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收益对应的是大目标,关乎我们存在的基础。短期收益对应的是应激性目标,就是我们每天疲于应付的各种事情带来的小成就。 区分二者,本质上是对自我价值观的考验。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
多数人对短期收益有强烈的反应,而对于长期目标往往不能坚持。假如街上有人做调查问卷,半个小时100块,你想象一下会有多少人会去,甚至可以想象一下排队的长度。各种特效速效的广告吸引人,无非就是利益大家对短期利益的向往。 随便举几个例子:7天减肥计划, 10天开口说英语,3天美白皮肤。且不说这些广告的真实性,几天减肥完了皮肤白了,就完事了吗? 你人生就瘦了白了那几天又如何,其他的日子又该怎么办? 10天开口说英语了,能说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呢?
斯蒂芬霍金老师的《时间简史》在过去30年里售出近千万册,而统计结果表明,每个读者平均只读了6.6%。 重要的事情都只有极少数坚持不懈的人,真正的深入了下去。 驱动他们的,往往是长期收益。你学不来,不是因为你没有同样的目标,而是你没有把目标加上一个长期收益标签。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愚公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有便利的交通,他追求的是长期收益。那么穷其一生去完成也是自然而然。 那些坚持不懈“挖土移山”的人,追求短期收益的人会给他们标上一个“傻”字。这表明了追求短期的人对长期追求的过程的普遍态度。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做一件事情傻,那他多半是不会去做的。
现实是,你不用花掉一生的时间,半年一年的坚持,就能移走你肚皮上的脂肪山。 假设你打算半年降低体脂收平小腹,跟自己确认这是一个长期目标,所以你应该是每天行动一点直到半年期满。如果你无法坚持,那么想想,自己是不是在潜意识里希望把目标变成短期的 (或者干脆让目标消失),最好睡一觉起来就达到了。 想想这样有没有比愚公更聪明。
追求短期利益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不好意思,意味着你在进入等死模式。 如果你的目标不对应未来,而是迅速结束于眼前,意味着你根本不需要未来。如果未来的空间是一片空白,那么跟死亡也没什么两样了。 这并不是我自己的新观点。 一个心理学学者告诉我,问一个人对未来的看法,可以大体检测抑郁症。重度抑郁患者会因为对未来彻底失去向往而自杀也是事实。 当然,这不是个一分为二的区划,而是存在一个程度区间。这个等死模式,也不是说一个人的整体,而是在关注的这个目标上。比如,如果你在减肥上追求的是短期利益,那么就意味着你在人生的多数时候是胖的,在减肥这件事情上进入了等死模式,那个瘦的你被判死刑了。
那些痛一下动一下,不敢投入,无直接利益反馈的事情不做的行为,基本上都是短期利益驱动的。为了眼前的不如意(自己痛)而急于找到出口;怕错过朋友的消息(被抛弃的痛感)而花大量时间盯手机;看到别人过得好(自己痛)而怀疑自己的道路;为了增加眼前的收入而花费大量时间做低水平的兼职(获得直接利益反馈); 害怕不成功而不敢花长期精力去改变;时常为小事情的对错与人争吵。还有很多很多。把这些短期利益驱动的行为减少一些,也是大的改变了。
而长期收益,意味着累积效应 ,延迟满足,对未来乐观。短期利益唯一可能成功的情况,是你运气特别好。比如某天一颗小行星不偏不倚地撞上了愚公的山,却没有毁灭他的村庄,那愚公的目标瞬间完成了。 巨大的短期利益惠及子孙万代成为长期利益。 然而,你我都知道,这样的事情的概率有多低,低到几乎为零。 比如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财富自由。绝大多数人出生于普通的环境,如果希望财富自由,就必须是个长期目标。 如果期望瞬间达成,那就得等行星撞山不撞人一样的机会。很可惜,这个可能性极低。如果你想短期实现就会发现它不可能,所以不能坚持望洋兴叹的人,就只有放弃了。 然而,如果把它当成一个长期目标,着重于不停歇的积累,即使你不能达到,也会离它越来越近。可见长期收益的是个可靠的东西,它需要的偶然性很小。
敢于着眼未来,敢于释放出每天的努力能量,你可能会同时达到许多个长期目标。 因为每个目标在每天需要的能量其实不多,关键是长期不间断。在过去的半年,我每周两次各半小时锻炼(真的就这点时间),完成了腰围从77到64的体型目标。在同一个时期,我彻底改变了睡眠习惯,第二个长期目标达成。利用每天提早醒来的短暂时间,我高效的读完了几本一直想读的书。而工作效率,情绪的管理方面,也因为精力注意力改善而得到了提升。 这些看似重要的事情,每天其实都是一带而过,它们发生在合适的时间,而时间的长度却都很短。在每天的实施过程中,我看不到立竿见影的短期收益,但我相信它的长期效果。 管理得当,多个长期目标并存是可以实现的。而每个长期目标的在时间长轴上滚雪球,最后都会看起来大而耀眼。 如果把这些生活小目标换成核心能力目标,同样适用。
改变的动力从哪里来这个话题,源自我对如何让人们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考。通过一些观察,我了解到,不愿意改变并不是因为目标不好,而是因为目标对自己的意义并不明确。我发现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以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对人们行动的指导意义。 外在需求是我们根据外界反馈而做出的价值判断。内在需求是对我们本体有价值的需求。 外在需求的作用强大,因为外界反馈十分直接,但随机的外源性刺激并不能带来统一方向的结果。长期利益在于积累效应,而不是投机求成。
那么,我们如果要改变,首先是要学会识别目标的这两点性质。 一旦识别,就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指导,至少,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了解。下面可以做个小练习。 我相信大家每天会看不少文章,朋友圈,订阅, 资讯app。在众多的标题中,你选择了一些点开。现在,请你停顿一下,看看那些特别吸引眼球的标题,是不是都在说跟外在需要或者短期利益有关的事情。 最吸睛的那些,是不是同时刺激了你的外在需求和短期利益。
最后,我想说说改变的第一步。 每个改变,开始时对你原来的体系都是个外来者。 就跟器官移植一样,新来的需要适应。你不运动到运动,那怕只是一点点,你也会感到有些不适应不舒服。没关系,咱们要让它成我们的一部分,开始一小段一定要忍过去。
作者简介:明朝燕,计算机博士科学家,两娃的妈。前半生享受随意写东西,后半生煎熬写科学论文。这不,结合的时刻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