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的人
生而有涯
精力有限
我越来越舍不得拿去应对外界
只想向内营养自己
-黎戈
这是最近愈发喜欢的一位作家,关注她其实好久了。最近才愈发聚焦关注她的分享,微博 和公众号文字,更加确定风格是自己喜欢的,而后买她所有的书来读。好多是日本文化及生活美学的分享更是我感兴趣的。她说:日本生活美学比文学对我影响更大,它契合了我的人生观——搞精神工作的人常会进入一个误区,他们总想穿过具体的生活而直达理论,把手握理论当成获取生命真谛,其实,正是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劳作,匍地细节甚至日常器皿中(也就是理论人想要越过的东西)里,生命才慢慢长出了它的形状。
书:
1.《无量之网》
一本扩展意识格局的书,由意识开启潜能,量子觉醒。无量之网,全息能量场,这里就是那里,之后也就是当下。非定域性、全息式的意识力量可以开启所有的潜能,实现隐秘的欲望、最高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开启意识和潜意识的沟通与连结。
2.《自我观察》
边读边画导图,综观画出的导图,原来这本书的精髓就是两个词:思考和感受。
大脑理智中心的运作很缓慢,而我们把经营生活、工作的重担却交给了反应最慢,总是后知后觉的理智中心。这并不是顺应天性的做法,而是被社会和文化强加的。而对身体、对情感的教育却没有相应空间。而头脑会不受控制的离开当下四处乱跑。
而感受身体的练习,是很好的自我观察方式,只有身体总是活在当下,也只能在当下。身体的感觉会一直处于当下,哪怕有情绪,仅仅是观察它,体验那一刻的感受,也是在滋养高等中心。
3. 《禅者的初心》
从铃木大拙和铃木俊隆的书了解日式禅。这本《禅者的初心》14年翻看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再读,领略仅仅呼吸就蕴含深意。呼吸看似是一吸一呼,连接的是合二为一的一个世界。觉察呼吸,融合二元对立,融合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仅仅是当下,做当下的事情,当下投入,和事物的本貌合二为一,“我”不再是“我”,是空无的状态,是源源不绝的滋养。
4.《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 持续与专注 是会改变大脑的认知及结构 ,练到触及本质,练到愉悦大脑的状态。刻意练习,也是眼 手 脑并用,多观察 多思考总结 多琢磨 跳出舒适区学习,就像这本书提到的宇宙视野,量子跳跃,无限可能,随着刻意练习,是会给予正向反馈,正面循环。
训练会引起认知和生理的变化,需要持续的练习保持。
最近的速写练习,对练习也多了一层认识。驯服练习的对象,它会持续给予反馈,互相是可以正面循环,从新手到改变大脑的结构,而后是自然而然的快乐的学习。
4.《赖声川的创意学》
双视线 如是观 愈进阶 愈融合
左右(智慧与方法)
上下(意识与潜意识)
连结 顺畅流通
技至艺 技巧的智慧 渐至整体的流畅
最近pr几次李欣频的创意天龙八部其中的几本书,对创意开发很感兴趣,早上突然想起赖声川导演的这本书,于是打开电脑第一次电脑读电子版pr,两年前读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很好。再读,很想买实体书激活。书中的很多理念也是石森老师传递的的潜意识全脑思维开发。
5.《叶浅予谈速写》
必须反复观察、思考、凝神、结想,才能形神俱见。选择熟悉的题材便于得心应手,发挥尽致。
读书也是,学习也是,要选择感兴趣的入手,打开通道连接道,源头储备足够能量,更易迁移。不然见异思迁,最终一事无成。
途径一个个的障碍和足够的练习至进阶,必须一关一关的闯,最终收获游刃有余。
6.《向庄子借智慧》
大学的时候有读过佛洛伊德的潜意识方面的书,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在前凤凰卫视主持人的庄子解说和于丹的话说庄子节目中初步了解了一点。这次因着pr课程中老师强调的潜意识工作模式,提到梦,想到庄子的“庄周梦蝶”,再次翻出这本两年前购买的书。
所谓的道是感官作用停止而心神充分运作,回到日常生活,需要的是感受、体验、尽情的欣赏美。在感官层面接受滋养比看似喂养意识的活动更颐养性情,更可以愉悦于当下。
学习任何技艺都需要用心专一,要精通,必须专注到忽视其他万物的程度。想起周末观看的杨丽萍主演的舞剧《孔雀之冬》,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炉火纯青的表演,对于生命的思考与叩问,一次既震撼又静谧的体验。包括后续的谢幕及返场演出,更把现场推向一个个的高潮,久久不散的感动。真正绵延心底的不止是精湛的舞蹈,更是能量的感染,永恒的精神。
