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 前言
人生在世,但求舒心惬意,自己幸福,重视的人幸福,足矣!
野人大叔如是说。
所以,我们本周拆书的主题就定为——幸福。
马丁·赛里格曼博士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幸福的5个元素(PERMA):
P=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包括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积极乐观的情绪,这些积极的情绪毫无疑问对于个人的幸福感是有贡献的,也可以理解是获得快乐的人生,包括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E=投入(engagement)
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当我们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产生心流,这种感觉在时候回忆起来的时候是非常好的。它有点像积极情绪,但又不完全如此,由于是回忆,所以靠主观评估。
M=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
意义超越了主观感受,他可能是理性思考后的评判。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那么显然就应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尽管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但是很多事情的意义是相通的。
A=成就(accomplishment)
成就感是好多人的价值观词汇,它可能是好多人毕生的追求。但是也要注意避免对于成就的误解,比如有人在玩游戏中获得成就,但是事实上显然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R=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
作为社会人,需要时时刻刻和他人建立关系,他人影响着我们,我们可能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低谷,也可以帮助自己快速的成长。
这周的5个片段,就围绕其中的几个要素展开。
一. 拆页
片段11
选自《正念的奇迹》
周三提交
每次晚饭过后,我通常都会先洗碗,再坐下来和大家喝杯茶。
有一天晚上,吉姆问,可不可以让他来洗。我说:“好,但是如果你要洗碗,你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说:“得了吧,你以为我不知道怎么洗碗吗?”
我回答他:“洗碗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很高兴地说:“我选第二种,为了洗碗而洗碗。”从那时起,吉姆就知道怎样洗碗了。
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把洗碗的“重任”交给他。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
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
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片段12
选自《持续的幸福》 p27
周四提交
感恩拜访练习
闭上眼睛。想出一个依然健在的人,TA多年前的言行曾让你的人生变得更美好。你从来没有充分地感谢过TA,但下个星期你就会去见TA,想到谁了吗
感恩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幸福更满足,在感恩的时候,我们对人生中好事的美好回忆能让我们身心获益,同时表达感激之情,也会加深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不过有时候我们说谢谢说的很随意,这使得感谢几乎变得毫无意义,在这个叫做感恩拜访的练习当中,你可以用一种周到明确的方式体验如何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你的任务是给这一个人写一封感恩信并亲自递送给TA,这封信的内容要具体,大约有四百字。在信中,你要明确地回顾TA为你做过的事,以及这件事情如何影响到你的人生。让TA知道你的现状,并提到你是如何经常想到TA的言行的,要写的能够拨动心弦。
写完这封感谢信后打电话给这个人,告诉他你想要拜访TA,但是不要告诉TA再次见面的目的,当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是这个练习会格外奏效,见到TA以后慢慢的念你的信,并注意TA和你自己的反应。如果在你念的过程当中TA打断了你,那你就告诉TA,你真的希望TA先听你念完。在你念完每个之后,你们可以讨论新的内容,并交流彼此的感受,从现在起开始的一个月内,你将会觉得更加幸福,更少抑郁。
片段13
选自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命运05|怎么带给别人积极的影响
周五提交
这是因为,虽然你在意识上认为自己给了孩子正面的期待,但在潜意识里却给他传递了负面期待。
