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简介
对于一门手艺来说,一百年是一段传承的历史,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是鲜活的一辈子。十几组人物,十万公里的行程,一年的跟拍,《一百年很长吗》寻访了十余组古老的手艺、延续百年的小店,将目光聚焦在命运与手艺纠缠在一起的人身上,从他们同你我一样的生活中探寻手艺如何与生活为伴,支撑着一门手艺流传下去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l 笔记
一百年很长吗?如果说人生,真有让我们变勇敢的力量,无非就是简单的两点:有一个你爱的人,有一件你愿意做一辈子,也不厌倦的事。
一百年很长吗?也不长,无非就是你喜欢做的事,能在后代的身上延续,能继续在这个世界回荡。酒喝光了,和亲人们欢聚痛饮的记忆却留下来,记忆比人的生命走得更远。带着喜悦做出来的东西,也许会在心里停留得更久一些。
一百年很长吗?它长得像世世代代的守护,短得像昨天才遇见你。它长得像对手上活计的痴迷,短得像一辈子。它长得像追逐梦想的脚步,短得像一夜之间的成熟。
一百年很长吗?它长得像一段忐忑未知的等待,短得像你脆弱时我拉住你的手。它长得像一段苍白困惑的青春,短得像一出古老的戏。它长成了一段捉襟见肘的日子,短如一个灿烂自信的笑容。
一百年很长吗?怀着热爱走过的路,就不嫌漫长。一百年很长吗?天地悠悠,过客匆匆,跟动辄上千年的文物比,一百年短暂如同一个清晨。手艺人的生命融入某个更广阔的存在,无名,然而坚韧地流传下去。虽然过来人告诉你一百年并不长,但是置身于自己的命运,每一个幽暗时刻,仍然需要自己奋力度过。
一百年,它长成了一段历史,短成了人的一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为钱发愁,为命挣扎,但是每个人也以自己的方式,迎战着生活。他们窘迫,也曾得意,哭过,却还没有丧失笑的能力。这些天南海北的手艺人,不约而同都说过一句话:我们学的行当,就像一件烂棉袄。它不见得能让你风光体面,却能在最冷的时候为你遮风挡雨。也许你我都应该有这样一件烂棉袄,让你在苍白沮丧的日子里,尚有一腔热血去跟生活过招。
❶ 广东 佛山 | 舞狮(黄忠坚&张雪菲)
黄忠坚,是蔡李佛拳五传弟子夏汉广师傅的学徒,在鸿胜馆练习蔡李佛拳,这个年轻人对生活有着崇高的理想,现实中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包工头,这个晚上,他和女朋友雪菲展开了一场关于礼金的沉重却又幽默的谈话。
黄忠坚去找师傅开小灶,但不太顺利,他和雪菲鼓起勇气去找雪菲的父母商量结婚,也遭到了坚决反对。黄忠坚独自找到雪菲的父亲,向他郑重承诺对女儿的未来负责,艰难的等待后,准岳母决定要见他。
黄忠坚小两口进入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买了车、拍了婚纱照,在咖啡馆和岳母见了面。黄忠坚一鼓作气,到自清道光年间就开业的“黎家狮”订做了一个狮头。
黄忠坚小两口到民政局领了证。刚领完证,黄忠坚就向雪菲提起正式拜师夏师傅的想法。晚上,夫妻二人一起到鸿胜馆练拳。
黄忠坚小两口正兴致勃勃地筹备婚礼,却检查出未出生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黄忠坚到工地独自消化。晚上,夫妻二人在家彻夜长谈,是否生下这个孩子,他们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
黄忠坚小两口最终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周末,黄忠坚回到了肇庆太平围的老家,成立了狮队,借村里祠堂教小孩打拳、打鼓、舞狮。回到佛山后,雪菲即将生产,住进了医院,黄忠坚的责任心越来越强。
生产前夕,雪菲做了一个好笑又神秘的梦,黄忠坚到病房安慰他。因为先天性心脏病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孩子刚出生就被推进了心脏监护中心,黄忠坚有些撑不住了,这次,是雪菲安慰了他。经过心脏手术,孩子终于出院了,新晋父母没经验,把孩子接回家后手忙脚乱。
佛山,黄钟坚和雪菲在肇庆太平围老家举办了婚礼,黄忠坚正式拜夏汉广为师。
