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好几个帖子,说的是单位里小河浜两侧的所谓“芦苇”。这些所谓的芦苇在深秋的时候,高有5、6米,抽出一条条穗后,在斜阳下迎风招展,蔚为壮观。我现在需要郑重说明,那些所谓的芦苇并非真正的芦苇,而是花叶芦竹,为此表达诚恳的歉意。
我们知道,芦苇与蒲苇不同,但却容易混淆芦苇与花叶芦竹的界限。
花叶芦竹是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的多年生宿根草本,具发达根状茎,粗而多结。秆粗大直立,坚韧,高2-6米,茎部粗壮近木质化,具多数节,常生分枝。叶鞘长于节间,叶片扁平,具白色纵长条纹。圆锥花序极大,分枝比较稠密;小穗含2-4朵小花。
花叶芦竹与芦苇根本不是同一种植物,它们只是外形相似而已。主要区别如下:第一,花叶芦竹的杆茎长老后,显得异常坚实,而且中空、有节,芦苇则不然;第二,花叶芦竹的杆茎要比芦苇的粗,花序也要比芦苇的大;第三,花叶芦竹的杆茎在次年可以生长新叶,而芦苇需要从地下根茎生长新草;第四,花叶芦竹喜欢生长在岸边,而芦苇则喜欢生长在水里面。
如此看来,难怪单位里的所谓芦苇是生长在岸边陆地上,近水却不在水边,看上去也非常高大、粗壮,而我在去年两次去崇明岛东滩湿地看到的则是生长在水中,看上去都是细条型的,原来在东滩湿地的是是真正的芦苇,单位里的则是花叶芦竹。
去年冬天,单位把花叶芦竹齐根部齐刷刷收割了,今年开始绽出新芽,我一度还觉得惋惜。现在看来,如果不是因为花叶芦竹收割,恐怕我到现在还是误认为它们就是芦苇。
看着这些新生的花叶芦竹,植株挺拔,株丛茂密;叶片潇洒,色泽亮丽,它们生长在河岸边,恰与边上建筑物是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相得益彰,在经过丛植、片植后,形成了一道水景、旱地景观。
(拍摄于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