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读书会年底特别沙龙,燃起了大家重读心理学经典的热情,所以趁着这份热度,重读《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这是第二遍读这本书。第一遍读的时候,自己正处在人生低谷,这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几本书之一。虽然对这一本没有太多的印象了,但是读过几本心理学的书之后,感觉看问题多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很多困惑解开了,很多想不开的放下了。
整本书的主旨是“人生错综复杂”。错综复杂的人生有很多方面。
痛苦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痛苦,没承受过太多痛苦的人一定不会成熟。
痛苦分积极的痛苦和消极的痛苦,积极的痛苦是人生必须承受的;而消极的痛苦像头疼,应该尽力摆脱。
人生的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正常的痛苦,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你就能超越自我,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健康。
想在人生沙漠中走得更远,你就要心甘情愿地去面对积极的痛苦,并努力克服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改变你对待痛苦的态度。承认我们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助于我们心智成熟的静心设计。
《神圣》一书中说到:“如果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上苍设计好的,其目的在于指引我们走向神圣,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治疗一个人痛苦的最好方法,不是设法消除痛苦,而是应该与他一起承受。我们必须学会聆听和分担他人的痛苦,这也是意识成长的全部内容。
你愿意承担的痛苦越多,感受到的欢乐也越多。
责备与宽恕
成长不仅要学会承受痛苦,还要学会宽恕。
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很多人做不到宽容,而是一味地责备。我们大脑中有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中枢、抑郁中枢,还有愤怒中枢。愤怒有存在的必要性,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它,愤怒本身并不是坏东西。但是当我们的愤怒中枢启动时,至少有几种方式可以选择,我们需要知道在特定情形下,哪种反应最恰当。也就是说要学会控制愤怒。
责备与愤怒和仇恨一样,都会给人带来痛快的感觉,它们就像其他使人快乐的活动一样,容易使人上瘾----你甚至会迷上它,并养成习惯,无法自拔。
责备游戏,也称为“要不是因为你”游戏,常出现在婚姻中。要停止责备的游戏,唯一的方式就是停止,不再进行,需要宽容。而真正的宽恕是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过程,而很多人通常给的是廉价的宽恕。很多人嘴上说要原谅自己的父母,而内心并没有真正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并没有把父母放在“审判席”上,这需要再心理上起草诉状和辩护状,然后上诉和庭审,直到最终做出判决。由于这一过程需要太多的精力,所以多数人选择了廉价的宽恕。
宽恕的前提是:必须先做出有罪的裁决---“我的父母没有尽力,他们本来能够做得更好,他们对我造成了伤害”。只有这样,真正的宽恕才开始起作用。你不可能宽恕一个没有罪过的人,宽恕只有在有罪裁决后才能生效。
自尊自爱
如果我们活着,却不知道爱自己,就如同把自己放逐到一间孤独的、被剥夺了爱的囚室。当你加倍爱自己的时候,就会激发出一系列新的个性特征:自信、自尊、乐观、活泼、开朗、大方,而这一切都将有助于你改善目前的处境,使你得到更多的爱。
不要成为自我处境的牺牲品,你是唯一可以思考并作出决断的人,你的意识决定了你的生活。
让成功人士写下生活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他们写的第一项都是“我自己”,不是“爱情”,不是“上帝”,也不是“我的家庭”,而是“我自己”,这里的“我自己”就是自爱,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就不可能爱别人,但是不要把自爱和自私自利混为一谈。
视自我为头等重要,这是自爱,自我感觉总是良好,这是自负。
自爱的人不一定自信,自信的人也不一定自爱。有时候,我们甚至要通过不自信来获得自爱,因为我们只有在不自信时,才会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做到自知之明。
在某些方面,我们不愿意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因为认为自己很重要,就意味着把更多的责任放在了自己肩上。
感受神秘
心理健康的定义:为不惜任何代价,不间断地致力于面对真实。“不惜任何代价”意味着,不管事实让我们多么不舒服,多么痛苦,自己都要勇敢的面对。
幻想破灭对我们是一件好事,我们越是让自己接近生活的真实,就会过得越好。然而,只有在我们懂得去感受神秘时,我们才能接近真实世界。
好奇与冷漠
心理上最不健康,最不成熟的特征之一,就是神秘感和好奇心的缺失。
走访精神病院时,最让我困惑的,不是精神错乱,不是狂怒,恐惧或沮丧,而是冷漠,有时候,这是药物副作用的结果,但是这种可怕的冷漠,通常是心理疾病的外在表现。
心理疾病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人们无法忍受事物的神秘性,因而编造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解释,而这些事情是人类尚未释疑的。
