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
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闹钟第三遍响起,每响一次,我都会很不情愿的伸手去点一下十分钟后再响。
用力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一副睡眼惺忪慵懒的模样,双眼还是半开半闭的状态,双腿支撑着还未睡醒的身体,走出了丧尸般的步伐,步履蹒跚的来到卫生间,坐在马桶上的那一刻,身体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又感觉找到了一个支点可以继续沉睡,此时双眼完全没有想睁开的意思。
冲厕所的声音将我从睡意朦胧的意识里拉回到了现实的世界,洗漱完毕之后往脸上喷了一些爽肤喷雾,整个人瞬间精神了许多,坚持做了几个拉伸的动作,舒缓一下沉睡了七八个小时的身体,整个人感觉也轻松了许多。
手机正循环播放着一首轻音乐,厨房煤气灶上烧着的水已经发出“咕隆咕隆……”的声音,一根玉米棒子和一个鸡蛋在里面肆意翻滚着,玉米的颜色慢慢从浅黄色变成了黄色,鸡蛋就稍显淡定,面不改色的在水里摇滚着。
从冰箱拿起一瓶牛奶,往放了几勺燕麦的碗里倒了一半,另一半倒入了玻璃杯中,此时的玉米和鸡蛋已然成为了盘中餐,悠哉悠哉的吃完了早餐之后,换了一身简洁的便装,就出门了。
刚出家门口,一股沁人心脾的荷叶及荷花的清香就扑面而来,伴随着清晨的一缕清风拂面,整个人身心愉悦,通体舒畅。
清晨的露珠在风的鼓动下在荷叶上不安分的滚动着,阳光照在上面还一闪一闪的,此时的阳光比较温和,不过再过一两小时它就会变得异常的狂热。
看着眼前这一大片翠绿的景象,不禁让人想起了古人对荷花的赞美。
杨万里用“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诗句描绘了西湖中的荷花之美。
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强调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李白更是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追求,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真正的美,无需太多的修饰,就好比芙蓉一样。
走过了荷花塘,前方不远处展现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竹海,清新翠绿,天然氧吧,还未进入林中就已然感受到了一股清凉之意。走近之后看到林中的几条青石板小路,因林中有地势高低,看不清这些小路通向何方,有种曲径通幽处的意思。
炎热的夏天,竹海是最好的避暑之地了,身在竹林深处,会感受到很自然的凉气,且这里的风吹过来都是带着竹子清新的味道。每走大概三四百米就有一个供行人休息的小亭,且每个亭子还都有很好听的名字,像“清风亭”、“竹影轩”、“水月榭”。
亭中休息的有行人,有旅客,还有这附近的原著居民。有看到几位大爷围坐一圈下象棋的,也有打纸牌的,还有在亭中摆上茶具,在此品茶的。呼吸着大自然生产出的清新空气,感受这竹海带来的清凉舒适,平心静气,席地而坐,三五知己好友,聊聊天,叙叙旧,饮一壶茶,看一处风景,这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随着一条小道一直走,听到前方传来水流的声音,走上几个台阶站在了地势较高的地方,引入眼帘的又是一副极美的景观,竹后靠大山,因为有烟雾,隐约能看清山脚有竹屋,有瀑布,还有小溪,还有少数行人在走动。我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竹屋里的陈设,是否有人居住,能住在这里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不由的加快了脚步,快到的时候才看清楚竹屋上的招牌,“XXX店”,想来应该不是供人居住的,走进去一看,原来是卖一些精致的手工制品和紫砂的小店,这边的紫砂是全国都比较出名的,在店里看了许久,发现价格都不便宜,话说我也不是内行,说实话也看不懂,逛了逛就走了,出来后发现,这边连着几家都是类似这样的小店,也就没再进去看了。
出来之后走过了一个拱形木桥,一条小溪横穿在竹林里,跟着溪水的流向往前走不远就来到了溪水的源头。眼前看到的是从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和一个圆形的水池,小溪的水就是从这儿往下流的,看来这里算是竹海里地势比较高的位置了。
瀑布不急也不大,水流较缓,池子里的水清澈见底,甚至可以看到底下鹅卵石上的青苔,还是忍不住蹲下身来用手感受了一下池子里的水,可能是清早,太阳光还没照过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凉,甚至可以用冰冷来形容。驻足了一会儿,身体已经发出了预警信号,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这里比其它地方要凉很多,也就动身往回走了。
原路返回的途中,行人多了起来,围在亭子里下象棋的人、打牌的人依然还在,只是品茶的人已经走了。出了竹林,一路小跑回到了民宿,一看才九点多,洗了个澡,接着睡了个回笼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