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弃日常不良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与人交流时总是无意识地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小动作等。例如坐在椅子上抖腿、写作业时咬笔头不自觉地甩头发、双手插在裤兜里等。有人认为,这些都是些无伤大雅的事情,根本没必要在意,其实不然。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不摈弃这些不良习惯、小动作,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让对方产生误会。
小松今年13岁了,是一名初中生,是一个有着良好形象的阳光男孩。
在日常生活中,小松会有意识地摈弃在他人身上出现的或在自己身上出现的影响个人外在形象的一些不良习惯。因为小松深知:习惯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就算是再平常不过的坐、立、行,都会透露出我们精神风貌的好与坏,也会影响我们的自身形象。
此外,小松还了解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往往就体在我们坐、立、行的协调和自然之间。注重个人外在形象而又有着极强自制力的小松在不同场合都会展现出自己最好的形象,坚决摈弃自己日常生活中不良的习惯。在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小松的站姿就向“军人看齐”,而不是像有些男孩,站立时喜欢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或者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小松也绝不会做出在站立时歪脖、斛腰、屈腿或者倚门、靠墙、抖腿、跷脚等一些有失形象的动作。走路时,小松克服并改正了自己原先晃来晃去的走路姿势,做到了挺胸昂首、收腹、挺直腰身,上身保持不动、两肩不摇,双目平视前方,不东张西望,不双手插兜,不边走边吃东西。
就这样,凭借自己的自制力和毅力,小松在个人外在形象的塑造上,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摈弃自己的不良习惯,成了“有形象、有气质”的青春男孩,也因此获得了身边人的一致赞许。
故事中的小松很注意个人形象,无论是在平日里还是在重要场合,都会注意自己的坐姿、站姿等,尽量摈弃各种不良习惯和小动作,逐渐成为一个形象好、气质佳的孩子,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每个人都有亠些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坚决摈弃,就会影响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不利于自己的人际交往。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小动作。比如咬嘴唇、吐舌头等。与人交流时,倘若我们不停地咬嘴唇、吐舌头,整个人的帅气形象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对方也会觉得我们缺乏自信、比较紧张。
抖腿也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不雅观、不礼貌的感觉。有的人习惯在桌子下面抖腿,认为这样别人不会看见,无伤大雅,可是一旦这种习惯养成,我们在任何场合都有可能无意识地抖腿既影响姿态美观,又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良习惯,也不宜在公共场合被他人看到。
小延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影响外在形象的不良习惯而又没有决心去改正的男孩。
看到小延这么不重视好习惯的养成,任由自己的形象受损,作为一名初中舞蹈老师的小延的妈妈打心眼里着急。有一天,她拉着小延来到“形体训练室”,让小延看镜子里的自己,并说道:“看到了吗,小延,驼背的你好看吗?”小延自觉“没形象”,就接受了妈妈对自己的“形体训练”。两个小时后,小延就想放弃了:“哎呀,这也太难了。”看到小延有放弃的念头,妈妈鼓励道:“的确,可能有一点难度,主要是难在坚持。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人,姿态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刚开始培养体态习惯时,要注意从平时细小的动作开始。此时可能会显得有些刻意、不自然,但不必担心,时间长了,就习惯了。相信只要坚持下来,当你把自己的性情也慢慢融合进去的时侯,优美大方的姿态就完全属于你了。这时候你根本不用再特别去想自己要怎样坐、怎样站、怎样走路,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去,比如结交新的朋友,或是学习新的更有意思的东西。还有一点你必须明白,那就是培养个人优雅的姿态,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它最终将会使你的形象和气质得到升华。”虽然妈妈苦口婆心,但在小廷听来,却是“夸大其词”“小题大做”,妈妈的话在他这里就是“左耳进,右耳出”。
后来,总是带着不良习惯的小廷,在与人相处时,常常是站立交谈时抖腿、手插口袋;行走时驼背、向外甩腿、身子晃来晃去……面对这样一个有着诸多不良习惯而又没有意识和决心去克服、改正的小延,大家都不大喜欢与他相处了。
故事中的小延有一些不良习惯,例如坐姿、站姿不对等,致使他出现了轻微的驼背现象。妈妈告诉他,不良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影响他的整体形象,但小延并未重视。在各种不良习惯的影响下,同学们越来越不喜欢小延。可见,不良习惯会影响我们的形象,那么,进而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我们如何才能摈弃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呢?