1.“佛山鸿胜馆”创于清咸丰元,原名“佛山蔡李佛武馆”
2.鼎盛时期,整个鸿胜系统达上万人,是当时中国成立最久、人数最多的武馆之一
3.夏汉广——蔡李佛的五传弟子;正职——推拿
4.蔡李佛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南拳之一,盛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以及欧美,中外弟子多达三百万人
5.在古代,蔡李佛拳曾被称为苦力拳,习练者都是贩夫走卒、工匠、农民;乱世中它曾是劳苦大众面对生活时的底气和傲骨,是糊口艰难中的男儿当自强
6.功夫没有绝招,一个招式练一万遍就是绝招
7.在南方武林的信仰中,狮头是有生命的神兽,样貌几百年未变,他们见惯了人世的希望失望,荣辱得失
8.黎家狮——自清道光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历史;黎家狮最著名的是:狮头有一千三百多个扎点,骨架坚固,可以承受一个壮汉的体重
9.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黎婉珍
10.从前,南方武林,张飞狮专门负责挑衅,长自家志气,灭他人威风,又称武打狮;黄色底黑花纹是黄忠狮;彩狮是刘备狮
11.禅城区是佛山老城区,晚清时此地曾武馆林立,宗师辈出;一百年前,叶问也曾住在附近
12.新狮头买回来只是工艺品,必须通过点睛仪式;一点天明 吉星高照;二点眼睛 一路光明;三点犄角 威振三角;四点耳廓 四面环通;五点口齿 聪明伶俐;由头实到落尾
❷ 浙江 绍兴 | 黄酒(沈佰和)
74岁的沈佰和是绍兴东浦的“酿酒大师”,做酒时他是个独行侠,但一个人也有着独特的幽默感。他收旧坛子时和老居民斗智斗勇,收完坛子,一个人在自家院子里露缸,修补旧坛子,去正在拆迁的废墟里捡些木板,自己做装酒的坛子,一个人就活成了一只队伍。
老沈要做香雪酒了,第一步是蒸米,沈佰和的小儿子和大哥来帮忙,五一后,老沈又到二哥家吊烧白酒。又跟老婆吵架了,老沈赌气自己住到了做酒老屋,顺便夜里查看酒精发酵程度。
冬天到了,沈佰和开始为做加饭酒做准备。清明节过后,老沈带着他的榨酒机器到温州陈老板的工厂里继续完成香雪酒的制作。因为陈老板派来的助手不专业,老沈全程都很嫌弃。
绍兴,独行侠沈佰和终于回家吃饭了。
1.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作为绍兴酒的发祥地,东浦素有酒乡之称。早在宋代,此地已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
2.旧坛子有包浆,做酒更稳当;露缸,排队晒太阳,日晒夜露
3.人们投入情感的东西,是没办法去计算性价比的
4.老酒入口温和却后劲刚烈
5.古时百工要熟悉自己手艺的每一道工序,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6.春季做的叫香雪,酒精度二十五到四十度,远高于一般黄酒;它甜美的口感极具欺骗性,是许多外地游客醉倒绍兴街头的幕后黑手
7.洗米、浸泡、蒸米;米要用七月收割的早稻;
8.糯米蒸到颜色发深,浇水冷却至二十四到二十八度;两百斤米半斤药,酒药半斤;糯米中挖出一个喇叭形的酒洞,留出缸底呼吸;发酵四十小时之后出甜酒酿,甜酒酿即将漫至大喇叭口时,即可放置麦曲,这就是前发酵;
9.前发酵是时间的艺术,做酒不由人
10.沈家三兄弟做酒各有擅长,NHK曾播放以他们为主角的纪录片;大哥以一手纯美的香雪,独步东浦;二哥是老绍兴口中的“酒头脑”;老沈则北上山东,在白酒的主场弘扬黄酒文化;
11.“曾经沧海难为水”说的就是“喝过好酒后就没法再将就了”
12.五一后,吊烧酒
13.烧酒以黄酒压榨后的酒糟为原料,拌入谷糠发酵后蒸馏而成;吊烧时火候是关键,不能太猛也不能太弱;烧酒香不香和酒糟放的时间长短有关,一年以上的酒糟才能制出又香又醇的烧酒
14.传统手工艺总会把材料反复利用,体现古人生生不息的自然环保观
15.蒸出来的酒刚开始度数高,后来越来越淡;老师傅就是一台行走的酒精度测量仪
16.状似古代作战兵器的叫木耙,用来搅拌米和酒
17.儿子要亲生,老酒要冬酿
18.绍兴老酒有四种,加饭酒是在酿造时增加糯米比例,浓度大,酒质醇,滋味鲜甜,是绍兴黄酒的代表;女儿红就是用的加饭酒;烧榨、压酒的时候要加石灰,酸碱中和
