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22点24分至22点40分构思,22点44分行文(于水仙阁)
行走于茫茫人海间,我们常常只顾着盯着前方,喧嚣的车水马龙让我们心动不已,世界的光怪陆离让我们不知所向,走着走着,我们就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究竟置身于何处。
为什么要找到自己?
我们追逐的东西太多。功名利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我们的需求?哪一样我们可以舍而不取?无法取舍,我们就无法放下,所以我们只能任时代的巨浪裹挟着,连同泥沙一起被带往远方,究竟会被带往何处,绝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我们只能做无魂的幽灵。因为随波逐流,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究竟到要哪里,其结果必然是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谁。我们向太多的人学习。学习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本能,我们自小模仿成人如何享用美食,甜美地送到嘴边,我们稍大模便仿成人如何衔着香烟,潇洒地吞云吐雾,再大,我们便模仿成功人士如何拿腔捏调,优雅地故作深沉……结果邯郸学步,忘记了最初的单纯和幸福。我们太多地考虑是否受人关注。穿的衣服是否可以取悦于他人,办的事情是否可以无愧于别人,想的问题是否可以兼顾于周边……存在的现实性使我们不得不如此细微地考虑,考虑自己的位置,观察他人的脸色,倾听周边的声音,却忘记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而非我们顾念的其他。
怎样才能找到自己?
要始终明晰去往何方。此处到彼处,就是生命的距离,不是射线,而是线段,曲折度不同而已。我们要清清楚楚地告诉自己,究竟要走到哪里。前行的路上,的确有太多风景:有的美如画,有的香如茗,有的甜如蜜。但我们要清醒,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或捡到什么样的金锭,只要方向不改变,我们就可以心无旁骛,目光如炬。要始终清楚怎样抵达。正如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一样,“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哪一条是自己的道路,这应该是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人不可能同时涉足两条路,回头路可以走,但往往滋味不佳。不能奢望走捷径,捷径里有太多的诱惑。尊重自己的内心,踉跄着走,有时要胜于一步跨到头。想明白了,我们就可以无畏地战胜一切挫折,微笑着走向前方。要始终享受人生风景。我们行色匆匆,总感觉风景在前方,或总觉得他人那里才有风景,却忽略了,我们的脚下或我们自身就是最好的风景。一切的自然景观都是外在的,我们的内心深处,才是我们真正要观看的风景,否则怎能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享受路上的风景,实际上就是悦纳自我的过程,顺境与逆境,都是“无限风光”。
找到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保持最初的良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为什么最初明亮的双眸,逐渐混沌了呢?不完全是年龄的原因,而是随着时日的流逝,我们的内心被许多现实的东西给同化了,故而有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原来环境改变了事物的本初面孔。保持最初的良善,需要我们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坚毅。如此,即使垂暮之年,我们放眼看世界,也会如初生一般,清纯靓丽,活泼喜人。实现预期的目标。活着是一种勇气,因为我们要直面许多,豁然看世界,达观看生命。回到自己的内心地带,我们就可以稳稳地履行职责,释放潜能,而非看破红尘似地遁隐世俗。无需顾及掌声,无需考虑鲜花,只要行动,我们就可以走向既定位置,给自己、也给周边画一个真实的圆点。传递温暖的能量。两只刺猬,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彼此给予温暖;人与人、人与自然,同样需要如此。如果,我们刻意地释放怨愤,那么最终伤害的只有自己,你射出去的,最终都会回到你那里。自然地,以清纯的目光打量世界,以善意的微笑审视他人,以真诚的问候关照周边,我们就把温暖的,给了世界,也给了自己。
人生不过百年,找到自己,十分重要,因为忘记了自己,所有的求索都是枉然。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如此,我们才能一路风雨,一路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