首先,我们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不良习惯。如果有,就要正视并改正它。
其次,我们要随时记录自己的情况,看看自己在哪些场合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不良习惯,然后记录下来,以便查看、改正。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我们找到诱发不良习惯的原因,对改正不良习惯非常有利。
最后,改掉不良习惯时,为了保证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一攻破”的方式。在某一段时间内,我们要专心去改正一个不良习惯,等这个不良习惯改正后,再改正下一个。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孩子从幼小时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切身的、简单的劳动在生活中逐步养成爱劳动、爱整洁、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生会有良好的影响。另外,孩子在自我照顾时,总是通过视觉触觉等各感官来感知事物,探索窍门,通过做能想出各种办法,大脑和身体都得到了锻炼,人就会变得聪明。所以,父母要重视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这是对孩子最有益的锻炼。当然,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要视孩子的能力来定。不同年龄的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3岁幼儿会用汤匙自己吃饭,穿脱袜子,扣纽扣,把玩过的玩具放回固定的地方;4岁幼儿开始学刷牙,洗手洗脸,擦鼻涕,洗手帕,饭后擦嘴,自己穿脱衣、袜子、鞋,学会系鞋带、搬小椅子、帮大人递小物件;5岁幼儿会用筷子吃饭,能够收拾自己的抽屉,折叠晒干的衣服,叠被子,在家里能完成大人给的临时任务,进了幼儿园学做值日生;6岁幼儿生活基本自理,很少需要大人帮忙。他们为集体做事十分负责,乐意帮助大人做事。他们常以自己能独立地克服一定困难,把某件事做好而感到愉快和满足…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来循序渐进地放大孩子自己做事的范围,既不要超过孩子的负荷,也不要小看孩子的实力,限制孩子的发展。在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要看着孩子在穿衣服或鞋子,穿了半天没穿好,就冲到他面前,边数落边快手地帮孩子把鞋穿上,要知道孩子的动作都是慢的,因为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新的大人看上去很简单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则不是,都要去学,反复练习才能做到。所以,请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孩子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当孩子做好自己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以奖励,但最好不是物质上的,而是行为上表达的赞许,比如摸摸他的头、冲他笑一下,或者给他一个大拇指,这样就够了。孩子从你的表情、动作就可感知你的鼓励。
另外,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可以自由活动的小房间或者小角落,在这个属于孩子的空间里,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布置、设计,包括选择书桌、书柜、玩具、图书、装饰品及各种学习用品等。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养几盆花,养几条金鱼,等等。让孩子能够独立地支配自己的小天地,让他觉得自己是自己的小主人。
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就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养成的,父母光是口头上对孩子灌输理念,是没有多大功效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可能只是被孩子当成一句歌谣或是口号,只有让孩子通过实践摸索,才能锻炼出他勤劳自立的好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早早训练他们的生活技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天分,孩子越能独立做事,他的自信心就越强,而自信心是每个孩子走向成功最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从小事做起,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吧!
