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学名:Cercis chinensis ),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药,其种子有毒。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学名
紫荆(拉丁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别称
裸枝树,紫珠
种属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 ,豆目,豆科,云实亚科,紫荆族,紫荆属,紫荆种
形态特征
丛生或单生灌木,高2-5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叶纸质,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长5-10厘米,宽与长相若或略短于长,先端急尖,基部浅至深心形,两面通常无毛,嫩叶绿色,仅叶柄略带紫色,叶缘膜质透明,新鲜时明显可见。
花紫红色或粉红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条则花越少,通常先于叶开放,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则与叶同时开放,花长1-1.3厘米;花梗长3-9毫米;龙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纹;子房嫩绿色,花蕾时光亮无毛,后期则密被短柔毛,有胚珠6-7颗。
荚果扁狭长形,绿色,长4-8厘米,宽1-1.2厘米,翅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喙细而弯曲,基部长渐尖,两侧缝线对称或近对称;果颈长2-4毫米;种子2-6颗,阔长圆形,长5-6毫米,宽约4毫米,黑褐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暖带树种,较耐寒。喜光,稍耐阴。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湿。
萌芽力强,耐修剪。
分布范围
产我国东南部,北至河北,南至广东、广西,西至云南、四川,西北至陕西,东至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区。为一常见的栽培植物,多植于庭园、屋旁、寺街边,少数生于密林或石灰岩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北京(栽培植物)。
物种分类
白花紫荆(变型)(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form. alba S. C. Hsu),花白色。产江苏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内有栽培)。
短毛紫荆(变型)(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form. pubescens C. F. Wei),灌木,高2-3米。幼枝、叶柄以及叶下面沿脉上均被短柔毛。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和云南。
主要价值
药用,观赏。
传说
紫荆把根深深扎百姓人家的庭院中,一直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晋代文人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后来逐渐演化为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
南朝吴钧的《续齐谐记》有这么一个典故: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真与兄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兄弟三人前去砍树时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田真见此状不禁对两个兄弟感叹道:“人不如木也”。后来,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象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