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day4
【阅读背景】
1.21天共读,见证持续输出和坚持的力量。
2.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见证彼此的成长。
3.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的感悟】
我们总会认为,他人的愤怒和狂躁是我们惹怒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惹怒的,这样的情况通常我们会自责,内疚等。我们在儿童时期,更多的会从父母的状态来做自己的一些事情,我们都知道父亲通常扮演严厉的角色,而母亲会扮演慈祥的角色,但母亲有时也会严厉。
可以得知如果儿童时期遇到一个严厉的父亲和母亲,这个孩子长大后,多少都会有他们的影子,甚至做事方式都会和他们相似,或者会遇到和父母类似的人,但内心都会排斥,只要看到这样的情况,自己就会自责,生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让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出现并不是我们父母的翻版,虽然他们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但在当下的我们是可以改变的,关键看你是否愿意去改变。
在遇到挑剔型父母的时候,他们通常都有这样的表现,不管做的事情对不对,但总会站在批评的角度说你,同时事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用愤怒来表述他们对你的不满,总之会以严厉的方式对待你所在的一切事情,也可以说他们期望你做的更好。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父母会经常站在这样的角度。
蛤蟆先生经过几次的咨询,很明显状态要比开始好很多,也受到朋友的邀约,但朋友的态度也会让他觉得不那么舒服,同时也会有一些困惑,这些困惑也是之前就存在的,只是遇到这些朋友会再次出现,蛤蟆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咨询医生。
再次来到心理医生这里,很显然他的变化越来越好,看上去也比之前快乐许多,精力也充沛了许多。同时在自我洞察力和情商也有所提升,至少不在是之前的那个蛤蟆了。在继续和心理医生沟通中,蛤蟆学会了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自己也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的去做一些事情和决策。
这里出现了新的状态就是成人状态,与之前的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有些不同,成人状态是相对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思考,更多的时候会从心理医生这里学会自我找答案,而不是在“儿童状态”去依赖他人,也不是在“父母状态”总是去批评和指责他人,作为成人状态,应该要为自己做选择,同时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的思考】
儿童、父母、成人这三种状态,当下的我们有时也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但更多的还是会呈现成人状态,至少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等。
【我】马拉松爱好者、阅读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