19.一百斤米可以装大约十个绸布袋,摆在木榨上,另一侧压上千斤石,利用杠杆原理,榨出酒液;压榨出的是生酒,之后是煎酒(先高温消毒装酒的坛子)生酒用焦糖汁调色;调色后,经大火煮沸,生酒才能成为可以储存的熟酒(煮沸的酒灌入陶坛,垫上干燥荷叶,盖上陶盖,包上箬壳,用绳扎紧,以泥巴密封)
20.冬酿要放三年以上才卖,老酒不贵,是匠人的自律赋予它尊贵
21.农历七月做酒药;八月制麦曲;大雪摊饭;到天气最冷时酿酒,低温抑制杂菌繁殖,延长自然发酵,使粮食的精华,可以有时间更充足地转化
❸ 台湾 新竹 | 卤肉饭(三姐妹)
翁景钟和苏瑞凤是百年翁记卤肉饭第三代传人,他们的三个女儿是第四代。双胞胎姐妹十八岁就回家里帮手,大姐是五星级酒店出身,家中形成了父母和双胞胎姐妹的保守派、大姐和姐夫的创新派,双方因经营理念常常产生不少矛盾。
休息日,翁记双胞胎去做美甲,顺便吐槽大姐和客人;而大姐还在为她的创新计划四下奔走。家里,妈妈翻出了她和丈夫翁景钟的结婚证,回忆起当初女儿为他们补办的婚礼;在家庭大聚会上,爸爸抹着眼泪向妈妈深情告白。
台湾,城隍爷的生日绕境特意经过翁记新店,全家人一起为翁记祈福。
1.新竹市有风城之称;是北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
2.城隍庙是新竹的起源地,建于清乾隆十三年,至今已经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早期有庶民小吃殿堂之称
3.肉选最好的部位,肥瘦均匀、汤头味道香浓;炖汤是翁记的另一大金字招牌,最有名的爆款被称为“神之鸡汤”
4.也许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
❹ 江苏 苏州 | 琵琶(李兆霖)
72岁的李兆霖,至今已做了55年的琵琶。从背板开始,李师傅开始用一块放了二十多年的大红酸枝做琵琶。北京的中阮演奏家芦星来修完琴后,老李接孙女放学去学琵琶。
李兆霖每周会去亲戚开的乐器店帮一天忙,每到这天乐器店就成了老同事的茶话会。回到家后,老李继续做大红酸枝琵琶的内膛和面板。25年前,民族乐器爱好者王厂长买了当时李兆霖最好的琵琶,由于使用多年有所损耗,王厂长来返修。
李兆霖修好了王厂长的琵琶,手中的大红酸枝琵琶也进入收尾。制作完毕,老李弹奏了一曲,这是试琴,也是与琴告别。
苏州,李兆霖回到了乐器厂参加老同事的聚会。
1.制琴师——李兆霖,十七岁进入苏州民乐一厂
2.琵琶五个字:松、爆、荡、脆、亮
3.二十多年的大红酸枝,在锉刀、刨子、圆凿子、月凿等工具间灵巧转换
4.工匠和演奏家之间,是另一种高山流水
5.中阮演奏家——芦星;《中华乐器大典》《姑苏繁华图》;“琵琶胭脂”乐器店
6.内膛是琵琶发音的关键部位,面板振动靠它发射;在整块木头凿出梨形内膛。面板制作环节,用来振动发声的面板,是琵琶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音色的好坏
7.传统的琵琶面板通常用梧桐木,木质疏松、木纹顺直、传声迅速
8.用传统胶的好处是:用水溶解后易于脱胶,修理起来方便
9.“雕刻、锉、光”
10.姑苏区是老苏州的灵魂;明清时期此地就是江南的手工艺中心
11.一流匠人是他所在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与守护者;某种意义上这是匠人的自我成全
12.原来四相十二品,现在六相二十四个品,符合现在十二平均律的曲子;制琴业里不成文的规矩,琵琶音色也分南北
13.音乐不只是阳春白雪,它以乐器的形态在人间走一遭,带着无数人的命运;也因此有了人世的温度;这是手工制作才有的温度
❺ 甘肃 敦煌 | 石窟(李云鹤)
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有一位中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级的人物李云鹤。85岁的李云鹤在文物保护上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莫高窟的唐代特级洞窟220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下班后,他会在河边组织团队吃敦煌本地的手抓羊肉改善生活。因为一家三代都从事壁画修复工作,李云鹤在家吃饭时也会一直进行学术交流。
