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李丰》课程要点
长周期的视角;每个低点都是换跑道和换结构的机会.
第二部分 练习题
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抓住了来自外部的系统性机会。请按照李丰老师对宏观经济周期所带来的系统性机会的判断框架,分析一家你熟悉的中国企业。
我来分析一下海尔。
1984年12月张瑞敏调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在市场上家电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海尔开始做冰箱。但海尔在当时所有企业在用生产产量去换利润的时候,海尔提出了一条不同的路线,叫做质量品牌,树立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张瑞敏带领员工砸烂了76台瑕疵冰箱的故事,开启了海尔品牌之路。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大量外资家电品牌进入中国,给国内家电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被国外品牌压在中低端市场的国内家电企业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海尔提出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相对价格竞争,海尔更注重对客户需求的满足。海尔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及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海尔在加入之前,就提出了跟其他企业不同的一条路,大多数企业叫出口创汇,海尔提出出口创牌,坚持出口创自己的品牌。到目前为止,海尔99%以上的产品都是自由的品牌,而不做对外的代工,这是海尔一直坚持的一条路线。在做国际化的时候,海尔推进的管理叫做市场链。在海尔出口创牌的过程中,对人才的开放性是海尔国际化成功的关键。海尔提出赛马不相马,借你的一套,不断出人才的机制。2001年2月11日,在海尔总部召开的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上,有来自世界21个国家38位洋经理。海尔“赛马不相马”的用人制度,为后期的海创汇孵化平台做了良好的铺垫。
在家电企业都遇到全球市场的天花板以后,海尔加大了利润分配的开放性,大力扶持海创汇孵化平台。在海上会孵化平台上,孵化了很多细分领域内的小微企业。这些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将海尔变成了智能家居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