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家里囤的书也是有点多了,很多都还没开始看。看着那么多书堆放着,我并不焦虑反而感到有些兴奋。因为,我认为买书读是一种投资,短期内虽然看不到效果,但是如果坚持看一定能看到自己的变化。
为了不浪费我买书花的那些钱,我读过的并且认为对我有用的书,我都想以读书笔记的方式加深对它的印象,这样买书的钱才算是花的值得。说读书笔记可能有些太正式,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没有什么写读书笔记的经验,顶多算是一篇读后感把!可是称之为“读书笔记”却能够多一些仪式感。我期待用这样一种方式给自己多一些启发,在今后的某一天里为我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意义。
这本《陪伴孩子终身成长》虽然不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书,但是我读着读着,慢慢感觉这本书更像是樊登老师读了许多育儿方面书籍之后的一本“读书笔记”。书中为我们总结归纳了他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三大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我平时刷抖音也常常能够刷到这个内容,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加理解了它的意义。
这篇读书笔记拖了一个多月了,最近终于开始整理了。人生的第一篇读书笔记,我打算分3个部分来完成:
1.我为什么选择这本书来写第一篇读书笔记?
2.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
3.我的践行计划
1.我为什么选择这本书来写第一篇读书笔记?
我全职在家带娃3年多,从一开始的焦虑到麻木,再到重新振作。内心经历了许多的心酸和挣扎,每当孩子的某一次进步被他人夸奖和鼓励,从另外一方面都是对我的褒奖。我更不想因为无法控制情绪,在孩子最关键的这几年里对她以后造成之后无法弥补的遗憾。
而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时常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以一个妈妈的角度,看到曾经那个也是孩子的自己,在我妈妈的教育下,是怎么样形成自己的三观的。我深深的明白,原来不论妈妈当时的教育方式是好还是坏,都在我心里烙下了某种印记,而“造就”了现在的我。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感悟,我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才能引起共鸣。所以,我想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好好梳理一下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引导。
2.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
我用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了整本书的大致框架,图为我做的思维导图部分截图。
首先,作者告诉我们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并且抛出了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一些“病态”现象。我整理如下:如果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有问题,一定是原件出错了。
孩子和父母的相处方式一定会投射到自己的习惯、思维、情绪这些方面,从而影响到他和世界的关系。而且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对他造成的心理伤害会一直存在于孩子的潜意识里,直到成年还会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教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而父母们总喜欢以简单化一的标准去约束孩子,让学习变得功利,没有乐趣可言,慢慢的,孩子就失去了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变得平庸。
其次,作者针对这些现象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方向:“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简单剖析这3点:
第一,无条件的爱。我们不能老是死死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以威胁和交换作为手段来教育孩子,这样家长和孩子都会很累。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唤醒他内在的力量,让他主动成长。
第二,价值感。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孩子也一样,我们用无条件的爱给予他强有力的后盾,让他找到归属感。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创造机会给他锻炼,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让他慢慢找到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在每一次表扬中赋予意义。并且着重表扬孩子的精神内核,那么孩子内心的价值感就会慢慢上升,而他的自尊水平也会提升从而决定着自律水平。
第三,终身成长的心态。父母首先要找到一种轻松的状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需要承认人生的维度是不一样的。不要太在意每一次的结果,而要去注重过程,注重表扬过程和动机,引导孩子从每一次的经历中有没有学到什么,慢慢在孩子的脑海里种下一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且自己首先要有这种“终身成长”的觉悟。
最后,作者结合一些案例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包括用慈悲心和耐心去温暖和倾听孩子,以及大部分人都不曾察觉的一点,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我的理解是,正因为前面说了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我们成年后所形成的行为和认知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可是如果我们因为种种原因去指责和埋怨父母,只会消耗我们自己。
父母们何尝不是在他们那个年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点一点地把我们抚养长大,父母给予我们的,从来就是无法偿还的,我们应该感谢父母,当我们懂得了感恩,也就收获了爱,才拥有了力量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读完这本《陪孩子终身成长》,让我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再那么紧绷了。我会慢慢发现孩子的亮点,可是生活中有孩子的亲戚朋友们之间难免会比较,也不是回回都是自己的孩子比较优秀。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允许她犯错,允许她有自己的缺点,上天是公平的,让她有记忆力方面的特长,就会在其他方面吝啬一些。
