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到处都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你是否已经让名利和荣誉占据了整颗心,甚至沉沦至此、不能自拔。自古人们对洒脱豁达就有着很深的见解,古代文人多抱着怀才不遇、贬官流离的心情写出了如今的佳作,在面临挫折之后仍能乐观的面对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豁达。正如此篇文章要讲述的两位文人——范仲淹与欧阳修。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已成为千古名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一切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志人士都把这句话当成是自己的座右铭。范仲淹一生清苦,深受百姓爱戴,所到之处政绩卓越,他心中所想皆是民之疾苦,可谓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宋仁宗庆历六年,范仲淹被贬谪到河南,而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便让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记得我在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何等豁达的胸襟才能达到此种境界。我们的一生也许都在为了名利而奋斗,到了暮年回头想来,如果整个人生都是在追求这些身外之物,那我觉得这便是一种失败,因为你从没有一刻能够享受安静和平淡的生活。范仲淹经历过辉煌也体味了平淡,最后以潇洒的姿态告诉世人不要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这便是成功人生的感悟。
如果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用“忧”的主旋律展现了乐观精神,那么和他处于同一时代几乎有着同一经历的滁州太守欧阳修则用“乐”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心境。欧阳修家境贫寒,苦读成才,他的诗文一扫晚唐五代浮艳气,词格疏秀深婉。与范仲淹同年被贬,远离京城,两人甚至是在同一年分别写下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虽然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但是思想却相同。欧阳修被贬至滁州做太守,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因其实行宽简政治,使百姓过得幸福安宁,欧阳修自己也感到无比欣慰。《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当地人民生活和平安定,太守到醉翁亭游玩,与百姓共饮酒共欢乐,一片其乐融融的大好景象。开头只用“环滁皆山也”五字描绘滁州四周的山,简练中见隽永,成为散文史上的绝句。而更让大家熟知的则是那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自称醉翁,纵使被贬,对饮酒的爱好也不减当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看来并没有因世俗的压力而影响到醉翁的好心情啊,以“乐”的方式排解了自己的苦楚,这怎么能说不是一种豁达呢?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一年代相同的经历,都给后人留下了佳作,而其表达的思想更是意义深重。无论是《岳阳楼记》的“忧”还是《醉翁亭记》的“乐”,其实都在表达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