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要素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稳定发展是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文化繁荣的主要途径。创新是制约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优化文化产业创新生态则是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良好的文化产业创新生态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创新环境和生产消费环境,有效抵御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促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稳定发展。

一、文化产业创新生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创新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一是创新驱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产业的重创中,演艺业、节庆、艺术品生产和交易等传统文化产业受到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传统文化产业讲求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是要墨守成规不追求产品的创新。传统固化的产业内容对现代消费需求的吸引力较弱,产品难以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传统文化产业中企业的生产方式多数是以创作者的面对面创作生产为主。产品销售方式依然多是摆摊经营和门店经营,卖主直接面对买主,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参与不够,不能应对更加灵活的消费环境。传统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内容和生产销售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适应更广泛的消费市场。

二是新型文化业态需要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文学、视频网站等为主的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和壮大,类型逐渐丰富,消费认可度逐渐提高,市场效应明显,但是,很多产品缺乏内容支撑,影响了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传播手段应用不足。内容创作的精准化、参与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需要创新思维提升原创水准,形成富有特色和强有力的文化IP,创新运营机制尽快成长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三是文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需要创新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文化产业占比较大,新型文化产业占比偏低,文化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意设计水准均有待提高;文化服务业的规模偏低,文化服务业门类需要不断丰富发展;产业链条仍需前向后向延伸,产品附加值需要进一步提高。从产业布局来看,国家通过文化产业区域战略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布局,平衡东、中、西部的文化产业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根据本地的文化特色制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例如太行山文化产业发展带、沪昆高速沿线文化产业增长带、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等区域性文化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但是,整体而言发展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地方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和体现,发展规划需要更具差异化,避免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雷同和区域内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

(二)创新生态是提升创新能力的载体

一是创新生态促进创新的产生和不断迭代。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出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提出创新就是要打破原有的要素组合,建立一种新的函数。从历史来看,创新根据其研究对象来分主要有两种实现路径:一种是认为技术是主要的创新要素,以曼斯菲尔德(E.Mansfield)和施瓦茨(Schwartz)等为代表,被称为“新熊彼特学派”,另一种是关注政策、环境、制度对创新的作用,重点研究制度创新的机理,该学派以诺斯(C.North)等为代表。技术、制度对创新共同作用,形成创新生态。创新生态更加强调的是各个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生态平衡。创新生态强调从要素的静态培育逐渐转换成动态的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协同和协作。创新不是单独事件,而是与其他创新群聚在一起,所以创新研究的重点应该从单个创新转到创新系统上来。创新生态更加注重创新所依托的环境的培育。创新生态是创新产生和实现的综合环境,良好的创新生态能够更好地促进创新的发育和不断迭代。

二是产业链条是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的关键。潘成云认为产业链是指以满足消费者最大需求为目的,以某一核心技术或者核心产品为载体,形成的相互联结的企业集合体。文化产业要充分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尽可能完善的产业链,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创新模块与创新生态,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产业的生命力。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的形成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鲶鱼效应,形成产业链条上主体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同时以主导产品为主线,扩展相关产业。产业创新生态更加侧重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结,强调产品生产的延伸性。Gawer等人认为产业创新生态需要以基础产业为核心,向上游和下游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的构成要素有创新主体、创新服务和创新环境。产业创新链条上的主体可以相互借鉴和利用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产业链条的整体创新提升。横店依靠影视剧拍摄产业,逐渐建设了完善的影视生产链条和影视生活服务链条,带动了旅游、餐饮和住宿产业的发展,以及东阳红木家具和影视道具产业的发展。由影视拍摄产业做起,横店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品内容,逐渐向以特色演艺为主的文化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培育了产业的创新生态。文化产业创新生态除了良好的产业链条环境,还要做好人才供给、资本投入、运营管理、公共服务等相关要素的生态培育。

二、文化产业生态稳定性是抵御不确定性的有效工具

(一)面向不确定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制约文化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更强的不稳定性。其内生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需求弹性大。较物质产品而言,文化产品具有更强的精神属性,具有更大的需求弹性,更容易受到价格、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力巨大,但文化消费活力仍待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习惯仍需进一步培育。

二是创意转换风险大。文化产品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创意,创意具有轻资产属性,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容易受到受众的主观认可、抵押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价值实现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三是消费环境的强依赖性。文化产品消费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文化产品与影院、娱乐场所、旅游地点等消费的设施和环境融为一体。脱离了特定的环境,文化产品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四是规模效应有限。文化产品更加讲求个性化和差异化,分众消费更加明显,因此文化产业规模经济不明显。中小微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在创意转换、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前景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

(二)面向不确定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外部困境影响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由于其轻资产性、创意转换风险高等内在特征,在产业融资方面具有更大瓶颈。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不够,针对文化产业的专属金融产品欠缺。银行信贷审核严格、保险保障范围有限、资本市场参与不足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政策支持。除经济属性外,文化产品具有更强的社会属性。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规制和扶持。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

