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尘埃落定。
无意中看到一句话,30岁以前是拼知识和技能,30岁以后拼思维。思维和见识都是不可或缺的。7月底,陆续看到2021招聘启事,去年的这个时候的我在干什么呢?丝毫没有意识到就业的危机。这是思维的问题,不仅仅是30岁,任何时候都要有进步的思维,有远见。
受这半年的找工作体验,对研究生生涯有所反思。研究生生涯最大的问题在于短视。自2017年考上研究生后,25岁之前的目标突然就被实现了,充满喜悦和成就感。但忽略了危机的存在,考上研究生真的不是万事大吉,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及完整的职业规划;同时,研究生期望的生活与预计的差距太大,老师讲的课听不懂或则不感兴趣,研究生课程在被动中完成。考研前想的是给我一个研究生读就心满意足了,我一定会好好利用研究生时间好好提升自己;实际上,在不快乐的学习中苦苦挣扎,有空余的时间就想脱离这种学习状态撒欢的玩乐,干什么都好,就是不要让我读哲学书、写哲学文章。
一方面沉浸在研究生的光环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受困于无法改变的学业现状中,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形至此产生。我内心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我不配这个研究生的称号,我什么也不懂。初始第一的成绩不是动力,反而成为一种耻辱。我这样的水平也可以成为第一。眼光长远一点,你的成就不是考上研,而是自律和自学能力的体现,你还可以更精进;考上研并不能改变别人对你深层次的看法,而是你自己要明白对自己的意义。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我一直在为别人而活啊,你该想想你想干什么?读研一方面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父母的期望。可是,真正读了研改看不上你的人还是看不上你,你因为你的个人魅力问题,你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让人赞叹的技能。问题就是你没有你自己,自己都看不上自己何求别人瞧得上你。
你要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擅长的领域。写作、书法、英语,你喜欢的就为此花时间。让自己有一项持续精进的技能。现在想想真的搞不懂为什么对研究生这个身份沾沾自喜,或许这是我读书一来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但是对于外部来说,这并不算什么。
真的很感谢父母和晖哥的支持。佩服晖哥在繁忙的工作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依然保持学习,为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花时间。懒惰谁都有,问题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懒惰之后迅速的回到正轨。我们的共同点就在于对学习的不断追求,虽然我做得并不好。
我还是那个认真、努力和刻苦的人,这一次我要为自己而追寻,思维上更进一步。终身学习就是这样的啊,追求没有止境。不要为一次的成功沾沾自喜,不要为多次的失败痛心不已,了解现状然后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