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还不错的一天,我给它的评分是7/10。评7分的原因是,情绪没有什么起伏,处于一个安稳平和的状态,同时又有一些温暖和感恩的力量注入;但与此同时,也有淡淡的焦虑和手足无措在暗流涌动。
早上8点半起床,做了个正念,打了八段锦,9点多吃的早餐。吃完早餐开始看书,把《工作的意义》读到了第7章。
我很喜欢Timothy Keller的这本书,很贴近当下大家的状态和社会环境,让我在大方向上认同的基础上又有了在信仰视角中对工作的新收获和理解。
比如,从前我很习惯把工作看作个人价值的实现。我想要做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没错,但这份意义和价值的目的是奠定我的自我价值。我将我的价值与事业发展捆绑在一起,我想要别人认可我的工作,并把他们的认可看作对我本人价值的认可。
这乍一听没什么问题,细想却很危险;因为一旦我的工作进行不顺利,遭遇巨大挑战,我会感觉自我价值也受到挑战;而他人对于我工作上的负面评价,也会被我内化为对自我价值的攻击。这样一来,我的自我价值就变得脆弱,岌岌可危。
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通过工作我想要的是高举我自己,而非荣耀G。然而世间的一切美好的创造不都是上帝的恩典和美意吗?我们对工作的选择,实则是上帝的呼召和成全;我们在工作上的才华和创造力,实则也是上帝的恩赐,是祂给我一颗良善又通达的心,一颗审慎而机敏的大脑,和一具能够支撑我行事为人的身体,我又凭什么将成果用来夸耀自己呢?
同时,因为工作本身是在于回应G的使命,重点在于与G同行,因此工作的结果自然也是由上帝掌权,我也不必对结果过分担忧和害怕;我只需要学会顺服和交托,相信祂必供应和满足我真正所需要的。
读了《工作的意义》后,我又开始读了《The Happiness Trap》。这本书是华子推荐的,是一本ACT(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reatment)的实践;让chatgpt先帮我速读了一下,感觉很有趣。它强调的是接纳一切情绪,不管积极消极的,但不被它们所困,而是努力从价值观出发行动;和积极心理学中放大积极情绪、减小消极情绪有些不同。
显然我是更喜欢ACT这种方式的。它所倡导的不是对于积极、幸福的一味追求,而是允许不快乐、允许坏情绪发生,但主张更深层意义感的获得。这和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悟非常契合:一直快乐真的很难,其实也没必要;痛苦、悲伤、沮丧、愤怒也是生命的语言,它们真实地帮我感知自己的存在。我意识到自己所向往的幸福并不是处于积极的情绪,而是体验到深深的意义感,哪怕会经历低谷和痛苦;就像过去的2024年,真正开心的时候很少,也没什么积极的事情发生,但回想来我依然觉得是丰盛和值得感恩的一年,因为我的每一步都与我核心的价值观相符,都在编织我生命的意义。
更有趣的是,ACT其实就是正念疗法,应当说它是来源于佛教的智慧,但却让我想到牧师对于G如何对待人的感受的讲道。他说,G在乎人的感受,同时也不在乎人的感受。在乎人的感受,是指祂关心人的状态,理解并接纳这些情绪和感受的存在,所以人不必向G隐藏真实的自我;而不在乎人的感受,是指不管人对事情的感受如何,G的旨意都要达成。这就和这本书想传达的,“接纳一切感受,但基于价值行动”的观点不谋而合。
完成了早上的阅读,我中午下楼去拿了快递,晒了会太阳。这两天上海好冷,外面的风很大,所以没逛多久我就回来做饭。炒了西葫芦鸡蛋拌米饭,酱油下得有点多,但很好吃。
碳水令人快乐,同时令人贪睡。吃完饭收拾完,我打扫了房间,拖了地,刷了马桶,本想就继续工作学习,结果困得不行,在桌上趴着眯了半小时。
醒来后觉得实在不在学习状态,就跳了会健身舞蹈。说起来最近跟的健身博主很棒,很喜欢刘逗逗,她的舞蹈让人很开心,舞动的过程又让我很喜欢自己的身体,就更加有动力跳舞,达成了运动目标。
跳完舞已经3点多,我洗了头洗了澡,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今晚去嘉里中心见Leo和依依,他们来上海出差。和Leo老师有半年没见,他的状态很好,聊天时一种感受到很温暖和支持性的能量在流动。
Leo问我2025年的目标,我说暂时还没定;他提到我上周末做的工作坊,我便和他具体讲了一下。在讲述时我发现,其实这个工作坊就是上帝的恩典,不管是它的起心动念,它的过程,还是它的结果,都大大超出我的预期;而我其实只是在跟随这个念头的flow展开,并没有很用力地计划或执行。这种感觉很棒,有种顺势而为的美感。
回想2024年,我的许多焦虑和痛苦都来源于我太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并且有很大经济上的不安全感。但G一直在提醒我安息,提醒我不用着急,停下来好好休息;我半信半疑,但也主动被动地处于休息状态。在我真的允许自己休息 & “摆烂”后,我想做的事反而有了更好的效果——它是水到渠成的积累,也是顺服G旨意的赏赐。
有了这半年的经历,我的信心也在增长;2025年,我想更多地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上帝,聆听祂的旨意,臣服祂的安排,也相信这会带来我生命最大的丰富。
在回家的地铁上,我也更清楚地注意到自己因为焦虑而不停需要抓取信息的动作:我似乎有种强迫症,要让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有所收获”。洗漱吃饭时一定要听播客,在地铁上一定要读书。利用好时间当然很好,但我对于自己在读什么、读该内容的意义有时并不是很清楚,而只是在“获得信息”。
希望之后可以在这上面进行调整,don't react but respond. 比如早上起来做的正念可以提前选定,或者仅仅自己练习,运动就练八段锦;对于播客也更有选择性地听,最近早上洗漱时就继续听《工作的意义》;开始工作学习前,可以看油管上的morning prayer。把一两本书读完,比同时开始好几本书要好得多,最近的list是《工作的意义》、《The Happiness Trap》;请用心读,而不是用它们填满焦虑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