7.《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
文中首先写的并不是书写本身,是书写前的觉醒,通过觉察当下、静默止语、静坐、慢走、专注呼吸等等一些列收摄注意力、回到自己的方式而后书写,书写也是写喜爱的、日常的,借书写禅定,由此入口打开收获能量的滋养。
8.《回归身体》
忙碌的生活节奏,飞快的速度甚至会带来焦虑,而退化的感知力也让我们忽略很多生活之美,甚至是身体向我们传递的讯息,而身体是相对大脑,更能带给我们力量和智慧。
学习了解开发身体的潜能及智慧。
9.《创意云世纪》
如果只剩下三天的视力、三天的听力、三天的行动力,那最想看什么,做什么,听什么。而我们的感官已然麻木,已然深受束缚,如何刺激唤醒,感官复苏,是可以有更多惊奇喜悦的体验。
除了肉体感官,还有更深层的意识感官,练习开发,借由梦是可以获取更高的敏锐度,更多的创意。
8.《思考,非理性》
说到大脑, 又理解多少,大脑其工作、 处理信息 、思考又会受到哪些干扰,又如何针对性的训练,更好的利用大脑。知识太多了,但不变的是思维方式,如何通过行为训练、意念管理改善大脑控制我们生活的方式。特别是书中注意力、冥想这两个关键词,加上今年上的几个喜欢的课程都有静心冥想的过程,也时刻提醒自己觉知,但不可避免会被推着走,无意识地又卷入惯性里面。觉知、觉察的能力如此重要。学习了解注意力、冥想方面的知识而读这本书。
8.《时间的果》
发现明确自我需求之后,很容易聚焦所感兴趣的文字,如早上翻开黎戈的《时间的果》中安静的手绘时光这部分,读完好畅快,原来很多作家不止精湛于文字,更是绘画视觉语言高手。
如张爱玲,回顾翻译她书的译者问题时,就附了手绘图;有相关书籍专门录了她为小说人物、场景绘的插图;为自己设计服装。
如丰子恺,抗战初期,避祸后方,简笔式的绘画,别有野趣。
如鲁迅,在和友人通信谈到浙江风物和民俗时,就会图解一下。
如丘彦明的《浮生悠悠》,书中的花草手绘都是丝丝入扣,专业水准。
如席慕容,她的油画比文字硬朗很多,为诗配速写。
如安徒生,画自己的墓碑,画很多被爱神的小箭射中的心,画洋溢着澄澈的诗情和淡淡的忧伤。
如卡夫卡,钢笔和铅笔素描安插在笔记本的文字边角上,营造出一派阴沉的梦幻氛围。
文字与视觉,于自己,还是习惯于使用文字,刚刚开始在视觉绘画方面的实践,就像书中写到的这句话:想怎么做尽管去做就好了,管它画得好不好呢?
速写:
生活中常见的一花一草,尝试去临去画,借笔借驯服一花一草,在当下,克服无意识的意识焦虑,收摄回归当下。
记得很喜欢的一位画家分享过的一句话:眼界和手上功夫,眼界的提升比较难。手上功夫就是看花了多少时间去做。如果没有眼界的提升,手上功夫只是一味的重复,相关的美感或其他层面的收获也就无从谈起。同样对于学习任一门技艺,如果先是了解了薪火相传,法脉不绝的中庸之道,技艺的修习虽是漫长的修炼,相信是会事半功倍。
说到线条的柔软和流畅,很喜欢线条的绘画,可是还是没有看到线条本质。自己去画,才看到问题。从导图作业点评和速写练习问题,再去看那些线条的绘画又是不一样的感受,背后不仅仅是线那么简单,是经过观察后下笔时的果断,是整体构图、局部观察的敏锐。是在潜意识引导下线条的自由流动,化为功力,是注意力稳定头脑清晰的无心状态,灵敏的自发地反应。写到这里不自觉的和昨天读的《思考,非理性》联系起来了,一点点的融会贯通。
昨天拿起笔临摹这幅,细节部分还需要多加观察和琢磨。欣喜地是,临摹画完,渐渐体会心安静下来,散乱的意念收摄回来的安心的感觉。去做,就会观察眼前的一个个线条的安排,专注于手中的笔,原来这也是很好的专注于当下的方式,哪怕是仅仅一小会儿的心流体验。
pr读书:
读《打造创意版自己》感想之一:
1.读书,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先激活最感兴趣最动心的问题。昨晚坐在书桌前,思想开小差,翻开这本书,发现内容都是感兴趣的,但预先就给大脑一个负荷很重的感觉,而后注意力集中不下来,放弃阅读。今早从最感兴趣的地方激活,画出导图,意外收获很大。愈发对这本书感兴趣,值得反复激活。
2.对于读书的目的抑或对于感兴趣的想要做的事情,必须以“充满激情的情绪”触媒来点燃,这样对于那些相关的人事物就能贮存进大脑皮质层的侧额叶,进而刺激前额叶活用、转换这些信息为创造力。
3.激活一定要从最感兴趣、最动心、最有价值、对我最受益的部分开始,把这部分激活之后,对一系列引申的问题,首次的激活对于这本书衍生出更多感兴趣的问题,如此由点到点,由点及面,由点更立体,一步一步的如此直接学习,一个问题引申更多的问题并与更多的知识连结,产生联系,从而更条理化、系统化。追根溯源,探到本质,更具体,更清晰,更逻辑化,如此激发实践行动力也得到提升。