三是消费者支撑。文化产品的强需求弹性特征要求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稳定和忠实的消费群体。当消费群体受到收入、地点等因素限制时,消费意愿成为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很多线下消费场景终止或者转为线上消费场景,是否有稳定的消费群体成为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

(三)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的条件保障文化产业创新生态包含以下方面:

一是集约完整的产业生产链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使得诸多产业链条中断,价值链断裂,而产业链条越完整越集聚,产业发展受到的冲击越小。区域内部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可以有效规避外部不确定风险,实现完整的产品生产环。以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为基础,结成上、中、下游的综合联动型产业链,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产业要素的融合互动。同时,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是实现产业链条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各地的文化集聚区内同类型产业较多,不同省市文化企业之间缺乏协作联动,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等仍待进一步有效整合。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的培育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的创新机制。

二是强劲有效的资金支持链条。资金不仅是文化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文化产业创新生态的关键因素。文化产业融资面临自身的产业特性约束瓶颈。目前,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低于文化产业发展增速,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仍缺乏对文化产业的专业化研究,文化产业专属融资产品不足。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性风险使得银行贷款收紧、保险预期不足、股市熔断,文化产业资金支持链条更加脆弱。电影业、会展业、节庆业等行业前期投入无法收回,难以实现价值增值循环,致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良好的文化产业创新生态需要强劲的金融创新来完善资金支持链条。金融机构、政府、社会要加强协作,通过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模式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创新、资本运营模式创新、资本回报模式创新等途径增强资金供给的动力。

三是及时灵活的政策支持链条。文化产业政策从无到有,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涉及金融、土地、人才、财税等多领域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目前还存在更新不及时、执行力待提升、多部门联动性较弱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从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减免税收、贷款贴息等多方面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针对性不强、知晓度较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协同度不够等问题,获得支持的受困企业为数不多,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有限,专项支持效果不大。为了更好地发挥政策的及时雨作用,应该不断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及时灵活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反馈机制,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支持链条为文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优化文化产业创新生态实现高质量稳定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培育多元创新主体

一是保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持续供给。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及课程,加强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加大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教育与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文化产业生产单位的相互联系,促进产学研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培养本土文化产业管理高端人才,实施全职、兼职、异地合作等灵活就业方式。

二是促进文化中介服务健康发展。加快文化中介服务的正规化、高效化建设。加大对社团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党的建设、宣传、行业服务中的作用。规范行业协会的管理,激发其在行业发展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进版权登记、调节和交易建设,尝试在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内设立版权工作服务站。支持文化经纪、版权代理、广告策划、评估、鉴定、担保、推介等文化中介机构发展。

三是搭建丰富有效的文化消费平台。通过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特色节庆、丰富的旅游项目等载体不断完善文化消费的服务平台。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建设文化电商平台、文化消费云平台。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读书平台、演艺服务平台、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消费平台的健康、专业、规范发展。最大限度激发消费者的意愿、培育消费习惯,规范消费平台的管理,提高文化消费的带动作用。四是注重消费者的自主创新。消费者既是文化产品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者。消费者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驱动文化产品不断更新。通过播客、抖音等现代传播方式,丰富文化产品的顾客端创意生产。建立文化企业线上生产、营销、服务链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发挥消费者的创新能力,运用自媒体手段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

(二)创新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支持

一是加大对创新创意的支持。创意的存量越大,企业价值就越高,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估值也越高。创新创意是文化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优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生态首先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金融机构可以设立专项贷款,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培育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支持创新创业大赛,扩大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的范围和力度。

二是提高财政税收的支持效果。加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设计资金申请、资金投放、资金反馈程序,建立专项资金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考核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重点支持剧院等服务类文化企业,增强税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杠杆撬动作用。成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风险基金,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文化产业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内容和方式。增强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和调研,增加对草根类、初创类文化企业的支持。加强对文化产业运营风险的识别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建立真正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同时完善辅助性产业融资体系。结合文化产业的特点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创新金融手段和金融产品。在传统工业产业的融资模式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套符合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特殊金融政策,在信贷模式、担保模式、上市融资模式、大众筹资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建议设立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低利率专项再贷款,精准扶持文化企业成长。建立中小微文化企业云平台,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监测,保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向数据顺畅沟通。

(三)优化产业管理服务生态

一是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目前国家、省、市三级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和口径不一致,降低了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可参照性、可比较性。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按照新修订的文化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细化文化产业类别,统一国家、省、市、县对于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增加统计人员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培训,加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对统计学知识的了解。增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文化产业的统计做到应统尽统,对文化企业运营的具体情况和数据准确把握。健全对于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制度,鼓励规模适当的文化企业申报规上文化企业。提高文化企业人员对于科学统计重要性的认识,规范财务工作,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做好数据的精准上报。