孙子李晓洋正在河北毗卢寺从事修复项目,李云鹤来毗卢寺检查工作。毗卢寺博物院院长找到李云鹤,希望他能复原一块95年被盗壁画的碎片。通过鉴别和比对,碎片的位置最终找到了,可李云鹤觉得意犹未尽。
1.在甘肃河西走廊的西段,古丝绸之路上,戈壁沙漠包围之中,在鸣沙山的东麓,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峭壁上,密密麻麻布满洞窟——敦煌石窟
2.李云鹤——文物修复师,中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级的人物;一九五六年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
3.二二零窟是唐代的特级洞窟,在艺术价值上,被掩盖的唐代壁画,远高于表面的宋代壁画
4.文物修复师的手就是时光穿梭机
5.敦煌石窟诞生于乱世,十六国时此地为兵家必争之地
6.毗卢寺位于石家庄上京村,始建于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天宝年间;因其精美的明代壁画而闻名,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7.儒释道三教合一水陆画,矿物颜料和金属颜料;历经几百年依然色彩鲜艳;“起甲”、“掌握泥性”
8.对壁画修复师而言,塑像是神明,文物也是神明
9.壁画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作为支撑结构的墙壁或岩壁、地仗层和颜料层,本着“最小干预,最大兼容”的原则;修复材料必须要和原有的材料最大限度保持一致,所以地仗层一般都是就地取土
❻ 新疆 阿勒泰 | 马鞍(阿合提)
66岁的阿合提是冲乎尔乡远近闻名的做马鞍子的好手,铁匠阿山刚来家里修完马鞍子,阿合提就马不停蹄地去买皮子、教孙子做马鞍。开斋节前,阿合提带着老伴一起去买过开斋节要用的糖果饼干。六月份,转场的日子到了,今年阿合提和大侄子一起走这一趟。晚上在宿营点,大侄子聊起了生活的烦恼,老爷子提议唱首歌。
十一月份,阿勒泰的冬天到了。走马的小儿子叶尔波拉提回来了,阿合提一家可以一起做马鞍子。五年前因为小儿子结婚,阿合提欠下了一笔债,债主上门要债,声称不还钱就会把牛牵走。小女儿生日到了,尽管家里只有两只羊,叶尔波拉提也杀了一只为女儿庆生。
夏天,叶尔波拉提到喀纳斯走马。一月份,“雾凇节”开始了,阿合提去看孙子叶莱赛马。得知阿合提弟弟哈斯木的儿子患了尿毒症,叶尔波拉提毅然决定为他捐肾。叶尔波拉提的老婆沙拉控诉一家人对她隐瞒捐肾的事而要求离婚,但发现小女儿发烧,沙拉立刻把气愤都跑到了脑后,夫妻连夜带女儿去诊所打针。
新疆,雾凇节上,阿合提卖出了年度最大的订单,他找到了离家出走的大儿子叶尔兰,二人一起回家赶马鞍,而小儿子叶尔波拉提也去了医院配型。
1.阿合提——马鞍匠;哈萨克族是马背民族,小孩刚学会走路就学习骑马;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背上,马鞍子则是游牧生涯的必需品
2.六月份,哈萨克族牧民迎来了夏牧场的迁徙;此时山地高处的草场,是牲畜抓膘增壮的好地方
3.转场放牧是哈萨克族延续了三千年的生活方式,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在草原上行走从不会迷路,北极星和北斗星是他们的定位工具
4.十一月,冬转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卡尔大山坡要翻越
5.转场时只能沿着牧道行走,牧道是祖祖辈辈哈萨克人踏出的道路;它连结着高山和湿地,连结着牧民对祖先的记忆,连结着牧民自己在这条路上骑马走过的一生;这些牧道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6.哈萨克是一个左手弹琴右手牵马的民族;生时歌来迎,死时歌来送;黑走马是广泛流传于牧民中的舞蹈,一般由一男一女对舞;多用“动肩”以马步模仿走马,节奏明快、舞步粗犷彪悍
7.雾凇节——赛马;谚语“马是英雄的精神,英雄是马的灵魂”;无论男女,五六岁就开始学骑马;到了骑马的年龄会举行骑马礼;赛马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