读《打造创意版自己》感想之二:
今天激活放松这个主题,放松,只需回到什么都不想,抛开固有成见,抛开身份,清空杂念,什么都不存在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腾出空间,我们本自足,零极限状态会接收任何你想要的神性信息。
实践冥想,由思考左脑切换到创意的右脑,由浅入深,感官更敏锐,也促使大脑生长新的神经元。
由放松延伸的两个主要关键词:零极限和冥想,也是有很强的指导实践性。
结束pr课程,回到自己的生活场域,慢慢感觉会有能量往下滑的状态,不自觉地又会意识束缚、惯性的力量推着走。无论瑜伽、书写、任一门手艺,都是让我们专注于呼吸,专注于身心,专注于当前的状态。任何简单的练习都是禅的目标,就像书中所写的片桐禅师:他盘腿坐在矮桌旁,拿起一本书,然后留心把书好好放在书桌上,这种方式就是禅。每一个时刻,每一种事物,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一切。
昨晚休息太晚,早上起床洗头时,头脑有些沉重的感觉,意识到这个状态,有意识先收摄意识,感受有机亚麻籽洗发水打在头发上,吹风机的热风一点点的吹干头发,而后头脑渐渐有轻松的感觉。
今天早上上班的路上,想到昨晚读第一本书的状态,的确关键词很多,但不要都想一下子获取,而是明确自己首要的强烈的需求,哪怕是抓住一个关键词,激活一个关键词的主题,而主观意识上想把所有的东西一次性的获取,反而是在制造更大的混乱及负担。每次一点点的就好,简单自有简单的力量,收获的是专注、系统、条理化。从潜意识激活,是借由一点打开。觉知意识的干扰,先入为主的意念障碍。
强烈的目的需求确定之后,就会当下行动。而不是说未来哪一天行动,愿望的达成,禅定的达成是当下,没有将来,将来的永远是愿景。不是借由将来通往将来,是现在。
导图:
今天激活放松这个主题时,连接到零极限和冥想,如果之前读这方面的主题是活化的状态,应该把之前的也画在导图中,从导图中连接起来,对大脑结构,也是把神经元连接起来了。如此归纳 、分类 、成系统,轻松愉悦的学习。
最近画导图时出现好多连接,是可以借此把导图内容表现的结点更多、更丰富。
导图还可以再美化,对于有些部分结构,反而不知道怎么去画了。所有好的不好的体验都是有价值的,只要是体验,感受那时的状态,都是打开一扇窗户的契机。
1:导图还是在深度上,在一个节点没有深度,还可以再延伸,在此节点上有更多的节点,关联,发散,横向和纵向发散,这才更像是大脑神经元发散的结构。
2.pr这本书时,突然冒出想法:对脑科学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下次把最近激活的脑科学方面的知识在一张导图集中梳理。
3.晚上画的两幅导图都没用上触发词,在触发词上还需要多练习找到感觉。
4.多研究研究好的导图结构,学习更多的画导图节点和结构的方式,还可以更视觉化,利用简笔画表现内容,丰富、美观,还有色彩,对导图的应用是有深度和空间可以发掘利用。
上周曾写到:
最近读书是愈加体会到:只有去做,才会有体验、感受、心得,是可以顺理成章地理清楚想要达成的愿望。
今日感想:
去做,做是扎根于行动,扎根于生活。生活是世间文章,文章乃纸上生活。文字的活力得自文字之外的东西。文字的活力,生活的活力,二者互为补充与滋养,是一体。
在日常,驯养一事一物,如此建立感情,而后输出表达的文字是副产品。
今日激活《时间的果》书中散步这一主题,也对日常的做,日常的生活和文字,二者是互为补充的能量流动。对此又加深一层理解。
小津和是枝裕和的电影也是,同类的家庭题材,用具体可见的行为承载所要表达的情感,对“具体”的激情也最打动人。
最近读书是愈加体会到:只有去做,才会有体验、感受、心得,是可以顺理成章地理清楚想要达成的愿望。做的时候,犹豫不决、惯性束缚自然而然就抛开,顺利的上道,过程中会有怀疑,有懈怠,调整好状态再前进,一次比一次更好。每天的阅读及作业练习尽量在做,做的时候是相对以往更专注了,体验到安静的专注的力量。在此基础上,需要再多加观察、思考…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改进遇到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最喜欢什么,而虫洞理念却启示我们:是可以同时享有很多版本的世界,可以在不同版本世界之间自由地穿越。
抛弃思维的局限与束缚,随心,听从心,随着感受走,是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也期待拥有更大的格局,更多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