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要从简书开始说起。据我所知,在简村,有持续走下去并通过简书而得以改变的人,且不谈他们是改变了什么,但知道他们的改变与文字有关。
这里要谈的话题有两个:其一是阅读与写作的问题,也就是关于输入与输出的思考。而阅读与写作之间还存在一个重要的点,那便是思考,所以其二是怎样提升我们思考能力,或者说怎样扩大我们的思考范围,这两点就是今天要分享的内容。
我们与文字的关系
首先,阅读离不开文字,虽然阅人、阅事、阅万物都是一种阅读,但其根本还是对文字的阅读。其次,写作也离不开文字,不管什么形式的写作,不管其目的是什么,写作者都是在与文字打交道。
当然有单纯的阅读而未曾参与写作的人,也有因工作需要或日常兴趣选择单纯写作而极少阅读的人,但我更推崇的是两者同步。阅读没有写作,好比进饭馆点菜却不用餐一样,除非你能过目不忘,除非你望梅即能止渴。
之前见到这样一个观点,说的就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他说:“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分则两伤,合则共荣。”我觉得总结非常到位,文字阅读可以令大脑产生思考,而写作则能令大脑深入思考,这是从阅读到写作的重要一部分——转化。
为什么是转化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何为转化?在生物学中,转化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这样子说好专业、好难懂,那就换个说法,暂且把鸡蛋比作上面说的基型细胞,蛋白质比作细胞的DNA。
前提是你自己的思维就是其中一枚鸡蛋的,现在开始阅读,看中哪个鸡蛋就把它挑出来,把你看中鸡蛋的蛋白质挑出来吸收到自己的基因型里。这样一来,你内在的基因型就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转化。人的思维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也如同基因型细胞之间一样,都是在两个或以上的基因型发生碰撞之后产生的。
不管外界信息有多优质,没有谁能不经过转化就可以成为自己思维的,那种别人说啥就是啥的思维根本谈不上思维,那就是很直白的随大流。文章中有效的引用或者化用都是自我新思维成形的基础,或者某作者受到某故事的启发,创造出另一个全新的故事,他根本没有套用别人的一言一语,但这也是与他人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
由此可见,原生思维或者原生物体对于写作者的重要性,阅读的对象就是原生物体,他必然要经过思维的转化才能形成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所以,思考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转化,大脑就不会产生新知。
写作与阅读
如果把阅读当成下馆子,那点菜就是思考,这就算是与馆子发生思维碰撞的关系了,而吃则等于是写作。各位好阅读的朋友,下回去餐厅点餐后记得吃好再离开哈。
正因为把写作与阅读看做是一个整体,所以我决定利用空余时间完全走进书海的时候,就又想到了输出这个词语。想到输出,那就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输出平台,于是简书又重新回到我脑子里。
阅读方面,由于工作方面及个人因素,微信读书成了我最佳的选择。写作平台就是这里啦!另外,公众号里偶尔会筛选一些文章推送出去。
这样一来,在与文字打交道的这三个主要平台上,就慢慢认识一些优秀的你们。组建群就成了开头说的第二个点(怎样提升我们思考能力,或者说怎样扩大我们的思考范围)的主要方式。之前有进入过几个读书分享群,但有些小遗憾,多数在分享一些文字游戏链接。
在我心里面最基本的阅读分享群应该是这样子的,群里成员主要由微信读书、简书、阅读类公众号三大平台的阅读爱好者组成,可以相互邀请。它应该是纯粹的分享群,可以是关于书籍、好的影视、音乐的文字分享,可以随机的发言,可以发送个人公众号内容作分享,除了广告外。
再次说明,纯粹的分享,没有写作或其他相关任务,没有报酬,没有谁监督谁一说。仅仅分享自己的思考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文字或阅读情况。
如果你愿意加入,请留言或私信,或者从公众号【致浪解忧馆】加我并说明来意,暗号–简村,谢谢!
我是独孤燕,一个行走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