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第一讲——没有信息技术,就难以达成教学效果。刚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我有点疑惑,信息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没有信息技术就难以达成教学效果么?说是少一点辅助的工具,学生在理解上排除了辅助工具给他们带来的直观感受,会难以达成教学效果么?但是读完了今天这个建议,真的改变了我的想法。
我尤其认同基于学情的教学策略。对于最近正在尝试使用的irs,我想说说今天发生的课堂案例。第一在以前的课堂,我们听同样拥有ppt教学展台之类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评价非常的笼统。今天上课的时候,一道题,内容是,你喜欢那首小诗,你能想象到的画面是怎样的。以前我会经常给学生在课堂是畅所欲言,但是说完之后,似乎学生是没有任何提升的。今天的麻吉星的使用,我首先用手机将两个孩子的答案拍下来,之后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投票你喜欢那个答案,其实两个孩子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第二个孩子的表达更加生动,在投票之后,38个孩子选择了表达生动的孩子的答案,然后我进行挑人,追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孩子,学生不仅说的头头是道,之后更直观的让学生知道今后的表达选哪种更会让大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