让孩子明白“成功离不开勤奋”
尼克松的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人只能靠种地糊口。父亲在自己的菜园里辛勤劳作,供养着一家人。母亲则是一个有着文化修养的伟大母亲,更多地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责任。自尼克松出生后,她就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教育他。在尼克松6岁上学之时,母亲早就教会他读一些书籍了。
尼克松9岁时,父亲卖掉了屋子和菜园、果园,把家搬到了惠特尔。父亲十分勤劳,靠自己的双手辛勤耕耘,努力改变全家人的命运。终于,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加油站,后来又办起了杂货店,并专门出售自家制的馅饼和蛋糕,将尼克松母亲的手艺绝活推向了市场。妈妈的勤劳对尼克松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很早就帮忙操持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妈妈经常拿书中的一些激励人的话来教育他。尼克松把这些话深深地记在了心中。
尼克松很快就成了家里的得力帮手。在父亲和母亲辛勤劳动的带动下,尼克松充分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一切,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给家人帮忙让尼克松深深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果。尼克松回忆到,他每天早晨4点钟就起床,5点赶到洛杉矶第七街菜市场。他自己挑选水果和蔬莱,把价钱还到最低,选购好的货物用马车送回家,等这些货物洗净、分级,放到店铺后,接着在8点钟去上学。尽管很辛苦,但每次劳动后,尼克松都感到一种轻松和快乐。因为他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收获。
童年的经历使他一生都保持勤劳,尼克松终生都谨记妈妈教给他的那句话,靠自己的付出来实现人生的目标。尼克松的妈妈告诉他说:“人生的目标要靠自己的付出才能实现。”在妈妈的带动下,尼克松也养成了勤奋用功的习惯,这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个学校或者是在一个班级中,通常有两类学生是容易受到老师喜爱的:一种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勤奋的,另一种是不算聪明却非常勤奋的。可见,勤奋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招人喜欢。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许多聪明的人常常在最后变笨了,而原本被认为是笨的人,却常常在最后变得聪明了。勤奋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如果人要取得成功,就永远离不开勤奋。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为孩子的低智商而气馁,也不要为孩子的高智商而沾沾自喜,而是应该重视自己的孩子是否努力勤奋,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
美国近期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很有可能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想回避。在一项实验中老师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回答问题,她对其中一部分的孩子说:“你们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而对另一半的孩子换了种说法:“你们答对了8道题,你们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接下来,这个老师分别给两个部分的孩子布置新任务让他们自己选择,一种是他们在完成的时候也许会出现一些差错但是最终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另一种是他们有把握一定可以做得好。结果那些被夸奖为聪明”的孩子大多都选择了后者,而那些被夸奖为“努力”的孩子则大多数选择了前者。
夸奖自己的孩子聪明,会有一个缺陷: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是由于自己聪明才会一帆风顺,逐渐对自己的感觉良好,想着自己的将来一定是只会成功,不会失败。时间长了之后,就容易对自己的评价不那么客观了。如果他把事情做得很好,他就会认为只是他聪明罢了,一旦他受到了挫折,他的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我并不聪明”,随之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之后就会感觉自己有点输不起,甚至会导致终生一蹶不振。所以,家长最好是赞美自己的孩子“勤奋”,当我们在夸奖他勤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鼓励他继续努力去寻求更多的挑战,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会气馁,他会始终认为自己不懈努力去做的事情是一件值得的事。
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垠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才,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任何目标都是需要经过认真地付出才能够实现,勤奋努力的习惯最好是从小就培养,越小越好。家长在夸奖孩子勤奋努力的同时,也就是在鼓励他继续努力去挑战更高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开阔人生。
孩子要懂得自律,约束自己
所谓自律,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举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负起自己该肩负的责任,并且还不会给他人增添麻烦或负担。
很显然,自律的人对时间的利用效率会非常高。因为他能管得住自己,能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认真行事,所以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耽误事,而且他还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得令自己满意,也会让他人感到很舒服。我们当然会希望孩子也能养成自律的好品德,也在心里向往着孩子能够不用我们操心,将自己的时间都高效地利用起来,能够自行将学习、发展兴趣等时间都安排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可能只是个奢望罢了。因为孩子总是管不住自己,一切行动都显得太过随意,想起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行动起来根本就不会考虑后果,心血来潮的原因占了大部分,有的行动甚至毫无意义,可能就只是因为他单纯地觉得那样做很好玩。特别是在本来该学习的时候,孩子的闲散之心却依然没有收敛的迹象,一会儿做点小动作,一会儿又吃又喝,一会儿又开始神游天外,一会儿又干脆找点什么东西玩了起来,总之就是无法让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或者说学习这件事早就被他抛在了脑后。
