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高效演讲》片段
I:作者提出,一个好的故事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骨架、血肉和呈现方式。我们首先来说一下骨架。骨架就是整体的框架,比如: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血肉就是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和跌宕起伏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定要要有突出、不可思议、难忘的特点。这样才会让我们所讲的故事更加的生动,同时更具吸引力。最后在这个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呈现方式,呈现方式就是不带感受和评论的去讲述这样的故事,它的要求是用客观的方式呈现故事的原貌,比如说:一个女孩很美,是你的感受和评论。一个女孩有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清澈。这就是客观的呈现方式,同时也在描述的过程中让人感受到女孩的美丽。所以要想讲好一个故事,就要包含骨架、血肉和呈现方式三个方面,这样就可以写出一个简单、动人的故事了。
A1:一个好的故事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骨架、血肉和呈现方式。一次好的沟通应该也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纯语言、意识需要、体态语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所主张的:“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纯语言,相当于语言的骨架,声韵调三者缺一不可;意识需要,类似于语言的血肉和灵魂,表情达意;而体态语言则是沟通呈现出来的方式,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等。只有三者同时具有一致性,才能称为有效、高效沟通。然而生活中,我们常常无效沟通,我自己也是如此。我的纯语言不能正确的表达出我的需要,所以我常常心口不一,我的体态语言常常让我这种无效沟通暴露无遗,特别是在冷暴力沟通中。例如,今天早上在我家的餐桌上我和老公就发生了无效沟通。我家早晨的时间是就是在这样的起床、洗漱、做饭、给孩子冲牛奶、叫醒孩子、帮助孩子穿衣服,吃饭,收拾,出门………和伴随着一阵阵快快快的催促声、蹭蹭蹭的一路小跑脚步声中度过的,在这样的时光里想要好好说话真是一门艺术。老公热好了超市里买来的面包,冲好了我们两个人的牛奶,叫“吃饭了”,回应了一句“好了,来了”。一坐下,看到面包竟然是带着包装袋热的,高声调的语言就来了“怎么连热点东西都不会啊?还带着袋子就热了。”脸色也就没有那么和颜悦色的,连牛奶杯子都要放下了。因为我意识里认为老公不太会做事,认为他是放在微波里加热的,塑料袋有毒,……而我的需要是(当时想了很久没有找到词语)健康卫生。而老公说“是放蒸锅里加热的,没有袋子面包中的黄油会流出来”,想想他真的也没有什么错,考虑的也是个事实。而我的需要也没有错,只是我的沟通是无效的。如果换个老公估计早说“爱吃不吃了”,所以有爱的老公,我很感激遇见他。
A2:如果运用有效沟通方式,把骨架、血肉和呈现方式三个部分合一,那么今天早晨的小小战火就可以在这样的温柔对话中体现更好的夫妻之间的爱了。
“老婆,吃饭了”,
“好了,来了”。
(一坐下,看到面包竟然是带着包装袋热的,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方法)“我看到面包是带着包装袋热的,应该不是放在微波里加热的吧?我担心塑料袋有毒。因为我看重健康和卫生。”
“是放蒸锅里加热的,没有袋子面包中的黄油会流出来。”(和气的解释)
“哦这样我就放心了,还是老公想的比较周到,确实没有袋子热的话会流出油来。下次还是我自己做无油的面包吧,更健康。你不是也说好吃么?谢谢老公辛苦准备早餐。快点吃吧,早点出发。”(亲一下,开心的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