心灵成长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是初始阶段,是“混乱的、反社会的”。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心灵缺失的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人是完全没有原则的,他们从不讲原则,除了自己的意愿,任何规章制度都不放在眼里,因此他们经常会陷入麻烦或困境,要么犯罪入狱,要么生病入院,要么流落街头。
第二阶段是“形式的、制度化的”,之所以称其为制度化的,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中人们依赖于一个制度来统治他们。
多数经常去做礼拜的人都可以归入第二阶段,即“形式化的、制度化”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的人们以宗教倾向或宗教行为为特征。在这一阶段中,宗教特征的另一个表现是人们把上帝是做一个完全超然物外的存在,与此同时,他们对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上帝却知之甚少。
心灵成长的第三个阶段是“怀疑的、个人主义的”阶段。第三阶段的人们在心灵上应该是高于第二阶段的,他们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也不反社会,而是深深的涉足于社会。
心灵成长的第四个阶段是“神秘的、普适性的”阶段。神秘主义者有如下特点,他们能够洞察到事物表面之下的某种联系。
世界上所有最伟大宗教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似乎能够同时跟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的人对话,好像一个已知的宗教教义,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孩子5岁之前通常处在第一阶段,他们分不清对与错。从5岁到12岁,孩子们往往表现出第二阶段的特点,他们可能很调皮,但并非不可控制,但到了青春期。过去把父母的话当成是上帝的指令,而现在他们却常常反驳和拒绝父母的指令,这就是个人成长的质疑和怀疑阶段,也就是第三阶段。直到青春期过去,第四阶段才能开始。这样一个发展顺序,对某些人来说可能非常顺畅,对另一些人则不然。
心灵成长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是,无论我们走得多高多远,我们都会或多或少保留一些早期的痕迹,就像人体残存的附件阑尾一样。
要了解人性,就必须先了解神话。
神话之所以不朽,原因就在于它包含着一些伟大的真理,所涉及的几乎都是与人性有关的问题。
龙是人类的象征,龙得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最简单的神话,但龙也并不简单,它是多重的、双面的造物,象征着一个悖论,这是神话存在的原因之一,展现多重的自相矛盾的人性的不同层面。
人们总是想凭一己之力实现心灵成长,我们应该做我们觉得应该做的事儿,同时做好准备,不带执着于自己能得到什么,而是欣然面对你无法掌控的意外事件,在心灵旅途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妥协。
耶稣说过,“如果你的眼睛冒犯,你就摘除它。”问题不在于耶稣说过什么,而在于从耶稣的话里领悟到什么,所以《圣经》不能单纯的按字面来理解,它有大量的比喻和神话,因此,它容易引起各种各样复杂的或者相互矛盾的诠释。
英雄就是能够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的人。
我们都能够变成英雄,只要我们学会支配我们的阴柔和阳刚,即左脑和右脑,迄今极少有人学着去做这件事情,因为要实现阳刚和阴柔的一体化,是非常痛苦的。
亚伯拉罕献祭伊萨克的故事告诉我们。总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放开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可以保存,但不是永远。超过某个时间限度,于他们,于我们都是弊大于利好。
未知死,安知生
害怕死亡是很正常的,死亡是进入未知,而对进入未知世界感到某种程度的恐惧,也是健康的表现,不健康的是试图忽视它。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过分的惧怕死亡呢?根本上是因为我们的自恋。自恋是一种异常的、复杂的现象,作为我们生存本能的心理层面,自恋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多数情况下,它是自我毁灭式的。
应付这种恐惧有两种方式,普通的和聪明的,普通的方式是把这念头从我们的脑子里赶出去,努力不再去想它。聪明的方式则是尽可能早的面对死亡。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自恋,就能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一个人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死亡就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量,促进他们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
学习如何面对死亡这是所有伟大宗教最核心的内容,他们一次次的告诉我们,摆脱自恋之路就是通往光明之路。
如果你感觉生命无意义或无聊,我能给你的最好建议,莫过于要你立即与死亡建立起特别关系。
了解死亡之后,我们就像接受一件礼物一样,去迎接每一天,每一个星期,一旦我们能够这样接受生命,慢慢地,生命就变得弥足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