当发现孩子不能专注时我们往往都会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来强迫他专注起来,比如,会不厌其烦地催促他,会经常提醒他要注意时间,会苦口婆心地劝,严厉一些的会训斥几句。然而,我们这样的催促一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孩子会觉得很麻烦,认为我们的催促破坏了他的这种闲散,他会为此感到很生气,却丝毫没觉得自己不好好利用时间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于是这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懒散,我们的催促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严厉,更多时候我们都会从催促变成训斥,想要以严厉的训斥来震慑孩子让他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而孩子一旦受到了训斥,就会更加厌恶专注利用时间了,久而久之,他注定会成为一个懒散的人。人圆所以别让这个恶性循环有可以循环起来的机会,我们不能替孩子行使管住他的义务,而是要让他自己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让他自己感觉到,如果不努力、不专注,那么时间就相当于被放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样是无比可惜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来教孩子管住自己吧。
1.给孩子立一些规矩,应对散漫有一个很基本、也很管用的方法,那就是约束作用让他能知道自己到底该怎样做。
比如,学习方面,可以给孩子规定,每天放学后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就一定要先写作业,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他要保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再比如,生活方面,如果家里分配了孩子要做的家务,他就要认真完成,不能边做边玩;等等。关于你和孩子之间约定好的这些“规矩”,也交代得清楚一些,提醒孩子不可违反,督促孩子行动起来
2.教孩子控制自己的行动
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太多的考虑,他可能只会关注眼前受,而忽略了自己某些行为背后会给未来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如果他只是一味任自己那么闲散下去,并不专注地学习或者做事,那么一旦让他紧张起来去迎接考试或者处理紧要事务,他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手忙脚乱,还会错误连连,乃至直接失败。所以,我们要教孩子控制自己,可以让他从几方面来入手。先是在大脑中提醒自己“我要认真”,如果发现自己走了神,就要大声说一遍“我不能走神”,假如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就写一些严肃的语句贴在显眼的位置作为提醒。
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引导,那就是和孩子聊一聊如果他不够自律将会给自己、给周围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让孩子意识到这里的利害关系,也许他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
3,让不够自律的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总有孩子觉得自律太严肃了,他会偷懒、会钻空子,有时候也会和我们抱怨“用得着那么紧张吗?不就是懒了点”,对于这样的孩子,只是单纯地说教、训斥是不行的,因为他内心深处对自律没有更好的认识。
所以,我们不如来引导他自己体验一下,让他自己体会因不够自律而带来的种种后果。比如,本来该好好写作业,作业做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带孩子出去玩了,可他却非常懒散,三心二意,那么最终我们可以告诉他,外出游玩取消了,因为他不够自律。几次不愉快的体验之后,孩子多半都会对自己不够自律的行为产生一些想法,此时家长再和他聊一聊自律的好处,就能使他主动地想要有所改变。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在美国现代企业界里,与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时间产生最大效益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属。}入为了珍惜时间,他招致了许多怨恨,但其实人人都应该把摩根作为这一方面的典范,因为人人都应具有这种珍视时间的美德。
摩根每天上午9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了计算后说,他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但摩根说好像不止这些。所以,除了与生意上有特别关系的人商谈外,他与人谈话绝不在5分钟以上。通常,摩根总是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与许多员工一起工作,他不只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工作。摩根会随时指挥他手下的员工,按照他的计划去行事。如果你走进他那间大办公室,是很容易见到他的;但如果你没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欢迎你的摩根有极其卓越的判断力,他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洽谈的到底是什么事。当你对他说话时,一切转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失去效力,他能够立刻判断出你的真实意图。这样卓越的判断力使摩根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洽谈,只是想找个人来聊天,而耗费了工作繁忙的人许多重要的时间,摩根对这种人简直是“恨之入骨”。
