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过去很多年后,我还会记得,那年北京的冬天很冷很冷。
国家博物馆,看到闭馆还没有看完,本来是安排了好几处行程。踩着点出来,正好赶上落日。这是冬天下午四点多的北京,也是别致的一番风景。
全聚德的烤鸭是不错,可传说中的豆汁,老北京炸酱面并不吃得惯。连着两天都去吃的这家“兔爷”。
去的最多的地方,估计就是大栅栏了。
误入不知名的胡同,走了好长好长才找到出口,夜色,也是这般凝重。不知下次还能不能找到这个地方。
铆,钉,全是由一块块木头搭建而成,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天气虽冷,但赶上下午的落日余晖,似乎也温暖了许多。
落日辉映着荷塘,干枯的莲蓬镶嵌在冰面上,倒也有几分刺眼。
所谓登高望远,确认过眼神,我是不敢坐在那个地方歇脚。
大红灯笼高高挂,好像是颐和园的苏州河。
国家博物馆的台阶,历史配得上如此。
明清几百年的宫殿,历史在这儿留下深深的印记。
宫墙红柳,庭院深深,有多少人?不知兰因絮果。
早晨 上传中,请稍候... 早晨六点就出发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可你永远不知道比你勤快的人有多少?这才是路人看升旗的视角。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风是真的很大。
全程刷脸,登机牌确实可以留作纪念。
荷塘月色,去的不是时节,没有荷花也没有月亮。骑着自行车逛了一个小时的清华,还是骗不来东南西北。
据说,曾经是和珅的府邸,一点也不输皇上的御花园。
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没有之一。可惜的是,没有带回那朵莲蓬。
下午偶遇几位带着行李箱,逛颐和园的小哥哥,愿走过半世,他们的脸上还洋溢着曾经的笑容。
沿着昆明湖,在半弧形的长堤上,走到哪儿,都能看见玉泉山的玉峰塔。
这寂静的深巷,好像一步步通向远方。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夕金榜题名。这便是皇榜。
热闹的街道,都是匆匆过客,没有认识的一位行人。那一刻,很是期待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