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软件学习心得
我做机械设计的时候运用机械建模软件,做钢结构拆图的时候运用tekla做钢结构车间厂房,做建筑机械的时候做动画。目前我会Autodesk,Dasult,Adobe这三家公司的软件,但是因为之前没有有阶段总结,所以至今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没有自己擅长的软件技能。
现在回顾以前的工作经历,二者实际上是搭建数据流。对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土建专业的广联达,实际上就是把已有资料整理成自己想要的目标文档,信息传递。Transform and convey message罢了。
此文我想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对那些学习的方法进行梳理,方便以后再学的时候提高效率。
首先是:学习离不开练习,即学即练。上学的时候学习课本知识,学完后要做练习题,做练习题还有对有错。通过练习题中对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工作后学习软件也是如此,通过看视频、看书、别人口头说、别人演示等方式知道软件的功能后,自己也要进行操作。这操作不是单调重复看到的内容。而是自己依据工作内容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想学到的内容,自己对自己出题。然后去解决。
其次是:学会后要定期总结成通俗易懂的文档,及时总结。现在学会了也只是暂时性的学会,过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记。学会一样东西就好比爬上一座山峰,而学会后对知识的认知,就好比站在山峰上看远处,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不同于以往,这时候把总结感慨写下来,就好比把在山峰上所见拍照记下来了,大道至简,对以后再次利用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是:学习过程要明确,目标、已知、未知、需求、已学到等要素要明确。因为工作、生活、学习、练习、运用,几乎都是同时进行的,很容易混起来。所以要明确学习的各个步骤,做到有计划、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习。
体现在今后的学习上有如下指导建议:
SolidWorks模型一体化设计学习 Composer视频处理学习 Excel图表学习 ExcelVBA学习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学的再多也只能精通一种。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据说是饱读天下武林秘籍,号称精通各门各派。然而,或许是杂而不专,貌似打不过段誉,打不过乔峰,打不过虚竹。
有些事不能亲自去做,就像lisp一样,学起来可能费时费力,需要很多的前期铺垫。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整体外包的方式,利用他人智慧,互相合作,完成更伟大的事情。
比如:为了画图,你不必去开发软件,使用已有的软件就行。为了让软件更顺手,你不必去开发插件,购买插件即可。就像当前的CAD而言,我可能是我认识的人里面,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来讲,最牛逼的现实存在了。即便如此,我也是有不会的问题,如果我想着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那可能。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学习,一定要知止!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平时在通过论坛交友的方式,结识到大神。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今后在加强自己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忽视广泛的接触,与各种大神交际,形成大神交际圈。毕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切记。
技术学习的前途
金庸武侠小说看多了,会产生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渴望极权,希望凡是能像象棋里的车一样,横冲直撞解决所有问题。
最近逐渐明白,实际上,这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能打遍天下无敌手,横扫千军万马的武林高手。事情的完成都是曲折反复的,都是个体驱动群体动作的结果。
这个时代是英雄与豪杰的末日,就像《权力与游戏》中的哪句台词:When the snows fall and the white winds blow, the lone wolf dies but
the pack survives.当大雪降下,冷风吹起,独行狼死,群聚狼生。
可以用古龙的《三少爷的剑》来解释:一个人的技术终归是有极限的, 尽管历史上也是有集大成者,比如张仲景。他的《伤寒杂病论》就写得很好。可以把他当成目标、偶像,但不一定要成为他。古往今来多少人,只有一个张仲景。牛顿、达芬奇,这些人,也只有一个。
所以说,以前想学好绘图软件,多快好省的完成绘图任务,遇到不会的就想学,见到问题就想上,实则是一场与技术相关的幻想,是一场孤陋寡闻的梦。
前几天看人表演杂技,能用头高空接物,他的水平很高,我不会,也学不来,可这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课本里还讲过《卖油翁》,他倒油的技术水平也很高。可这又能怎么样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份工作里的个人都有他引以为特长的技能,技能是他的一种谋生手段,仅此而已。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彼此互相联系,组成整个大陆。一直以来我都是做技术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技术学习上了。我也意识到:现在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都不致力于本行业的发展,都想去做公务员,这有点类似宋朝各地军队里的优秀人才都被弄到“禁军”里面的情况,好比是一次大输血:把各行各业的人、应届大学生都想方设法的致力于考公务员,他们无心致力于本专业的工作,这对行业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以机械行业为例,很多厂子,制造业的基础劳动力从业人员素养非常低。这,也许就是基层工作的难处和痛点所在。
这么来说,技术工作的前途在哪里呢?我想,这是破除对技术的“我执”之后,今后将继续探索的事情吧!去结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可能。从更多的角度看清事情,然后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l�u�0*
