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英国《金融时报》最佳经济类图书——《七次崩溃:下一次大规模全球化何时到来》,由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哈罗德·詹姆斯所著。
书中介绍了近代以来七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来龙去脉,深入分析了每一次危机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书中所讲述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其实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人生。
殊途同归可能是各类学科最后的结局。
以史为鉴,从七次经融危机中学习经济学知识,也同时感悟我们自己的人生。
一、供与需
经济是一个离我们很近的词,生活中总离不开经济,但经济学又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词,有一点高大上、有一点学术、但实际上,经济学也同样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没有意识到,却是真实存在的。
供与需是我们对经济最基本的认识,而七次经济危机,皆是因为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而引发的。
有粮食危机、石油危机这样因为供给不足而引发的经济危机;也同样有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这样的因为需求不足而引发的经济危机。
而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利率调整、刺激消费等消息,其目的也正是为了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只有二者平衡才能发展出良性的经济环境。
二、付出与索取
付出与索取正如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无论是付出大于索取,还是索取大于付出,都会导致一段亲密关系出现危机。
沉没成本就是付出远远大于索取的例子,正是因为为对方付出太多,才会在这段亲密关系中不愿放手,不断地挽留和恳求,让自己低微到尘埃里,也不过是换来对方的轻视。
反观对方,得到得太多却不需要付出,珍惜也就无从谈起,反而成为了关系中主导者,理所当然地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以关系破裂相威胁,这往往是ta手中无往不利的法宝。
正因为如此,双向奔赴的感情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追求,因为在双向奔赴的感情中,付出和索取都刚刚好。
三、见微知著
作者在书中写道:“混乱通常始于小规模的、最初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件。”
就如1914年奥地利皇储被刺杀,一开始,谁也没有料到一场刺杀,最后会演变成多国混战,导致一战爆发。
生活中也是一样,小事件的发生,也有可能会是人生的转折点。
善于观察和分析,才能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而这往往就是你能够抢占的先机。
见微知著,能从小事件中预测事情的走向,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不仅是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每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七次崩溃》讲述的是经济学的知识,但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知识,过去是未来的镜子,正如书中所说:
规律只会迟到不会缺席,了解历史与预测未来的风险同样重要。
正因为了解过去,才能预测未来。
知道来路,我们才能找到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