家还看到那件冬衣,就向母亲要了,珍藏起来。
我是不想赞美母亲的勤劳朴素,虽然我现在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真义,但我觉得母亲的勤劳朴素,是生活所迫,是一种无奈!
我只希望我的母亲能够安度晚年。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十六年前我毕业以后,父母也就基本上不用再操劳了。我哥、我姐和我都在深圳工作,早期经常接父母来一起过,但他们还是不太习惯城市的生活,加上母亲的腿不好,现在就很少来和我们一起住了,我们就经常回去看看两个老人。老人在老家,有一些老邻居老亲戚,他们感觉比较惬意。父亲身体还硬朗,起居上能够照顾母亲——比如帮她把三轮车抬进抬出的。但父亲是一辈子没做过饭炒过菜的,所以母亲在家里还得做饭哩!
去年幼儿园放暑假时,我们把儿子送回老家,我老婆跟母亲说孩子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母亲说:“我养过五个孩子了还不如你!”把我们乐坏了!儿子的姨妈要接儿子去住几天,母亲连连说:“他不想去他不想去!”其实儿子很想去跟表哥表姐玩的。儿子姨妈跟我老婆说:“你婆婆把你儿子霸住不放了!”有一次母亲不舒服起得晚了,我儿子倒了杯开水,还加了点白糖送到床前给她喝,把老人给乐坏了,逢人就夸他的孙子乖、孝顺!
操劳大半辈子的母亲很知足,常常跟我们说,没想到晚年能过的这么轻松。几年前大姐带父母亲到北京去了一躺,母亲很长的的一段时间老对我们说:“够了够了,飞机也坐过了,北京也去过了,够了够了!”
生活是这样平淡,母亲在平淡的生活中过得开心,我感到欣慰。我希望我能多做一些事情,让母亲以及更多的平凡的人过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