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出生,现在24岁,本命年。
总是听到人们谈论90后怎么风扬跋扈,怎么狂傲不羁。但是一滴水是代表不了大海的。小崔就是一个例外,大写的例外。24岁的他活泼外向,内心却很保守。每每朋友聚会,别人谈论八卦新闻、游戏攻略;他,回回总能将这些话题巧妙的转向历史故事,一回两回朋友们还觉得新鲜好玩,久而久之没人愿意听他讲了。再好听的故事也不如聊一聊LOL哪个套路最好用、最恶心。
小崔喜欢历史,喜欢传统文化。看看他的家庭环境,父亲是下岗工人,除了打工就是喝酒。母亲是农民,每天除了照顾一家人吃喝,剩下的就是家务事和嘴里说不完的大道理,有时虽然话糙,但是理不糙。没有父母的文化基因、也没有家庭氛围的熏陶,唯一能跟他兴趣爱好搭边的可能就是小崔的爷爷。那是一个古板并且固执的老头,一个被打倒的地主的儿子。
崔家的家教很严苛,不仅在餐桌上,客人来访时,甚至是说话上都要天天被大人们教育。童年时的小崔,又是一个十分不省心的孩子,一个被呼来喝去的孩子。家里的长辈见到泥巴满脸的他,这个踹一脚,那个说两句。在外面孩子王的他,回到家里像耗子一样躲着大人走,而不用躲的就是爷爷奶奶。爷爷虽然很固执,但是对这个小孙子还是疼爱的多。夏天麦子熟了,爷爷会自己做弹弓,带着他去地里打麻雀,不让那些小玩意偷吃了自家的粮食;听着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奶奶告诉小崔,这是老天爷让布谷鸟来告诉乡下人麦子熟了,该收麦子。这个时候奶奶也会做一些很像布谷鸟的馒头,分给村里的小孩子。
快要过年的时候,爷爷就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写对联,这中间小崔也是很重要的小帮手。爷爷有四个儿子,每家过年的对联都是他一个人写的。内容自然也是爷爷定制的,老大家的孩子读书少,爷爷就写“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老二家的孩子多,经常打架,爷爷就写:“要学孔融让梨事,争当凿壁借光人”,老三家住在城里,爷爷就写“身居闹市常思静,艺不压身多学习”,老四家的孩子还小,爷爷就写“幼苗逢喜雨百花吐艳 ,新树度春风万木争荣”。除去这些正门上的对联,偏房和其他对联都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都是爷爷翻书查故事找来的。小崔这时候就帮爷爷找对联,读古诗,看典故;选好之后,爷爷开始写了,他就帮爷爷拽对联,爷爷写一个字,他就向前拉一下,爷爷写完他把对联放到地上再读一读。这一拽就是10年,直到被幼小的弟弟接手后,他才终于解放了。也许是爷爷的字工整有力道,圆润细腻吸引力小崔,还是古诗里的故事打动了小崔。他如此淘气的人却爱上了古典文化。
他开始跟爷爷学写毛笔字,开始读历史书,开始逛博物馆。
如今,一转眼小崔24岁了。奶奶再也整不了布谷鸟馒头了,爷爷也写不动对联了。今天过年他们得自己买对联了。这是小崔24年来第一次过年买对联。新年的洗衣服也不再期待了,年夜饭也要到饭店吃,CCTV的春晚也越来越差了。大家互相拜年也只是群发个短信,家长们封的大红包不如微信群里抢的最佳开心。小时候,回不去了,回不去那种纯真的开心。
小崔不愿意看到这些传统文化慢慢的消失。他向爷爷要来了笔墨和那些被爷爷翻了无数遍的书,他要接着爷爷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社会一直在发展,科技一直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一直在变好。
社会的随波逐流推动着我们被迫的前进。古人的那些美好却在静静的流失。今天失去一点,明天失去一点。
我们能看得到的都是现在一群人做的事,看不到的是古人潜心多年创造的美好。
看得见的是流行,看不见的是底蕴。
尽早保护我们正在流失的文化,是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