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曾对新生做了如下的演讲,他说在他17岁的时候,曾经读到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对他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平等的,谁更能够抓住时间,谁就可以得到时间老人的奖赏。但是孩子们由于年龄尚小,还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和使命,往往缺少时间的紧迫感,也不懂得如何科学地来利用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教会孩子合理、充分地分配利用时间,是父母的项重要任务。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安排时间、运用时间的能力,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
建议一: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但并不是意味着全部。父母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岁月中,向孩子渗透时间可贵的概念。父母有意无意在孩子面前所表露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二:应该教育孩子尽量提高效率
为了提高效率,要强调科学用脑。用脑的时间过长,大脑就会变得迟钝,这时要适当地休息。此外,大脑的不同区域所负责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比如左脑主要是负责抽象思维,而右脑则是负责形象思维。因为,我们可以辅导孩子交替学习不同的内容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建议三:教孩子善用整块时间干件大事
有些事情需要用比较集中的时间来完成,如果用零碎的时间,就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
建议四:杜绝孩子“磨蹭”的坏习惯
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才会自觉地决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也可以说是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建议五:教孩子用“倒计时”的方法来安排时间有的事情是硬任务,必须在某个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妈妈教会孩子用“倒计时”的方法来安排时间了。比如一件事情在10天之内必须要完成,这就需要规划一天应该完成多少,如果当天没有完成的话,就应该要及时补上,保证按时完成。
建议六:增加孩子的紧迫感产
缺乏适当的紧迫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主要原因。所以,妈妈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紧绷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实的时间。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也是最宝贵的东西,因为有了时间,我们就有了一切。
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是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分别在于怎样分配和安排时间。教你的孩子学会将时间利用到极致,那将是一笔珍贵的财产。如果一个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应得的回报早晚会如期而至。
和“拖拖拉拉”说再见
莉莉做事磨蹭经常拖拖拉拉,爸爸妈妈打算好好治治”她这个毛病。
这天早上,妈妈告诉女儿:“快点起床,你爸爸的车正在修理,不能送你,迟到了老师要批评的。”莉莉并不在意,说:“爸爸一会儿就能修好车,来得及等她起床洗漱完毕,车子还没修好。这下莉莉急了起来,动作立刻快了几倍,等她到校时,早已迟到了。从学校放学回来后,莉莉耷拉着脑袋,爸爸妈妈不用问也知道,莉莉一定被老师训了。莉莉虽然做事爱拖拉,但是“面子”还是要的,自己都那么大了,而且还是班里的生活委员,这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挨训,她心情挺不好的。
“学生迟到不是常有的事嘛,真不知道老师今天干吗发那么大的火……”莉莉抱怨道。
她哪里知道,这是爸爸妈妈和老师联合好的,他们知道莉莉爱面子,故意和老师导演了一场“当众教训的戏。看到莉莉的样子,爸爸:莉莉,凡事有因才有果,今天要是你不磨蹭,怎么会迟妈妈道救育的时机到了到,又怎么会挨老师的训呢?
“那我怎么办嘛,我一直都是那样的啊!今天是意外情况,谁让你的车坏了!”莉莉不服气地说。
“那我明天开始不送你了,”爸爸佯装生气道,“你迟到居然怪在我的头上。”
“那好,我还想骑自行车上学呢,以前要不是你们怕出危险不让我骑,我现在怎么要你送!”莉莉说完就提着书包进房间做作业了。
爸爸妈妈的“计划”失败了,他们真不知道拿这个拖拉磨蹭的女儿怎么办
怎样的孩子算是喜欢拖拉的孩子呢?假如他在以下行为三项及以上,便可以断定他是个办事有拖延倾向的人:怕困难而把艰巨任务拖到最后办理;卧室、桌子总是乱七八糟,经常不清理卧室和桌子;迟迟不能完成作业,或拖泥带水,点灯熬油开夜车;的遇到棘手或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便频频生病,或遭遇轻微意外;以泼冷水或者挑刺的方法来拒绝接受某项任务;怀疑健康有问题,却不肯去检查身体;新想法很多,但却从不付诸行动。
如果孩子确实有拖拉的坏毛病,那么家长就要找出拖拉的原因,只有知道了拖拉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坏习惯。从心理学角度讲,孩子拖拉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拖拉并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绝不会拖拉半天不去接触,为什么?因为他喜欢。所以,如果孩子拖拉,那么往往是一种逃避行为,因为他不喜欢即将要做的事情,所以就会拖拉。除了主观的好恶外,孩子还可能因为天性胆小腼腆,缺乏自信,总是害怕做不好事情而迟迟不肯动手,或者害怕成功后受到别人的关注,不好意思,因此总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后时刻,才鼓起勇气把事情完成。孩子拖拉有一种原因是“激进”心理作祟。他把任务的积累
2.激进行为
当成一种压力,自信能在高压之下,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就有点像惊险电影一样,不断制造悬念,但英雄总能在最后时刻完成壮举。孩子也是这样,家长越是催他,越是显示家长的焦虑,他却故意不当回事,故意在最后时刻大显身手,完成自己的壮举。可以说,任务越重,旁人的焦虑度越高,越能证明他的伟大。激进型的拖拉是为了在最后一刻寻求刺激。
拖延是许多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而且孩子还可能形成拖沓的性格,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拖延呢?
