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青,是一个出生在落后乡村的朴实姑娘。她样貌中等,父母务农,家里还有一弟一妹,几分薄田,一头已算得上高龄的老黄牛和一座破旧的院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韩青青自幼懂事帮父母洗衣做饭、照顾弟妹更不必多说。日复一日的劳碌生活却依然捉襟见肘,她讨厌这种没有希望的日子,她想改变这一切,而唯一的途径便只有考上大学。于是她孜孜不倦,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冻伤了也没动摇她继续读书的念头;即使在炎炎夏日为了省电在院里支起书桌,被蚊虫叮咬的满腿是包,她也毫不在意。最终她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尽管不是985、211,她却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那时,她很高兴,她以为她的命运将会因为勤奋改写。
她大学读的是临床医学,虽然比别人多上一年,但是在她看来学医就是铁饭碗。可是她渐渐的发现她有些适应不了大学生活,并不是因为课业的繁重,而是来自周围的压力和心里的自卑。同学说的衣服化妆品她不懂、聚会点餐看着室友熟练的点餐时她都不知道那些菜是什么样子的,更让她惊讶的是她只在电视里见过的笔记本电脑在其他人那里就好像一件不值一提的东西,她原以为父亲托人给她买的300元的手机已经很好了,却没想到同学的手机都是上千的还能看视频打游戏。她默默的告诉自己没关系,我成绩好将来都可以自己买给自己。可是当第一次其中考试到来的时候她才发现原来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成绩也不差,反而他们的思路更广理解更透彻。她深深意识到贫穷限制了自己的见识。
她别无退路,只能前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考入了全国知名学府的研究生,每天宿舍、实验室、医院三点一线,每月拿着1000出头的补助,扣除生活费,其他的钱她都存了起来要留给弟妹上学用。她知道高中同学现在好些都开始挣钱了,收入是她的好几倍,父母也有困惑不解她为什么还要继续读书。她自己心里明白她想摆脱贫困只有继续读书一条路。顺利读完研究生她本来打算继续读博士,虽然期间待遇也不好,可是毕业后也许她可以去一家很好的医院,有不错的收入,以后对家里也好。就在这时卫计委规培计划落实,实施住院医师三年规培计划,所以在她27岁的时候,在这个城市里其他行业硕士月薪10000以上时,她放弃了读博计划,拿着3000出头的补助,在这个繁华的都市花1000元租了六人间的一个床位,开始了3年辛苦的规培。规培结束后她在这个城市找了一家2甲医院开始工作。
几年间她很少回家,害怕别人问她收入,害怕别人问她啥时候结婚,害怕别人羡慕的目光。在村里人眼里能够在那样的城市工作一定很有钱,将来也一定能嫁给一个有钱的人。可是非也。每个月月薪有多少在她交房租的时候最明白。至于男朋友,研究生的时候倒是谈过一个,可是后来男孩家长不同意,他们就分手了,听说后来跟一个大专毕业的有这个城市户口的本地姑娘结婚了,她听说后也只是淡然一笑,谁都想要好的生活,这似乎并没有错。
日子就这样过着,薪水几年间虽有增长,可抵不过房租的增长,男朋友这个词已消失在她的生活中,已过而立之年的她越来越多的是加班、加班……她不敢去看朋友圈,她怕看到他们去旅行的照片、怕他们秀恩爱秀宝宝,怕她自己会忍不住想回家。她不否认寒门会出贵子,可她现在更相信起点对成功的影响。
连续的工作终于压垮了她,她也成了病人住了院,病好后看着银行卡里的余额,她收拾好行李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座生活了十几年的都市,人生短暂她决定放过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为梦想努力过就值得尊重。寒门子弟在大都市立足者本就是少数,只要一代比一代好,终有一天是可以实现的,我们何须太难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