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少能吃到肉,回忆满满的都是奶奶的南瓜羹,那时候是美味至极的,现在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了,兴许是小时候南瓜吃多了,现在怎么也喜欢不上南瓜的味道。
后来日子变好了一点,和老爸老妈搬到街上学习、生活,只有平时放长假的时候回老家看看奶奶,每次奶奶总是会满心欢喜的把她珍藏了很久的肉拿出来放在火桶里面炖上一两个小时,唉呀妈呀,真香,绝对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炖肉。
有一次表妹偷偷告诉我她看到奶奶的那个肉放了很久了,都已经生蛆了,表妹和奶奶平时是生活在一起的,听到这话心里有点犯恶心,后面再去奶奶那儿的时候就不敢再吃肉。长大了才明白其实奶奶不过是舍不得吃一直放着就等着我们回来给我们弄肉吃,这是奶奶能给的最好的爱了。
奶奶一生简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有每次我们去的时候偷偷把我们叫进房间,把门关上,接着一大堆好吃的像变魔术似的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然后我们就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后来,大概在读高中的时候奶奶渐渐地不记得我们,记忆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他们说奶奶患上老年痴呆了,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问她认不认识谁谁谁,她总是抱歉的笑笑,然后说不认识,眨巴着眼睛看着你,认真地听你说那是什么人,一边点点头。
那时候心里很难过,时间久了就习惯了,慢慢地似乎已经感受不到奶奶的存在了,因为奶奶的爱不在了,但欣慰的是至少奶奶的笑容还在。奶奶性格极好,对每个人都是慈祥的笑容,每次想起都觉得很温暖。
到了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奶奶的脸上渐渐失去了笑容,常常不开心的样子,大概是身上很难受吧,人老了,身上的毛病就多。后来,爸爸和二叔总担心奶奶年纪越大就越不好回家,坐小车晕车身体受不了,坐飞机又有年龄限制,就从深圳送回老家了。年纪大了什么都说不准,虽然放身边最放心,但人老了总是要归根的,特别是对爸妈这一辈来说,更是看重了。奶奶放去老家应该就是去世前一两年的事了。
2016年底回家过年,发现奶奶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如从前,每天都是发呆,零交流,连打量周围的兴趣都没有,眼神里只有空洞和陌生。2017年初,奶奶离开了,也许对她来说是种解脱吧,毕竟人已经没什么概念和意识了,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还要忍受身上的病痛。
奶奶在我身上除了回忆,还留下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勤俭节约,我总记得小时候吃南瓜羹,她总是把碗吃的很干净,说不能浪费粮食,我从小到大是没有体验过农作的辛苦的,但是那种不浪费粮食的习惯已经刻在我的骨子里,迫使我即使吃撑也不愿意浪费,那几乎是潜意识的:浪费会让我感觉心里难受!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胃更重要不是吗。
多想有那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踏进大门,阳光照在奶奶明媚的笑颜上,那是世间最好看的笑,奶奶笑盈盈的走过来,拉着我的手往房间走,然后变魔术似的一大堆好吃的呈现在眼前,嗯,还有炖肉,我一定会说:真好吃,奶奶你也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