1.对逃避的孩子要多鼓励
如果是因为逃避的心理而拖拉的孩子,家长就要多鼓励,让他有自信,敢于面对自己的任务。同时要告诉他,世界上的事,躲是躲不过去的,只有勇敢地去做,才能彻底解决它。对于胆怯的孩子,家长要多给他一些机会去证明自己,人的自信都是在成功的经历中建立起来的,总是不成功,就会失去自信,大人和孩子都是如此。同时,家长不能只是在语言上鼓励几句,就把孩子扔在那里,让他自己去做,自己去吃苦受罪,自己去承受失败。家长要帮助他,指导他,创造条件让他成功,这就像孩子学步一样,先要大人牵着走,等他慢慢长大了,有力了,大人就要逐渐放手了。
2.对激进的孩子要漠视
对于激进型孩子的拖拉,大人的催促反而会成为孩子拖拉的动力,因此就要采取漠视的态度,让他不能从拖拉中得到成就感。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本事,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把他从畸形的炫耀中拉回来。
3.榜样的作用
如果家长是个慢性子,做事情时常拖拉,孩子耳濡目染,做事情时自然也学着拖拉起来。这时家长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先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为了提醒孩子,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挂上“今日事今日毕”的条幅;还可以进行一个约定,彼此互当监督员,如果谁做事磨蹭、拖拉,谁就没有选择电视频道或者买冷饮等的权利。孩子在家长的提醒下,也是为了获得一些权利,做事肯定快得多。
另外,家长可以给孩子找他所熟悉的朋友或同学做榜样,让孩子与这些榜样一起学习、玩耍,通过孩子之间的影响作用帮助其逐渐改掉拖延的坏毛病。
4.用规矩进行督促
家长可以定下一些规矩:父母安排的事情没做完,不许看电视;家庭作业没按规定完成,不许上网;:帮父母买东西超过了时间,“功劳”减半……开始孩子也许会屡屡“犯规”,但是一定要记住按规矩执行。
5.利用孩子的潜意识
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当事情确定之后一定要立即行动,并在行动中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哪怕是芝麻粒大的小事,这样的提醒会让孩子形成“立即行动”“现在就去做”的潜意识。
比如:孩子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当闹钟响起时,他却觉得睡意正浓,于是干脆把闹钟关掉,倒头继续睡。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他将来就很容易养成懒惰拖拉的坏习惯。而如果家长经常提醒他,让他在潜意识里时刻告诚自己“这样不行啊”“立即行动”“现在就去做”,那么他就会迅速爬起来。
小年纪,也要具备理财能力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金钱观和理财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基本素质。理财教育是与少年儿童成长的各种问题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学会理财,不仅仅是学会如何用钱,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对100名学前和小学儿童进行调查,询问他们钱是从哪里来的,结果得到3个答案:大部分孩子认为,钱是从爸爸的口袋里拿出来的,或是银行送给他们的,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通过工作挣回来的
从理财能力的角度看,处于少儿时期的孩子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特征:一是不具备固定的收入;二是不具备成熟的金钱和经济方面的意识;三是不具备熟练的理财能力;四是具有强烈的消费要求和欲望。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导致孩子在理财方面极易出现错误,这些错误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前途。所以,小孩子也需要学习理财,家长要趁早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从小进行理财训练,可以教给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帮助孩子减少无谓的花费,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甚至可以避免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再者,孩子一且对理财投资方面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便会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长大后便不会轻易受骗而相信那些少投资、多回报的骗局,从而减少被骗的机会。总之,从小进行理财训练,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进行理财训练,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和劳动观念,让孩子知道勤奋努力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激发孩子的工作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训练,帮助孩子养成理财习惯,还能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从而提高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像学习其他东西一样,孩子学习理财也需要不断尝试和失败,才能走上成功之路。所以,家长要坚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就像坚持对孩子的培养一样。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呢?