❼ 吉林 敦化 | 松果(乔龙)
长白山敦化林区的松子熟了,28岁的乔龙和父亲上山打松子。山林里,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乔龙总能一一解决。夜晚回到乡下的家,和城里的女儿、妻子视频一会儿,就是这个年轻人一天当中最幸福的时刻。
1.从古至今,松子都是长白山区老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
2.开山仪式,祭拜山神
3.乔龙——打松少年
4.和零食包装袋里的松子相比,原始的松塔其实相当强悍
5.山林里,只有年轻人才舍得戴手套
6.林蛙又名雪蛤;粤菜中的经典甜品“木瓜炖雪蛤”
7.野生红松树的松果,成长周期要几十年;留下小松塔,继续生长
❽ 香港 离岛 | 神功戏棚(阿艺)
在香港,有为神功戏搭戏棚的搭棚师,人称光叔的陈煜光在柱子上工作了35年,家里已是五代搭棚。大学生阿艺是光叔带的徒弟之一,但他总与其他人格格不入,他总在寻找自由的定义。另一个搭棚的年轻人小鹏则与他截然相反,他能和其他搭棚师打成一片。
香港,光叔的班子正在搭建东涌侯王宫旁边的戏棚。为了追求自由的答案,阿艺选择到泰国短期出家。回到香港后,阿艺发现佛法的教法和戏棚大师傅的话竟然不谋而合。
香港,短期出家后的阿艺不再去工地搭棚,而找了份农场的工作。
1.东南地区每逢神诞等传统节日都会演出戏曲,以酬神明,称为神功剧,为此搭建的戏棚称为“神功戏棚”
2.搭戏棚的手艺在内地已濒临失传,全香港做这行的也不超过60位
3.五六个人不用一颗螺丝,在短短十天内,用数万根竹竿及尼龙篾,就能搭起一个风雨不倒的剧场;体现了传统中国建筑的智慧
4.神功戏棚第四代传人——陈煜光;第五代弟子——李俊
5.第一个入门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学扎篾,筑棚是高空作业,搭棚师没有任何安全防护
6.有经验的搭棚师,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在十几米的高空能一眼判断出竹子的长短是否符合要求
7.每个月都有神明的诞辰
8.神功戏棚开工前要拜神;第一步先找出场地的中心点并分半,再定出尖顶位置,然后由舞台后方度出第一条木杆位置,行内称为“角头柱”,角头柱立住之后整个戏棚就都出来了;搭棚时,不用尺子,不用图纸,仅凭搭棚师傅的眼力及身体来测量
9.泰国民俗的短期出家,因其世俗目的的多样性,成为盛行于各国都市的一股风潮
10.清晨六点多钟,出庙,赤脚托钵化缘;过午不食;泰国僧人还保持着两千年以前的僧团传统
❾ 四川 广安 | 印章(陈功完)
四川省岳池县顾县镇,河坝街的一座危房内,住着91岁的刻章老者陈功完,他和老伴在此过着清贫的生活。老两口十分恩爱,因为年纪大造成的耳背和健忘,在老两口这儿却是生活的乐趣。赶场的日子,陈老爷子会到百年历史的茶馆和卖草药的老何聊天,谈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刻章买药,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失业。
1.四川岳池县顾县镇,千年古镇;以贯穿南北的一条长街为主体,逢赶场日就是一条商业长廊
2.河坝街至今仍有大量明清建筑,小青瓦屋面、全木结构、悬山式屋顶,陈旧而不失雅致;回荡出历史的余韵
3.陈功完——刻章人;何太平——中草药店铺老板
4.印章就像名字一样与人相伴相生
5.老牛角茶馆
l 短评
手艺是什么?对有的人,手艺是养家糊口;对有的人,祖辈流传下来的的手艺,带着祖先的庇护,是生活下去的力量源泉;对有的人来说,手艺是个人生命融入无限的时空;对有的人来说,手艺是热情与梦想穿越平凡生活的支点。有人把手艺当做职业,相信付出就有回报;有人把手艺当做道路,试图走出困惑。而对于大部分手艺来说,所谓的工匠精神,不过是匠人的自尊、自律和自我成全。手艺之道没有捷径,也异常枯燥,而一直做下去,技艺就会从内部打磨着手艺人,使他们的人生在平凡中,散发出不一样的光。
手艺,最初都是为了讨生活,为了人能够活下去的一种技艺,即使手艺人有发财致富的想法,但由于动辄耗时一年半载的制作周期或者微薄的利润,也使得“家有千金”的梦想难以实现。也正由于这种现实的情况,使得手艺人能够安定下来,转而努力将打磨手艺并且发扬创新。而到最后,都落到了如何“为人”这个问题上。手艺,最终成为手艺人做人的载体和体现。千金故好终散去,手艺为人百年传。
