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回忆起以前的事,往往回想起曾经和自己一起走过的那些人,每一次过后总有一番感慨“长大了,就散了;说好的联系,也消失了;仅存的就是有空时在他们的朋友圈里面点个赞”。
每次和别人酒后畅谈,我都想将此记录下来,可最后总是因为工作或是学习或是懒惰等原因将此搁置下来,为此我特意去买了两瓶冰镇啤酒进行预热工作(酒量不好,为了确保我还能够表达出我想些的内容。)
一瓶已经下肚,我浑身已经温热,点一支香烟开始了。 。 。
“放牛君”取意
我本布衣,草根出生,因名中带海,气是磅礴,故取字“百川”容纳之意。我的童年是在一边放牛一边学习的山上度过的,那段时光已经随着1999年和2003年的两次“退耕还林”以及之后的“农民工潮”消失了。说到底,人总是一种情怀动物,因此“放牛君”就有了。此时如果还有读者问牛到底去哪儿了?我只能说:“牛被‘伏牛堂’买去做面了......”。
那些年,那些虱子
我最开始5岁半上学是我们的村级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清晰的记得只有一间土坯房教室,黑板是木头涂上黑漆,地面也是土的,低洼不平,写作业时桌子总会摇摆不定。全年级46个同学,一节课40分钟一个老师每个年级十几分钟,讲完这个年级接着讲其他年级的课程。厕所是附近农户家的私人的,活动设施除了一个缺角的乒乓球台和一个老师自己出资买的足球,其他就没了。
之前看过一个电影叫“浪潮”讲述的是一帮愤青学生的过激状态,颇有内涵。那个时候的我们也有一个浪潮,就是很多同学头发上会长很多“小虱子”,原因是长期不洗头造成的,那个时候是没有洗头,刷牙的意识,健康这个话题,所谓的大健康产业也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原因是经济水平提高了,那些年过多的众多的农村人还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层面,没有功夫去关注健康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通过互相捉虱子建立起来的。
我并不很清楚到底那个年代在其他地方农村的生活状态如何?有多少人有这种类似的回忆?很多人选择忘记,可能是没找到合适的人畅谈,或是没有聊天环境所造成的。但总觉的应该将此记录下来,毕竟“那些年,那些虱子”,我敢说后无来者,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没有抱怨,没有打“情感牌”只是一段记忆........
那些年、世界就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这个梗,不是近一年新流行网络语言,而是在99年左右就已经有了,而且原创并不是互联网时代潮男靓女,上班族的内心独白,而是源于一群想爬过山头看山外世界的一群孩子的童年理想,天真往往能道出真理。只是当时互联网技术不够发达,确实如此,那个时候,天空就那么大,站在山脚看天空以为山的顶峰就是边缘,以为爬到到山顶就能摸到天空!结果当结伴同行爬上山头那一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随之而来。可最后,随着时间的逝去,真正去看过而且能看懂的人能有几个?很多人连自己都看不懂,何况其他?
醉了
放牛君真是喝醉了......尼玛、下次喝一瓶就行.......不行了、宝宝先睡了。
我本布衣,草根出生。陕西汉中人士,因名中带海,气势磅礴,故取字:百川,容纳之意。三代为农,而我已然滚入凡尘,感人生之虚无,掘平凡之故事,洞人事之常情,达情感之境界。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