1.严格按照财务计划花钱。一个有力得当的财务计划,能够使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以此来把握金钱流向并做出消费决定,以达到控制金钱的目的。
2.让孩子坚持每天记账,这样容易知道每个月的金钱流向。按照消费记录,建立计划。决定该买物品的具体钱数,然后严格按计划执行,并要求孩子随时查看他的计划,如果他有别的需要,及早做出更正。月底评估执行计划的成果。教会孩子在计划与实际花销的对比中,积累经验教训。长期下来,你就会发现孩子改变了许多,他可以量入为出甚至游刃有余了。在计划之余,最好准备一部分钱让孩子自由支配,以便让他们学会如何在花钱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3.给孩子钱的数额应当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无论孩子的年龄多大,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为孩子花钱都不要没有节制,给孩子多少零花钱一定要心中有数。零花钱的多少并没有一个定值,主要依据孩子的年龄及其一周的消费预算来确定。千万不能给孩子太多的钱,不能任其无节制地使用,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养成理财的习惯。
4.让孩子学习管理经济事务。让孩子从小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管理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所以,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并让孩子自己处理。越早进行理财训练,孩子便能得到越多的锻炼机会。孩子越早学会理财,长大后就越会赚钱,更会为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总之,家长们应该尽早给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理财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要从小学会自己整理和收约
一些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在意孩子动手整理自己物品的能力,包办孩子的生活,为孩子做好一切,以为这是给孩子腾出时间来学习,提高成绩,其实是错了。学生对物品的整理能力反映了他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生活上杂乱无章的后果将导致学习知识时同样也是逻辑不清。
收拾整理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有条不紊地安排时间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预防和矫正拖拖拉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例如,一个孩子能把自己衣柜整理得井井有条,这就是一种能力。其实,小的衣柜学问很大,衣柜中的衣服四季不同、长短不一、薄厚不一、面料各异,能把它们分门别类、叠放整齐的孩子一定是条理清晰、行动力强、思路清晰的孩子。
1.小收纳,大用处,让孩子理解收纳的意义
家长可以跟孩子进行一个小交流,例如:“如果把你的玩具(或者书本)和其他小朋友的弄混,谁都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大家会不会开心?”当孩子们说不愿意、不开心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学会把自己的玩具或者物品整理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们不整理、放好这些东西,我们的家会乱成‘狗窝’,你会经常找不到东西。你想不想这样啊?”当孩子说“不想”时,收纳整理的启蒙就开始了。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来阅读绘本,绘本里的小男孩因为被自己乱丢的东西绊倒,哇哇大哭。讲完故事后,家长和孩子们发起一个关于小男孩的讨论,鼓励孩子将自己和小男孩进行比较,指出养成随时随地收拾好东西多么重要。家长进一步引导孩子说:“如果学会了整理东西,那么你将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轻松地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了。”
2.手把手教给孩子整理玩具和生活用品
(1)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清晨出门,找不到自己的衣服、书包、帽子;做作业的时候,经常找不到铅笔、橡皮,经常找不到橡皮,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经常发生呢?如果有就赶紧开始帮助孩子养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吧!物归原位,这是初级的整理收纳训练。在放回原位的过程,孩子逐渐对空间和归类有了认识。
(2)帮助孩子分解工作步骤
从孩子生活的小区域开始训练。例如,训练孩子把绘本放到书架,把玩具收到玩具柜子里。
家长要亲自示范,先模仿,再领悟,最后独立动手。旦孩子自己把物品收纳归位,将体验到亲自动手带来的成就感。多次反复,便会形成一种习惯。
(3)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收拾东西
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与父母一起玩要的机会,日常琐碎的家务事,也能变成有趣的亲子游戏。比如,练习给物品分类,可以设计让孩子给袜子配对;辨别哪些衣服是爸爸的,哪些衣服是妈妈的;还可以跟妈妈比比赛,按照季节将衣服分类,放进不同箱子里。旦将收纳整理和游戏结合起来,孩子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整理的种种小技巧。
3孩子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那么,书包到底怎么整理呢?怎么培养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呢?有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列出书包里所需物品的清单
对照课表,将第二天需要的书本准备出来,进行分类。
按功能性分类。把课本、作业本、文具按类分好。水杯、纸巾放在书包侧面的小包里。
