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不小心半年的时光就这样飞快的溜走~呆呆地看着书桌上的台历,忍不住想到安生。安生,是个词语,是个人名,也或许还是些其他什么……
1、字典里的安生
字典里关于安生大抵有四种解释:生活安定;安定民生;安宁、安静;安分。看到这些解释,你大概禁不住感慨,安生安生,紧紧围绕一个安字,果然以安为生。
2、七月与安生
可是相对翻看字典,我们似乎更乐于有情有味地关注自己,分享生活。对,在七月里回看《七月与安生》,远远地看着他们演绎那些我们向往的、留恋的、珍藏的、恐惧的岁月,狠狠地回味那些关于究竟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的感慨,默默地抚慰自己心理上的酸痛……不能再应景了。
我承认我看《七月与安生》看得泪流满面,关于温情友情亲情爱情人情、关于宿命、关于挣扎、关于难以突破的自我……有多少温婉柔弱乖巧却梦想着潇洒不羁浪迹天涯的伙伴,有如七月;有多少在貌似坚硬强大的躯壳下包裹着的疲惫迷茫渴望温暖安定的心灵,有如安生;又有多少厌倦四平八稳梦想闯荡江湖创造不同、眷恋可控而又寻求刺激的纠结魂魄,有如家明……我们到底要什么、要怎样呢?
3、你眼里的安生
我们总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错,人们都是基于自己的认识来解读评判所见所闻,进而引发所思所想所感。我们各自抱着自己精神里的残缺,在电影里寻找心理的慰藉,彼此呼应,假装共鸣。我猜这部电影的大多偏爱者应该是那些现实生活中相对中规中矩、较为安稳顺从、心思细腻敏感的“妹子”,而非生性活泼大胆的“汉子”。因为每一个看似安分的人其实都深藏着一个放浪形骸的愿望、都有一颗躁动不安渴望疯狂的心。相反,一个习惯了自由自在习惯了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人,即使再欣赏安稳,如果不是重大变故,恐怕也始终难以接受世俗所谓的安稳吧。
记得大学时第一次看《霸王别姬》,当时看着程蝶衣苦苦等候段小楼,历经千般坎坷万般磨难,尽看小楼的背叛尽尝师兄的离弃后,那一次同台、那一场合璧,也许,在蝶衣心中相聚的根本就是霸王与虞姬,早与蝶衣小楼无关~看着虞姬为霸王最后一次舞剑、唱罢最后一句台词,然后用她送给霸王的那把注满感情和幻想的宝剑自刎,心满意足地倒在霸王怀里。这是蝶衣演绎生涯的自我交代,更是他虞姬梦幻的最后终结~这一出灿烂的悲剧啊,凄美得让人心碎了一地~蝶衣就是那么一个人,戏里戏外梦进梦出,早就无从分辨难以分别,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然而真疯魔了,也只能抱着宁为玉碎的求全梦想凄然而去。或许这也正是现实中有那么多不得已、错过、挥手自兹去和轻轻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存在的原因吧。至真至善,求全求美,精神洁癖。
当时觉得凄楚难过愤愤不平~如今读的别人的故事多了,看的生生死死聚聚散散多了,也冷静多了。就像那一年愚人节哥哥的选择,就像七月与安生里七月的结局,凡事总有结束,凡人总要走向死亡,现在还是将来,如此亦或那般,无非寻求与自己的和解罢了,认了,就是最好的选择,就是最美的结局,别人何必怨恨,旁人何须评判。
4、何以安生
纵观电影中安生的生活轨迹,我觉得这个名字起的特别好——一个名叫安生而从未安生的人,生命最初的期待和现实最终的曲折,没有再好的对比了~
之前看到朋友圈里分享的一个叫“人间日常”的系列图片,正如名之所示,勾画日常小事,然后附上三言两语见解,文短而意长,言轻却情重,比如那些描述自己被自己局限和孤独摊坐电影院的图片,不知道戳中了多少或玻璃或铁石的心。记得有一次等公交时听两个学生说很疑惑为什么有些寻常朋友往往发了朋友圈没多久又断然删除~我想了想,或许,或许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是有所感慨时想宣泄一下情绪,平息过后便索性抹去痕迹;或许特定时段渴望特定关注;或许他们追求完美感觉从前的分享可以再加完善;也或许,他们自己本来也不确定自己到底要什么要怎样,于是发与不发删与不删都成了即兴的逃避~
而看着人间日常,想着七月与安生,只能重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局限与孤单,前进与后退,将过往撕成碎片放进嘴里仔细咀嚼,你会发现那都是自己的味道~好了,在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在一个夏花绽放绚丽多彩的季节里,在一个人人缺乏安全感的岁月里,我们何以安生呢?很可惜,我也没有答案,我只知道生活一直在继续,我希望即使在七月的火热里,即使在骄阳的灼烧下,我们依然热爱生活,愿人人得已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