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坐月子的第十天里,我感受到时间的不充裕及想做很多事的狂热,陪伴大宝,照顾二宝,生活虽忙但也有条不紊,兴许是有了经验,十天生活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今天的游刃有余,不知疲倦,并享受其中的快乐。(当然,前提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主,保证休息,劳逸结合。)
也许大家会说因为有人帮忙,那么在两次不同的月子里有相同的照顾人员情况下感受不同?其实是自己变了。
生大宝是五年前,第一次做母亲,有些慌,照着书本学,婴儿不会抱,哺乳不会喂。娇娇嫩嫩的小婴儿在怀里,奶香奶香,却束手无策,最后还靠着吸奶器和个人坚持,母乳了持续一年。月子里很emo,感觉全世界都在亏欠自己,动不动想哭,想不通,想一了百了。我知道,我抑郁了,可是却毫无办法。
生完二宝第十天,也是出院第七天,没有去月子中心,也没有请保姆,家里就是家婆帮忙,家公煮饭菜,老公工具人,自己奶娃,一家人像个团队在运行。从一开始虚弱不已到今天体力和精力恢复,我找到了月子里的生活节奏。虽然每天作息依旧不太规律,但雷打不动优先大宝。每晚陪伴放学回来的大宝,大宝睡后照顾二宝,奶娃哄睡时抽空看看书,听听课,没有工作纷扰,只有内心宁静和满足。
想来,两次心境变化,我更成熟,想来明白了这三个道理:
1.明确自己的需求,专注目标,避免陷入牛角尖
这两年一直备战法考,心无旁骛为这一目标努力,在追剧、旅游的大块时间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习。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白天认真上班,晚上积极陪娃,夜里按时睡觉,所有碎片时间都是刷题,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从那以后,我明白,虽然我也付出了不亚于别人的努力,每日独自奋斗,但是不贪心让我获得了专注的宁静,排除外部纷扰。明白这一道理后,每年只订一个大目标,按照进度执行,偶有干扰事情发生,但并不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这一点也适用于平时生活,如果陷入无谓的鸡毛蒜皮,终究会将碎片时间浪费掉。
2.学会爱自己,懂得寻求帮助
爱不是口头说说,也不是自私自利,想着别人就该为自己服务。原来自己挺轴的,觉得自己能行,什么都想亲力亲为。大宝的时候,总想着自己要尽到做母亲的责任,也担心老人的身体,晚上都是自己带娃,实际上,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恢复得不太理想。
这次,吸取教训,结合自己身体状况,寻求家人帮助,不再自己硬扛。孩子不止是一个人的事,他始终与很多人有连接点,心理轻松了,放手给他人,自己寻求身体的休息。
工作同理,一旦交由他人办理,就应放心交付,等待结果。没有谁喜欢絮絮叨叨,也没有人喜欢被不信任,当你的伙伴接过了你的接力棒,那就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吧。
3.保持学习的心态,持续输入和输出
自己曾有一种自大心理,一直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公文写作借鉴前人,改编去年或者他人作品,看山是山,依葫芦画瓢时,形似神不是;当看到他人书籍写的问题浅显易懂,嗤之以鼻,觉得不过尔尔,自己想表达时,逻辑不通,词不达意。被现实狠狠打脸后,我开始学着去拆解他人的文章,空杯心态进行学习。学习看书后,有感悟地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学习写书评,让他人从中获取资讯,也从数据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态度决定一切。哪有那么多能力问题,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全是态度问题。在自己已知领域精进,在未知领域探索,这一过程不仅是看书做笔记,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来,传输给他人,才算是深入领会,学到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