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其实是第二次的补充,也没真下手打。那时我们已经进城快两年了,儿子五岁,住的是公司家属楼。儿子有一天在门卫室玩,跟我一位同事的老母亲发生了口角,起因是门卫室的电视,儿子要看动画片,那位老阿姨偏要转看别的台,于是发生争吵,儿子可能是在弱势下情急了,再次骂了人。这次是真骂,却自始至终不带一个脏字!
骂人的内容是当事的那位老阿姨事后当笑话转述给我们的,恶劣的部分大致是这样:你不上班,还跟我们小娃娃争电视,你咋个好意思呢?你看你,不止是人老,你还长得那么丑,我要是你,就不出来,就回家去看电视……
这原本是个真实的笑话,当时老阿姨向我们转述这个过程,模仿儿子说话的时候,也笑得在场的同事们前仰后合。我当时也没太放在心上,知道是老人们有意逗孩子玩,人家也没告状的意思,只是我心里隐约觉得哪里不对。
当天晚饭后,一家三口到马路上散步,我想起这件事,便以此为题教训儿子怎么样尊重老人。我只提了个头,接下来主要是她妈妈在跟他讲道理,主要是告诉他那些话是伤害人的,不能乱讲。谁知道怎么讲他都不服,理由还多,一直跟他妈妈顶嘴:是她先骂我的,我为什么就不能骂她?她就是长得丑嘛,说话还那么讨人厌,你们不是说做人不能撒谎说假话吗?我都是说的实话,凭什么就是我错了?
各位看官,像这样牵涉到人情世故,虚虚实实的复杂难题,儿子又搬出我们教他的东西来对付我们,叫我怎么教一个五岁的孩子弄懂这真假之间的复杂关系?怎么才能让他心服口服?
我办不到,至少那时候办不到!于是急火攻心,于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动用了当老子的特权,武力镇压!
我:“现在你还小,有些道理还没法跟你讲清,但你现在必须服!”
儿子:“我不服!”
我:“不服,就挨打!”
儿子:“打死也不服!”
我把心一横,一把搂住他,抓住两只小脚倒提起来再问:“服不服?”
头下脚上的儿子仍然倔强地喊道:“不服!”
最后凌空悬在臭水沟上空的时候,儿子最终没有坚守住视死如归的气节,服了,至少是口头上服了,但从那时起好几天不再理睬我!
今天回头再想这件事,心里还是有些茫然,因为即使现在重来一遍,我仍然没有把握进行完美处理。就算表达能力远胜当时,能用五岁的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把这些弯弯绕的人情世故阐述清楚吗?
这第三次的做法正确与否,我现在仍不敢下结论,但有一点坚持的认识是,当时必须这么做。虽然这样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这样,儿子很可能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不能说服他的东西,他就可以坚持,直到取得胜利,进而失去敬畏之心,从不畏父母到不畏社会,直至对各种规则和法律失去敬畏!
这次过后,我再也没有对儿子用过“杖字诀”,原因有二:
一,儿子从五岁那年就送去开始习武,后来我怕动起手来不敌,丢了做老子的脸;
二,从此以后,没有再找到动武的理由!
后者是真实原因,前头那个是玩笑哈,不过现在还真不敢打了,儿子过了春节就要娶媳妇了,不是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么,娘都得忘了,我这倒霉爹还不更该靠边站?万一还起手来,我真不是对手了,哈哈哈!
接下来再说一个“杖字诀”使用不当的实例。
小W,比我儿子大五岁左右,也算我看着长大的,他父亲老W是我不多的几个好朋友之一,多年前就是亿万级的农民企业家,精明能干,为人做事都热忱踏实,不足之处是不太善于沟通,即使是心里明了的东西,说出来就会走样。说不好听点,就是拙于对事理的系统表达,而且作为改开后的第一代成功人士,免不了专行独断,大家长的作风。
我认识老W的时候,小W大概十来岁,感觉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没有富家公子哥那种娇气,对人礼貌,也容易沟通。老W对子女采用的是较传统的教育方式,一吼二骂三棍棒,儿子在他面前经常是大气都不敢出,更别说争辩顶嘴了。我去那边,听见看见最多的就是小W挨打挨骂。谁以为是老W不喜欢这个儿子那就大错特错了,三十年的朋友了,我很清楚他对儿子的爱,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小W从上初中开始出现离家出走的行为,后来基本形成一个个循环,出走,惹祸,回家,挨打,再出走……持续到娶了媳妇,还干过一次这样的事,那不叫离家出走,叫出去自找门路单过。那次临走前正好碰上我,交流了一些,小两口一起的,说的话我至今记得,就是宁愿出去过苦日子,也不在家里受那份气了。
讲这个实例只为证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棍棒之下,也许也能出孝子,也许能教出顺从听话的子女,但绝不是上策。打骂带给子女更多的是阴影和伤害,肉体上的伤害,自尊心的伤害,亲情的伤害,更可怕的是逆反!造成少年们离家出走,这是罪魁祸首之一。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我想讲述的道理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在半天云里炖鸡汤,有兴趣的朋友,请接着看本节的重点内容:“杖字诀”的总结与体悟。
杖,在这里算对孩子进行体罚的代称,包括罚站、罚跪、罚做家务这一类的手段。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一直争议不断,褒贬不一,虽发对体罚孩子的呼声日渐高涨,但至今却仍然是十分普遍地存在的现象。
敢问在座的朋友,哪个小时候没挨过打?又有哪个没打过孩子?本人不是理论家,对其利弊不敢妄作评判,只谈个人的体悟与认识。
杖罚,作为教育孩子的终极手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目的主要在于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培养敬畏之心,学会接受约束。因为滥用杖罚的后果十分严重,所以必须制定一个类似于家庭法律的条款,明示给孩子和家庭其他成员,对杖罚的前置条件、轻重程度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