在常林的时候运用机械建模软件,在天元的时候运用tekla做钢结构车间厂房。我做过机械设计,做过钢结构拆图,做过建筑机械。会Autodesk,Dasult,Adobe这三家公司的软件,但是没有有阶段总结,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没有自己擅长的软件技能。
现在回顾以前的工作经历,二者实际上是搭建数据流。对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土建专业的广联达,实际上就是把已有资料整理成自己想要的目标文档,信息传递。Transform and convey message罢了。
此文我想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对那些学习的方法进行梳理,方便以后再学的时候提高效率。
首先是:学习离不开练习,即学即练。上学的时候学习课本知识,学完后要做练习题,做练习题还有对有错。通过练习题中对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工作后学习软件也是如此,通过看视频、看书、别人口头说、别人演示等方式知道软件的功能后,自己也要进行操作。这操作不是单调重复看到的内容。而是自己依据工作内容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想学到的内容,自己对自己出题。然后去解决。
其次是:学会后要定期总结成通俗易懂的文档,及时总结。现在学会了也只是暂时性的学会,过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记。学会一样东西就好比爬上一座山峰,而学会后对知识的认知,就好比站在山峰上看远处,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不同于以往,这时候把总结感慨写下来,就好比把在山峰上所见拍照记下来了,大道至简,对以后再次利用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是:学习过程要明确,目标、已知、未知、需求、已学到等要素要明确。因为工作、生活、学习、练习、运用,几乎都是同时进行的,很容易混起来。所以要明确学习的各个步骤,做到有计划、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习。
体现在今后的学习上有如下指导建议:
SolidWorks模型一体化设计学习 Composer视频处理学习 Excel图表学习 ExcelVBA学习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学的再多也只能精通一种。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据说是饱读天下武林秘籍,号称精通各门各派。然而,或许是杂而不专,貌似打不过段誉,打不过乔峰,打不过虚竹。
有些事不能亲自去做,就像lisp一样,学起来可能费时费力,需要很多的前期铺垫。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整体外包的方式,利用他人智慧,互相合作,完成更伟大的事情。
比如:为了画图,你不必去开发软件,使用已有的软件就行。为了让软件更顺手,你不必去开发插件,购买插件即可。就像当前的CAD而言,我可能是我认识的人里面,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来讲,最牛逼的现实存在了。即便如此,我也是有不会的问题,如果我想着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那可能。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学习,一定要知止!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平时在通过论坛交友的方式,结识到大神。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今后在加强自己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忽视广泛的接触,与各种大神交际,形成大神交际圈。毕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切记。
技术学习的前途
金庸武侠小说看多了,会产生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渴望极权,希望凡是能像象棋里的车一样,横冲直撞解决所有问题。
最近逐渐明白,实际上,这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能打遍天下无敌手,横扫千军万马的武林高手。事情的完成都是曲折反复的,都是个体驱动群体动作的结果。
这个时代是英雄与豪杰的末日,就像《权力与游戏》中的哪句台词:When the snows fall and the white winds blow, the lone wolf dies but
the pack survives.当大雪降下,冷风吹起,独行狼死,群聚狼生。
可以用古龙的《三少爷的剑》来解释:一个人的技术终归是有极限的, 尽管历史上也是有集大成者,比如张仲景。他的《伤寒杂病论》就写得很好。可以把他当成目标、偶像,但不一定要成为他。古往今来多少人,只有一个张仲景。牛顿、达芬奇,这些人,也只有一个。
所以说,以前想学好绘图软件,多快好省的完成绘图任务,遇到不会的就想学,见到问题就想上,实则是一场与技术相关的幻想,是一场孤陋寡闻的梦。
前几天看人表演杂技,能用头高空接物,他的水平很高,我不会,也学不来,可这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课本里还讲过《卖油翁》,他倒油的技术水平也很高。可这又能怎么样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份工作里的个人都有他引以为特长的技能,技能是他的一种谋生手段,仅此而已。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彼此互相联系,组成整个大陆。一直以来我都是做技术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技术学习上了。我也意识到:现在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都不致力于本行业的发展,都想去做公务员,这有点类似宋朝各地军队里的优秀人才都被弄到“禁军”里面的情况,好比是一次大输血:把各行各业的人、应届大学生都想方设法的致力于考公务员,他们无心致力于本专业的工作,这对行业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以机械行业为例,很多厂子,制造业的基础劳动力从业人员素养非常低。这,也许就是基层工作的难处和痛点所在。
这么来说,技术工作的前途在哪里呢?我想,这是破除对技术的“我执”之后,今后将继续探索的事情吧!去结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可能。从更多的角度看清事情,然后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M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