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春天到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早上看天气预报,才发现原来已是立春。
在老家,立春不叫立春,叫打春,立春算是比较书面的叫法。民间有“打春的娃娃,迎春的鸡”这个说法,立春这天给孩子戴上公鸡,也寓意着博个好彩头,对孩子好。清晨一大早,老人会给家里的孩子戴上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花布公鸡,一般佩戴在外套袖子快到肩膀的位置。记得小时候弟弟每次都戴,我们常常摆弄他胳膊上的公鸡玩,一玩就是好半天,嘻嘻哈哈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在人们心目中一般带有吉祥的意味。谁家娶媳妇或嫁女儿,选黄道吉日,一般都选一年里至少有一个立春的日子。要是这一整年都没赶上立春,便不适合嫁娶,更有人恶毒地称这一年为“寡妇年”,意思是说结婚的人会死丈夫。还真是恶毒!
现在稍微有点儿科学常识的人都不信这个,但是在农村还是戒不了。要是哪一年里有两个立春(年头一个年尾一个),家里的大人们一定会催未婚的年轻人赶紧把婚事办了。然后这一年只看到婚庆公司啊、唢呐班啊、照相馆啊、饭店啊,生意兴隆的不得了。价格高涨不说,稍晚一点儿就订不到了。
老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小孩的属相,不能按照阳历年算,也不能按照阴历年算,要根据立春算。就拿今天立春来说,昨天出生的小孩,只能属猴,不能属鸡。虽已过了春节,但是还没立春,属相要按照去年的算。
记得小时候上学,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文字隽永,意境优美,到现在都记得文章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和一群差不多大的孩子读着、嬉笑着,下课铃一响,收拾起帆布书包就跑向村后的小河边。其实河里没什么水,往年夏天还在淤泥里捉过泥鳅,主要是河岸边的柳树都发了新芽,可以做柳笛吹。
我们一行人来到树下,有麻溜的小伙伴放下书包,脱掉鞋,搂着柳树就往上爬。那时候好像天生会爬树似的,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三下五除二就到了高高的树杈,然后折下一枝柳条,掰下一小段,用手拧松动,轻轻一拉,树骨便和树皮分离,拉下来的那段嫩绿嫩绿的树皮就是柳笛,把靠近嘴巴的一点点儿皮用指甲刮薄,然后轻轻一吹,就发出声音了。树上的小伙伴再折几根柳条扔下来,树下的小伙伴便迫不及待地赶紧拧柳笛。过一会儿,整个小河畔便想起此起彼伏的柳笛声,甚是美妙。一个个吹着柳笛往家跑,吃过饭还要去上学哩。
油菜花开的时候,老师组织学生春游。不远,就在村前面的河坝上。同学们一个个仿佛脱了缰的马儿,兴奋的直奔大坝。一到大坝上,就看到广阔的河岸边一片金黄,仿佛一条玉带沿着河水镶嵌在坝坎上。老师让同学们别光顾着玩,也要走进油菜地,近距离观察一下盛开中的油菜花,然后回去写一篇游记。
那一次,我写的作文题目叫《我爱油菜花》,整个架构借鉴了刚学过的一篇课文,老师在下面批了四个字——很有文采,到现在都记得。后来镇里有老师来调研,老师还把那篇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上宣读。同学们都讨厌而害怕的作文课,我一直都很喜欢,甚至还有点盼望,我想这应该也跟小学时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有关吧。
古诗有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的是一幅孩子们兴致勃勃放风筝的乐春图。春天的时候,跟小伙伴一起爬过树、下过河、迪过毛线,唯独没有放过风筝。那时家里都穷,父母根本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风筝,天天忙着干活,哪里会管家里的小孩要不要放风筝。而我们又不会做,所以放风筝这事在童年里只能是一个梦。有一次,弟弟做了一个风筝,可是怎么放也飞不高,摆弄了很久还是扔掉了,尽管后来心疼了好一阵子。再忆起小时候,总会想起那个亲手做的却怎么也飞不高的风筝。
如今的我们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天,最难忘怀的依然是童年的春天,一提到春天,脑海里总会浮现当年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不记得是谁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人的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便是童年,而人总愿意回忆快乐的时光,所以记忆里便装满了童年。
不过,我想,只要心中有风景的人,那他(她)的心扉会一直行走在春天的路上。
立春快乐!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在此为感。
我是余小鱼,认真生活的小女子一枚,行走于家庭与职场,写写书评,讲讲故事,聊聊人生,再谈谈一路走来的心情,前路漫漫,但求落幕无悔。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