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秘密》第七章
科学上简单地把新生儿看成一个由一些器官和组织混合而成的生命体是错误的,忽视了婴儿的精神和心理。
要纠正这个错误:一是成人应该对新生儿的心理活动给予特别的关心。二是儿童的教育应该开始于他们诞生之时,不单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偏向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心理的发展。
解释婴儿的这种精神生活:
关键词一:实体化
是一种能促进婴儿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神秘力量,能促进婴儿成长,能教他说话。是能指引人类发展的,隐藏于儿童中的一种个人能量。
我的理解:婴儿从诞生开始,心理和意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而这种发展是看不见的,是隐藏的,随着发展的进程,这些心理和意识从混沌慢慢清晰,好像是有一种力量在拨云见日,而这种力量,作者将之称为“实体化”。
关键词二:个性
动物的心理发展受本能影响大,更趋向于模式化,而人却相反,受本能的影响少,更趋向于个性化。所以婴儿时期心理的发展孕育了不同的个性,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他自己,人的个性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他成为自己的创造者”。
我的理解:
个性是从诞生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的,人生有很多的岔路人,每个人的发展都走着不同的路,不同的路也就是不同的个性。我们能做的唯有尊重这种个性,就如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首先要去认识和研究不同的个性,在教育学生上,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考:
第一步应该是树立理念: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性体;
第二步应该是发现个性: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发现其个性特征;
第三步应该是积累专业心理知识:对于不同个性特征,我们如何应对、如何沟通(如曾经学过沟通训练营中,辨别沟通对象是属于哪个类型的,有孔雀型、老虎型、猫头鹰型等)、如何引导,一方面从实例中不断有意识地反思,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借助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借用科学知识快速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
第四步应该是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教育也是个性化的,每一个问题、每个场景、每个人都不一样,教无定法,永远是摸着石头过河。)
关键词三:精神胚胎
婴儿与环境的关系。一是婴儿需要怎样的环境:有爱的温暖、有丰富的营养、乐于接纳的环境,因为敏感的不断变化着的小生命在不停地尝试着体验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个过程中,婴儿的个性发展会自然地与环境相融合。
我的理解:
教育也一样,我们得提供给学生或者应该努力营造给学生的是一个有爱的、有营养的、乐于接纳的环境,学校的文化应该是有爱、丰富的、民主和尊重的,打造优良的校风和班风,就是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胚胎。
婴儿是成人之父
我们成人的个性是由婴儿时间发展而来的。
罗马诗人朱维诺尔:应该向婴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儿童这种积极的精神生活是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向前发展的,从无懈怠。即使经历很多次体验的失败,仍旧会乐此不疲,这就是我们应以致敬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