譬如,有位悲观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乐观的,但每当孩子悲观的时候,父亲就会说,你怎么这么悲观,你为什么不能乐观一点呢?这种意识层面的期待,可能会有作用,但远远不如潜意识层面的负面期待影响大。
对孩子来说,他发现自己总是在悲观的时候被父亲注意到,而且父亲总是在贬低他,所以他接受到的期待是,我是不被喜欢的,我是差劲的,于是就很难乐观了。
至于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也是类似的逻辑:他们很少会真正地鼓励和认可孩子,他们只是在批评孩子不卓越,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逼迫孩子变得卓越。他们中的多数人会失败,而另外少数人就算是表面上成功了,孩子真的在外在标准上变得卓越了,但内心深处却会无比自卑。因为孩子会认为,父母向他们扔过来的期待还是“你怎么这么差劲”。
所以中国父母集体制造了这么一个称呼——“别人家的孩子”,好像真存在一个永远比自家孩子更优秀、更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
片段14
从片段6我们已经明白了要不带评判的倾听、不打断,这里有更多的建议:
选自《爱的5种语言》
周六提交
我们很多人都被训练得会分析问题和提供解决之道,却忘记了婚姻是一种关系,而非一个待完成的方案,或是个待解决的问题。这种关系要求带着同理心来倾听,了解对方的思想、感觉和愿望;我们的确需要提供建议,但只有在被要求的时候才是恰当的,且绝不可带着优越感的骄傲。我们大多数人很少受过倾听训练,然而我们却非常擅长思考和讲话。学习倾听可能像学习外国语一样难,可是,如果我们要传达爱,就必须要学习。幸好有无数的书籍和文章告诉人们如何发展倾听的艺术,我就不再赘述,而只提以下这些简短、实际的建议:
一、当配偶说话的时候,保持眼光的接触。这样可以防止你心不在焉,而且传达你对对方全部的注意力。
二、不要一边听配偶的话,一边做别的事。记住,精心的时刻,是给予某人你全部的注意力。如果你正在做一些事情,无法立即放手,请告诉他(她)实情。一种正面的方式可以是:“我知道你要跟我说话,我有兴趣要听,而且我要给你我全部的注意力。但现在我没法子,如果你给我10分钟完成这件事,我可以坐下来听你说话。”多数的配偶会尊重这样的请求。
三、注意听感觉。问你自己:“我的配偶正体验什么样的情绪?”当你认为你有了答案,要和你的配偶确认一下。例如:“听起来好像你觉得失望,因为我忘记了……”这不仅给了他机会说明他的感觉,也传达了你在专心地听他说话。
四、观察肢体语言。紧握的拳头、颤抖的双手、眼泪、皱眉头和眼睛的转动,可以给你一些有关对方感觉的线索。有时候言词表示了某种信息,但在肢体语言上却诉说着另一种信息。可以请求对方说明,以确定你知道对方真正在想什么、感觉到什么。
五、不要打断对方。最近的一个研究指出,一般人听人说话,只过了17秒钟,就会插嘴、发表自己的意见。当配偶讲话的时候,如果要给对方全部的注意力,就要避免为自己辩护、口出恶言责难对方、或者武断地表示自己的立场。你的目标是发掘配偶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保护自己或者矫正对方,而是了解他(她)。
片段15
亲测这样的交流会让双方都感到喜悦!
选自《持续的幸福》
周日提交
附加片段
因为我选的这些片段有一点我自己的逻辑(见最后),不放这个片段的话逻辑不完整我感觉不太舒服……所以在这里也放上来~有闲情逸致的时候随便看看吧。
选自《重塑心灵》
正确处理他人情绪的方法共有四个步骤:接受、分享、肯定和策划
1.接受——接受是注意到受导者有情绪、接受有这份情绪的他并如实告诉他。
例如:“你看来有点情绪,愿意与我谈谈吗?” 接受绝对不是批判(“你怎么可以又发怒啊!”),不是否定(“你不应该在这里发怒的!”),不是表示不耐烦(“唉,你又发脾气啦!”),也不是忽视(好像完全没有事般平常闲谈)。
接受就是“你这个样子我是接受的,我愿跟你沟通”的意思。
2.分享——永远先分享情绪感受,后分享事情的内容。就算受导者反复或坚持先说事情内容,你也需要巧妙地把话题先带到情绪感受的分享。情绪感受未曾处理,谈事情细节不会有效果,往往只会使对方的情绪更大。
3.肯定——应该对不适当的行为设立规范,就是说,勾画出一个明确的框架,里面是可以理解或接受的部分,并就这些可以接受的部分给受导者以肯定。框架外面则是不能接受或者没有效果的东西,应当明确指出并质疑。
给予肯定之后,会更容易引导受导者注意到和愿意针对不能接受或者没有效果的东西而有所改变。
给予肯定使受导者保留了他们的尊严和自信,他们会更愿意听从你的引导。重要的是让受导者明白他的情绪感觉不是问题之所在,而不良的言行才是问题的关键。所有的感觉及所有的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能被接受,或者会有效果。
4.策划——有负面情绪的人现在会想:“我有这样的情绪原来不是错误,但是应该怎样去处理问题呢?”要帮助他解决问题就要询问他想得到些什么,然后与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引导他去发展自己的想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自己解决
二. 结语
之前说到我选这些片段有一点自己的思路。担心我的个人逻辑影响了大家的思路,所以我把这个逻辑放到了最后:本周的拆页就是酱。
愿大家和重视的人儿们都越来越幸福!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