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经历了这次教材的改革,虽然很多人说:历史即便教材变动,事情还是那些事情,发生过的事,能有多大变动?
我想,这种认识是浅显的。历史发生的事情经过书籍的记载,经历时间的沉淀,留下的文字,倘若只是冷冰冰的看它,那么历史终究活不起来。
自己经历了老教材与新教材的换代,对比其不同,最让我认同并且触动我的,居然是一种心态的改变。这也是基于自己之前对心理学方面知识的略微了解,才得到浅显的一些认识。
以一课题目为例,老教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教材《抗击八国联军》,看到这课题目,一直在想,事件是一个事件,为何新教材要把课题变成这个呢?陷入沉思……
梁启超先生说:变亦变,不变亦变。我想首先新教材的变动必然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为什么?编者为什么要这么变?
心态是一个最大的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觉得这是特别特别好的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感觉始终有一种受害者心理。虽然中国近代史充满了屈辱和压迫,国人的血泪和悲惨,但是倘若始终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如同一个期待博得同情和认同的乞丐,最终博得的也只有同情而已。因为没有人会因为同情而认同,现实生活就是如此,而历史也是曾经的现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
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不控诉侵略者的各种凶残和暴虐,贪婪和无耻。当然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除了让人感到气愤和打抱不平外,只有深深的无力感。虽然最后的“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出现,却终难平少年时代对那段历史的愤愤。
变化后的教材,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更多凸显出姿态的不同。仍是那些事儿,却能感受到一种很硬气的,有责任担当和勇于面对那段残酷的历史的那种笃定。一个这样的变化,让我看到,随着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我们终于敢于用一种勇者应该有的姿态去面对血淋淋的侵略史。
新教材的变动很大,这只是管中窥豹,未来,期待从字里行间发掘出更多隐含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