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作训练 #24:
《爸爸的思考(一)》
本文共计 2239字
父母在谈起子女的教育时,往往都表示付出很多努力,巨大的心血,但总是收效不佳。其实好多父母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以至于其他的很多努力,都做了无用功。
新东方的掌门人俞敏洪说他经常提起这样一段经历:身边的朋友事业有成,但孩子却异常叛逆,不思进取。那些父母往往都是带着哭腔对俞敏洪说:“俞老师,你看我孩子已经这样子了,你如果能把他培养成才,我把全部家产捐了都行”。一般这时候,俞敏洪就会祭出他的那句大杀器:“教育的主要问题,不是怎么教好孩子,而是怎样教会父母。”
01
前些日子我带半半去上早教班,话说现在的早教班真的贵到没边,普通早教机构的老师说的是普通话,费用却并没有让我感到普通。而高端些早教机构说的是英语,收费自然也就要和国际接轨,基本都是5位数起步了。呵,不吐槽了,反正我是带半半去上的体验课。去之前我就想好了,既然是体验嘛,莫不如就体验一个最贵的吧,反正不花钱。
这是一节亲子课,需要家属陪同。班里一共9个孩子,其他8个孩子全都由老人陪同,弄得我这个没正事的年轻人以为自己进错了房间。老师看出了我的尴尬,对我点头微笑,犹如暴击。开始上课了,老师需要孩子们围坐成一圈,家长则坐在孩子身后辅助。这样一条简单的指令,老师反复重复了5次。在重复了5次之后还不配合的,居然是家长而不是孩子:有一位老大爷依旧看着手机,不动如钟。老师上前沟通,只见那老大爷非常不情愿的把视线从手机上挪开,抬起头,用带有方言的语气大声说道:“你不用管我,你带好小孩就好了。”
我愕然……老大爷,您也许不知道,孩子在这个听不懂话的年纪,模仿就是他唯一的学习能力啊。他们能模仿的,包括了你的态度。
02
除了早教班,如今的父母还热衷于让孩子在年幼时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钢琴,吉他,小提琴,一切都照着优雅和高贵的来,这也不是一件坏事。但很多父母可能都忽略了,给孩子培养一门兴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个孩子8岁钢琴10级,10岁登台表演,一路走来小奖无数,直到20岁上下被科班出身的孩子拉开差距,便终身再也不碰。这可能是大部分孩子在兴趣学习方面能走的不错的一种情况。只是20岁之后就不再学了,那当初学它有什么意义?父母不求子女在这项兴趣上有多大成就,嘴上说着希望孩子陶冶情操,事实上只是让自己在与别的父母谈论孩子时,多一个吹嘘的资本。送子女去学习这类兴趣爱好的父母,99%是自己不会却又非常向往的(要是自己会,孩子在家就看会了,哪需要学)。孩子的兴趣培养,变成父母对自己向往的想象和延伸,必然受表现型人格的驱动,一定是以特定场景为目标的一种本末倒置的动机。
所有的家庭教育也好,兴趣爱好培养也好,真正能对孩子成长有益的,是其背后传递的价值观。能否教出好的孩子,与父母的知识结构,财富结构都无关。相比于在众人面前表演,音乐、艺术等在孩子品性方面的影响一定是更有价值的。静心,专注审美能力,刻意练习等,这些都会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有一个经营酒店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很多五星级酒店的健身房,都会有许多间虚拟的高尔夫球厅。这些高尔夫球厅本是给商务人士休闲娱乐用的,如今却变了味。每逢周末,几乎都场场爆满,使用者大多是教练领着的,不足15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并不是专业球员,多是参加了某个兴趣小组或者私教课程。朋友和我强调,高球厅使用价格不菲,然而好多租用的孩子还没有球杆高……
出生时嘴里含着的金汤匙,最后可能会变成扎在背上的金匕首。孩子本身从来就不缺兴趣,而大多数情况下,让孩子失去兴趣的,往往就是父母的干预。
03
曾经有一个调研,让10-15岁之间的学生做选择:船上有9样人和物,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小狗,手机,电脑等。现在发大水了,船上只能留下三样,其余都得扔到水里。孩子们的选择第一位基本都是自己,第二位通常是妈妈,最终能把爸爸留下来的不到20%。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中,父亲这个角色是脱节的,甚至在中国的电视剧里,父亲这个角色也是台词最少的。这并不是说父亲该做的事大部分被母亲做了,只是母亲与孩子天生的物理连接和接下来的哺乳,导致了与孩子在肉体上的联系更近了一些。父亲缺失的那些东西,母亲同样会缺失,比如陪伴。
有多少父母能够忍住仅仅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子女笨拙的尝试而不指手画脚的?人们以为教育是要靠说教的,可是仔细回想一下便知,那些被雕刻般印在脑子里,影响了我们一生的人、事、物,基本上都是我们看到的,最次也是书里看到的。那些被灌输的东西,分分钟就忘光了吧。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俞敏洪在自己的书里提及,他为了给子女培养读书习惯,家里几层楼全是书架,摆了上万本书。他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读书往哪儿跑?关键是家长自己也得真正读书,孩子才会喜欢读书。”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的陈东青以俞敏洪为原型而创作,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但是大学里读了800本书这个细节和现实生活中是一致的。很多人不知道,俞敏洪在大学毕业之后的日子里,在每天工作14小时的前提下,一年还能读书超过50本。在这样身体力行的影响下,俞敏洪的孩子们,想不读书真的难。
文章一开始的时候卖了个关子,提起父母在教育中有所缺失,却没有说缺了什么。如今说这个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了,即: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人格品质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基本。
所以呀,别总想着教孩子点什么了,孩子们全都看在眼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