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看花人欲归,何必待春暮?
乾隆十三年,经过“三年翰林、七载县令”之后,时年仅三十出头的袁枚厌倦了官场生涯,未老而知机,决意挂冠归园。
枥马负千金,长鞭挟以走。一旦放华山,此身为我有。
离开官场的袁枚如游鱼返渊、飞鸟归林,开始了“陶然十二时”的全新生活。
归隐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修葺随园。
随园原称“隋园”,是康熙时织造隋赫德的庭院。这位隋公的前任正是大名鼎鼎曹雪芹的父亲江宁织造曹頫。也就是说,随园就是当年的红楼——“大观园”。
袁枚将“隋园”改为“随园”,同其音,易其意。“随时之义大矣哉”。
随园,是袁枚随心所欲的生活居所,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有“人间天堂”之美称。《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
随园最大特色是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园中最奇特之处在于,“满园都有山,满山都有书”,静待来者读诵。
如此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据袁枚的孙子袁祖志在《随园琐记》中记载:各级官员到任或离任必到随园游玩,地方官会在园中设筵款待。游园之人,以春秋日为多。若碰到考试,应考的加上送考的,一年在十万人左右。所以园门之槛,每年要换一、二次。
袁枚自己调侃,仕途和随园只能二取一,他自然只好取了随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