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说庄子》
庄子学说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很有生命力。喜欢《庄子》的人,大多被庄子充满想象和浪漫色彩的故事感动,趣味盎然的寓言故事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画说庄子》,是女性油画艺术家于莲的新作,她从当代女性的视角展现出对《庄子》故事和思想的沉浸式解读。
二、作者简介
作者于莲,是“70后”当代女性油画家,东方根性精神的倡导者。她的作品多以女性情感表达为主线,表现对东方根性思考和女性生存状态的探索。她的作品有“万物”“生长”“绽放”“笑笑”系列,很受国内外的青睐。“庄子”故事系列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作品的出版并非一蹴而就。她研读《庄子》的热情和创作决心,源于她的热爱和诚意。于莲说,当她意识到自己在商业中的不断打拼并没有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体会到更多的生命价值,反而感觉身心俱疲,便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并决定做出改变。
从2021年开始读书作画坚持,用一年半通读了庄子,又反复研读,决定以33篇故事为主线进行主题创作,并且一做就沉浸其中。
于莲的原画尺幅都在两、三米,巨幅大画在展厅也令人瞩目,特别是画面鲜艳生动,景物人皆质朴可亲。
画是表达性的艺术之一, 作者的情绪都投射在画中,在一笔一画中消融,对她是一种很好的疗愈方式。《画说庄子》以现代人的视角以文字和绘画双重呈现,读者容易沉浸其中。
三、《庄子》,内在精神自由的探索
庄子的故事天马行空,寓意深刻,我们熟知的大鹏展翅、朝三暮四、螳臂当车等……老子倾向于教导帝王如何顺应天道,无为而治;庄子给了普通人豁达面对人生困境的方法,如何面对生死与无奈,面对缺陷和欲望,庄子的策略是重内轻外,通过对内在精神自由的探索和追求,超然物外,安于所得,就像看待生死,就如同自然界四季的变化一样。
独立艺评人李玉坤说:于莲是回归了自我,真正理解了老庄之道的‘朴素’。
例如,《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小”与“大”的区别,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都“有所待”而不自由,引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通过惠子与庄子对“有用”和“无用”的辩论,说明“不为世所用”才是真正的“逍遥”,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完美的树常常最先被砍,歪斜不完美的树却被遗忘,长得自然安逸,肆意舒展,被人欣赏。刻意追求完美,不能容忍瑕疵,“完美”就会成了负累。
达尔文说:“不是最强壮的物种能够生存下来,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能够生存下来,而是那些能够适应变化的物种。”
行走人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别人无法看到的伤,伤后复原也带着疤。原生家庭影响,童年少年成长,青年后进入社会的种种磨砺,没人能一帆风顺、完美无瑕。人的内心丰富,除了欢乐也可能有悲凉,如何疗愈自己与生活和解?人自己并不能完全解决,需要一些东西影响自己,比如书籍、音乐、运动、艺术,《庄子》的影响久远且大。
《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道”,即是顺应天时,不妄劳作,达到形与神俱。
《庄子·外物》:“静然可以补病,眦搣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于莲老师在读《庄子》中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并分享给读者。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大道至简,《庄子》疗愈心灵,《画说庄子》则简洁生动,更符合现代读者。
《画说庄子》给我的视觉冲击是唯美的,故事也娓娓道来,适合慢品,是我当下的枕边书之一。有《庄子》原文和作者对故事的解读,及相应画作,更加清晰明了。
当然,庄子的思想并非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弱水三千取一瓢饮,读《庄子》,赏《画说庄子》,每个人心中会有自己的“庄子”。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一起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