二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申请、保护的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尽快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制度,提高知识产权质押的可行性,推动知识产权融资、知识产权担保,充分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建立更加快捷、有效的产权申请、产权保护和产权交易制度,适应互联网文化产品海量增长的需求。加快文化产业立法,为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三是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目前宣传部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共同对文化产业进行管理,在资金支持、审批管理权下放等方面尚未实现更好的协调,相关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协调难、落实慢。优化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生态既要充分激发市场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同管理部门的协调创新力量,又要创新政府的支持模式,打破行政区划分割,加大对跨区域重点文化产业带和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四)深化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

一是加快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历史文化内涵用建筑外观、建筑小品、地方标识等形式进行视觉呈现,避免没有文化寓意的强制造景。将地方文化融入居民生产生活中,旅游地要与居民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强化文化的活态传承和体验,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将地方核心文化与特色演艺等形式深入融合,充实演艺内容,创新演艺形式,增强旅游的文化体验。充分展示特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旅游内容。以特色美食和特色民俗增强旅游吸引力。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核心,创新旅游衍生品,扩大旅游消费。

二是深化文化和制造业的融合。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将创意设计充分融入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中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在制造业附加值的微笑曲线模型中,设计生产端和销售服务端更容易产生高附加值。在设计生产端,融入更多的创意,将文化内涵和文化元素与产品的设计相结合,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例如将文化元素融入玻璃制造,生产的艺术玻璃有效拓宽了产品的应用空间。同时,在制造业的销售服务端,运用创意广告、文化融入、文化产业销售渠道等手段也能促进制造业价值实现。另外,依托制造业建设各类行业博物馆可以增加文化服务范围,同时提升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三是拓展文化和农业的融合。附加值低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化和农业的深度融合既可以扩大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又可以有效增加农业附加值。文化创意可以与农产品相融合,以农产品为主要元素,向服装、家装、生活用品行业扩展形成更多的创意产品,例如番茄主题的餐具、服饰等。文化创意可以与农业景观创新融合,例如创意农田、创意花卉等,其与旅游业、会展业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拓宽消费空间。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研学、亲子游等活动相结合,实现教育性和娱乐性的融合。充分发挥文化与农业融合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作用。

(五)创新运营思维和商业模式

一是拓展线上消费空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需要集聚消费模式的演艺、会展等行业遭到重创,文化消费需求向线上转移。网络点播、远程教育、视频培训等成为消费新形式。为了更好地防范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影响,文化产业特别是传统文化产业应该制定更加全面和灵活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拓展线上文化消费空间,例如探索电影制作、院线和网络点播平台更加合理高效的合作分配机制,采用云技术实现更加便捷的VR全景云旅游服务等。创新思维做好技术支持,实现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的双路径。

二是创新文化生产与互联网的结合。互联网与文化生产过程的结合可以满足更加灵活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可以更加及时地与生产者沟通,提升顾客满意度。河北百年巧匠文化公司积极探索和实施“可视化工坊”,企业员工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产品创作生产,通过“可视化工坊”,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查看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消费者可以通过“可视化工坊”连线跟踪自己订购产品的生产过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承德布糊画传承人采用了线上培训方式指导工坊学员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做到了防疫和复工两不误。

三是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包括戏剧、音乐、美术、民俗、饮食、文字、技艺等。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分门别类数字化,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和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化市场和文化服务相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场域。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甘肃省敦煌研究院建成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通过数字化图像处理,以及110个360°虚拟漫游全景节目,将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与全球共享,很好地传播了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提供巨大而丰富的素材库,提高文化产品的原创力,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六)加快特色文化小镇创新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特色文化小镇是以文化产业为支撑,特色凸显的创新创业聚集区。完善的产业链条是其主要特征,这也恰是文化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特色文化小镇高质量发展中依然存在特色不特、产品创新不足、产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尚未形成特色鲜明、完整有力的产业链条,很多小镇仍以产品的生产环节为主,未能进一步向上向下延长产业链条。特色文化小镇的产业发展需形成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展示销售、参与体验等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与节庆、会展、培训等环节相结合,深度挖掘特色文化产业的内容价值。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生态。创新是影响和制约特色文化小镇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培育创新生态是提升特色文化小镇创新能力的关键。目前,特色文化小镇已经初步建立了自有的创新生态,但是生态稳定性仍不足。需要进一步培育企业家、艺术领军人物、专业化人才、行业组织等多元的创新主体,形成稳定的创新力量;需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强与金融机构、财税部门、社会财团、公共服务部门和机构、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的沟通,形成有力的资金支持链条、运营管理链条、社会服务链条。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持久的创新迭代是特色文化小镇产业发展的关键。

三是形成小镇聚集发展。此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重要威胁就是生产和消费空间的割裂以及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的断裂。较小区域空间内的产业集聚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对产业的冲击。特色文化小镇就是围绕文化产业形成的产业聚集区域,讲求产业的小而专、特而强。进一步扩大领域,在更大区域内合理布局特色文化小镇,形成特色文化小镇集群,深层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文化产品的完整生产和销售链条,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是实现文化产业稳定发展的有效路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0,914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35评论 2 38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531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09评论 1 28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381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3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882评论 3 40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43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09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4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66评论 1 33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3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29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1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45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48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40评论 2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