黄忠坚,16岁离家到佛山打工十年的“小包工头“,晚上结束工作后会与朋友在路边小摊烧烤撸串吐槽一下生活。但是当镜头缓缓推进,当我了解到他和雪菲相爱的不容易,了解到他在面对艰难生活时依然保有的对打拳和舞狮的坚持,我怎能不为他最终的如愿以偿而感到高兴呢?新生命的诞生,郑重的拜师仪式,都使我对他将来的生活有了美好的祝愿。生活永远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乐观执着,坚持梦想,是黄忠坚教给我的为人之道。
“越酒闻天下,东浦酒最佳”,老沈是个随和但也严格的酿酒师。自己收旧陶罐并且清洗晾晒,然后蒸米,制酒并等待发酵。为了喝到一口自己喜欢的酒,从春一直忙到冬。不知不觉间,就成为了人人敬仰的酿酒大师。但这样的酿酒大师并非高高在上,他会谦逊地尊重哥哥的意见,与老婆吵架后依然会将每年的第一口甜酒留给她,会在帮人酿酒时要求其严格依照既有的标准而容不得丝毫马虎。对于他来说,咂摸一口喜欢的酒的爱好,最终变成了他一辈子的手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并投入热情,是老沈教给我的为人之道。
一碗简单的卤肉饭,如果能够让食客坚持吃半辈子,它可能就超越了一个小档口或者路边摊的定位了,而完全可以被称为是“家的味道”。“翁记卤肉饭”,一个小小的档口,一碗简单的卤肉饭,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和睦,无论走多远,家的味道我们是永远都不会忘掉的。家庭和睦,彼此包容,也是我从“翁记卤肉饭”中品尝出的为人道理。
琵琶声里,李兆霖老师傅依然还在坚持做着手工琵琶。制作者与弹奏者、爱好者之间,通过一只琵琶联系起来,而这联系,可能历经几十年而不衰,亦如琵琶声,一曲已尽但余音不绝。来自别人的认知,更增加了其身上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学习进步并且精益求精,是李师傅教给我的为人之道。
一辈子与佛像、壁画为伴,为文物修复工作坚守几代人的李云鹤老先生一家,着实让人敬佩。甘于寂寞并还能保持初心,是李先生一家人教给我的为人之道。
哈萨克族马鞍制作者阿合提老人,总能在艰苦的生活中带来欢乐。即使需要还债,即使大儿子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但他仍然努力维系着这个家庭并带来欢乐。生活总要继续下去的,就像小儿子去帮助侄子换肾一样,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永葆乐观并善待生活,是阿合提老人教给我的为人之道。
打松青年乔龙,为了生活,在大山里进行危险的工作。要不是为了看到女儿那开心的笑,谁愿意去冒着生命危险从事这些工作。家人,永远是我们坚强的理由和后盾。为了家人去承担,是我从乔龙那里学到的为人之道。
香港的神功戏棚搭建者们,也教会我苦中作乐,着眼细节的为人之道。
“家有千金不如朝夕为人”,90多岁高龄的陈师傅,看惯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老街上熟悉的手艺人和行当渐渐消失,而他还在坚持。甘于平凡生活但不抱怨,是陈师傅教给我的为人之道。
我们称他们为手艺人,而他们可能更愿意被称为普通人。没有谁生来就是德高望重的手艺人,谁不是在与生活的较量中,逐渐习得一招半式或者渐渐学会了与生活妥协。一百年时间,对于人的生命来说可能已经到了极限,但对于历史和生活的长河来说,不过仅仅是一瞬。正如李云鹤老先生说的“我面对的文物往往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一百年根本不长,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百年不长,但当我们用自己的生命为脚步趟过这一百年的时间,其间所经历的大起大落、悲欢离合、乐观坚持、责任担当等,又让我们无形的生命长度远远超出一百年。朝夕为人的功课,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做。
一百年,它长成了一段历史,短成了人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