按学科分类。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来分类,具体看孩子的使用习惯,觉得哪种更顺手就用哪种方式。
准备几个A4透明文件袋,将各学科零散的资料
装入其中,袋内资料再按大小顺序逐一叠放。
步骤二:物品一一查验,收好
孩子每天都需要在完成作业之后削铅笔,将削好的铅笔放回笔袋,这时候也正是整理书包的下一个步骤放回。书本封面朝上,先往书包里放入上课用的大书本,再放作业本、记事本,最后放笔袋,不用的别放入。步骤三:对照清单,查看是否全部带齐装好
结束之后,爸妈们可以准备一本好习惯贴纸月历,贴上贴纸或者盖上印章,以示奖励。
接下来就是强化和反馈。就算孩子可以自己做,爸妈也要陪着他一起练习几天。
等孩子记住该怎么做之后,要常常称赞他“你每天的书包真整齐!太棒了!”这样孩子才能持续下去。
帮助孩子养成每日整理习惯,爸妈们都要经历一个带领、督促、放手的过程,刚开始是给孩子示范、和他一起学习如何整理书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检查督促孩子每日自行整理的情况,最后,爸妈们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承担整理书包这项任务,以及不整理书包带来的后果。并和孩子说明自己会不定期抽查,让孩子不要中途懈怠、偷懒。
把节俭当成习惯
玲玲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长得乖巧,学习又好,深得全家人的喜爱。但是她有一个改不掉的坏毛病,就是喜欢浪费。比如说她很喜欢浪费纸张,往往不到学期结束,一本好好的笔记本就被她撕得只剩下两张皮。家里人对她的这种做法非常反感,常常告诫她不要这么浪费,可她却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反正爸爸、妈妈会给我买,浪费几张又怕什么?”又比如她花钱大手大脚,妈妈给她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她一早上就把它花完;她跟妈妈上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都是挑比较贵的东西买穿衣服喜欢穿名牌,班上同学有什么名牌衣服,她都吵着让妈妈买;她还经常洗完手后不关水,晚上睡觉不关灯……
现在有很多小孩和玲玲一样,奢侈浪费习惯了,对这一现象,家长喜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持纵容鼓励态度,因为大家都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没有必要像自己以前一样生活节俭,能享受就应该享受,何必委屈了孩子。
但是,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但这与提倡节俭并不矛盾,节俭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缺少的美好品质,因为它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可以提升个人的品性,是一个人在许多方面都卓越不凡的一个标志。节俭是人生的导师,也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很多成功人土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节俭,我们很少会见到一个生活奢侈、浪费的人能取得什么成就。节俭的习惯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证明了他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金钱、对自己有所约束。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认为,节俭是人生的导师。个节俭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订计划。他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节俭的习惯,那么就意味着他具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着开始主宰自己,也意味着他正在培养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即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以及聪明机智和独创能力。
所以,在物质富足的今天,在欲望横生的社会中,家长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节俭的品质。那么,该如何把节俭的美德传达给孩子呢?这就需要家长根据社会和生活的需要,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首先自己要明白,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节俭不只是要节衣缩食,节俭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节约和保护。要让孩子懂得煤矿、天然气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节约的意识。
此外,让孩子在树立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念的过程中认识到节俭的好处。花钱要有一定的技巧,学会用最少的钱买物美价廉的东西,在花钱之前要认真思考,避免盲目消费。要懂得量入为出,不在攀比中失去自己。有些孩子之所以一踏入社会就花钱如流水,胡乱挥霍,是因为他们从不知道金钱对于事业的价值。他们胡乱花钱的目的只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阔气”,或是让别人感到他们们有钱。他们总是在服饰和日用品、饮食上比时髦,很少有克制自己花钱的意识,也不考虑自身的修养。只有去掉孩子攀比的毛病才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总之,节俭是一种不应被大家忽视的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有了更丰富的内容。父母需要在生活中懂得节俭更新鲜的内容和信息。在当下的生活中懂得如何去节约我们有限的社会资源,反对浪费的可耻行为。此外,让孩子在富足的今天,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正确支配金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