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二次生命始于你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的那一刻。你的第二次生命是何时开始的?又是怎样开始的?
自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我的生活中没有书籍,没有阅读,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只是为了简单地活着, 工作也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直到再次翻开纸质书的那一刻,阅读就成为我的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幸福就是满足现状。
而成功源于对现状的不满,是对现状的改造。
两者只能选一个。
你有没有听过享乐适应理论——就是再好的东西,你也会很快就习惯了,它们无法再带给你刺激或愉快的感觉。比如,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却没想过为什么爱情终归要平淡。婚姻对于每个人来说刚开始都是新鲜的、美好的,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冲刷中,最初的刺激或愉悦的感觉逐渐趋于平淡,从爱情转化为亲情。
其实,幸福是一种内在感受,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都是内在的,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幸福的自然属性是平和。当你的心态变得平和的时候,幸福感自然更强烈。花花世界迷人眼,欲望使得我们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幻想着一步登天,得到名利与财富。在追求这些外部事物的同时往往得到的是自己追求想要的,可失去的却是内在的自我。
当我们对一个游戏尤其是回报很大的游戏逐渐上手时,一个问题就会出现——你会沉迷其中,无法停止,即使这个游戏对你来说早已过于简单。
生存和繁衍的想不通驱使人们劳作,而享乐适应让我们步履不停。
幸福的秘诀在于,知道何时停下劳作的脚步,开始随心去玩耍。
平和是静态的幸福,幸福是动态的平和。在现实生活中,内心的平和状态不是一劳永逸的,心理状态总在不断地变化,情绪状况也在不断地波动起伏。接受并顺应现实,是获得幸福的核心技能。
基本上你可以从生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前提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而且你对这件事的渴望超过其他一切。
生活本身没那么难,是我们自己把生活变难了。当“应该”在脑海中出现时,其背后隐藏的是负罪感或社会规训。如果做一件事是因为“应该”,那就表示你内心是不想这么做的,而违背自己的心意会让你变得痛苦不堪。
你想成为那个了不起的自己,在未来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还是想成为活在别人嘴里、眼里的自己,内在和外部两套不同的评判标准,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从出生的第一天到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天,你的记忆只属于你自己,你的生命历程只属于你自己,同样你的幸福也只属于你自己,寻求自我内心的平和才是硬道理。
内心平和的敌人是社会和其他人灌注给你的期望。
幸福是一种选择,幸福是一种技能,训练自己获得幸福感完全是内在的,不需要外界评判你的进展,认可你的结果。记住,生活就是一场单人游戏,这是属于你自己的单人游戏。即,所有真正的评价标准都是内在的。
瑜珈和冥想很难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就是,它们只关乎内心,没有外在价值,属于纯粹的单人游戏。
巴菲特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想成为世人眼里最差但自己心里最好的情人,还是想成为世人眼里最好但自己心里最差的情人?开心做你自己,把你的宝贵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人成长上来,如果你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就会瞬间看淡所有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