慢慢的,我发一些孩子背诗的视频也不会觉得是在炫耀,而是发自内心的想要记录她的成长。我也不在乎时候能收获多少点赞或评论。
发视频的心理告诉我,人们都愿意把生活中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而刻意回避不好的一面,所以都是很正常的,不能被别人的评论或眼光左右,开开心心的做认为值得的事就好了。
我想这应该就是给予无条件的爱所需具备的心理基础吧,让自己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这样爱更容易传递。
另外,就是价值感。这些年,我一直正努力寻找自身的价值感,尤其是在成为全职妈妈以后,这种希望就变得愈发迫切,我总是焦虑的不行,多少会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然后又陷入无尽的自责,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带她,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我总是想要追求一种能够事业家庭两手抓的状态,可是却被生活打了脸,因为这两者根本就不能平衡,受外界声音的影响,我对自身价值感产生了误解。
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心疼当时的自己,这个社会甚至我自己对全职妈妈都有一种偏见,这种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后来我慢慢明白,不一定看得到的收入就是有价值的,我日常对孩子的付出更是一种稳健投资,因为我在通过这些时光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情感支撑,这种强有力的支撑一定会在未来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譬如叛逆期)起到作用。
渐渐的,我对自己的价值感有了新的认识,我变得更加从容和淡定。不会因为外界风吹草动而焦虑不止,我很喜欢和享受我现在的状态。
最后说到终身成长,我真的无比认同这个观点。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到最后都不知道谁是赢家,可是想要跑到最后,你必须有能力坚持下来,而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取能量,让自己keep住状态。
而只有我自己这么行动,我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那么我传递给她的观点也会和行为一致。今天听到一句话:父母都是祸害。我就曾担心自己都还是孩子,却要养育一个更小的孩子,我会不会教坏她。通过不断的学习,我希望提升自己,让祸害少一点。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受,下面又到立flag的时候了。
3.我的践行计划
不言而喻,这些计划一定不是完全针对孩子的,我会更多要求自己。我想要的特别多,学古筝、学精修、学剪辑、学摄影,都是我未完成的梦想,虽然现在被我视为“副业”的测评插进来一脚,但是我始终都没忘记那些我想掌握的技能。
目前,我看似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学习,却也有大把的琐碎日常等着我去处理,没有人帮我,我的精力必须分一部分出来去应付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无非就是三大块:育儿、学习、家务。我每天的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三件事。全职在家的日子,我一天都不敢放松,慢慢摸索出一套让自己不至于懒散的践行计划。
1.每晚记下第二天要做的事,约5-6件,涵盖育儿、学习和家务这三个方面,我把它叫做子弹笔记。不勉强自己第二天一定要全部完成,没有完成的接着挪到第三天,目的是让自己记住,有哪些事情需要去做,总有一天会完成,我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试行,才发现这是最适合我的一种方式。
2.行动上大概是这样,精神上也不能松懈。子弹笔记中学习包含的事情中,我必会写读10页书,因为我读书的速度很慢,但又想把这个习惯坚持下来,所以我不会让自己太大压力,这也从另一方面能够让我的神经处于一种备战的状态,我自己感觉,读了书和没读书的自己,状态都不同。比如,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不是条件反射式的烦躁焦虑,而是首先接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情绪很正常。然后慢慢调整自己,找到解决途径,几次下来,我变得越来越淡定。
呵呵,就像我最近的状态一样,我的计划也是很佛系的,我不想再被打脸了,所以我不会列很多条条框框的具体事情来限制自己,如果因为某一项未完成,会让我产生挫败感,这样更不利于整体计划的实施。反正,整个践行计划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不断保持学习的状态,尤其是精神层面要学会放松。
说完了对自己的要求,对于孩子,有了这样的前提,我归纳了今后养育她的三个重点:
1.学会放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让她找到成就感的前提,一个人带娃真的很抓狂,尤其是早上叫醒,虽然不算打仗一样,但娃的磨蹭也是能分分钟让我上头,我会尽量控制住自己不要插手的,内心打问号。
2.每天30分钟电视,这个口要死守。不可否认,她的很多词汇量都是从动画片里学来的,喜欢看海洋动物方面的知识,如果每天自己主动做作业或者完成的不错,我都会适当奖励5分钟。
3.要和孩子多交流。其实我是个话特别少的人,我的孩子可就不一样了,她也许是上天派来降服我的,任务就是打开我的话匣子,因为她的话真的超级多,曾经被她喊妈喊道头痛的经历也是有的,我总说,她把我这辈子的话都讲完了。虽然有点嫌弃,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个好事,起码有事不会憋着,反而是我,要变得话多,经常和她多互动交流,争取是妈妈也是朋友。
说了这么多,好像没什么内容和学习计划沾边的,其实在这之前,我也安排过古诗、字帖、识字、讲故事等一些内容,让她以打卡的方式完成,后来觉得这也不是一个好的监督方法,反而让孩子被动学习,所以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还是要以发现她的亮点,表扬动机和精神内核这方面为重点。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却很少有梦想成真的,如果我对此抱有的幻想不大,那么也许会更轻松一点。
计划没有变化快,我现在一做计划就有点怵。每当发生一些变化,就感觉之前的计划白做的,后来我发现,其实计划就是脑子里那根弦,具体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时刻绷着你,让你状态永远是有事可做。
人生第一篇读书笔记,写着写着居然有4000多字了,这大概是我写过的最长的一篇作文了。写完之后,感觉神清气爽,就是那种说到做到的洒脱畅快。读书这件事,我还会继续,下一篇读书笔记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今天就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