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因为工作上的事,心里烦闷。平时无事,我也少去爷爷家坐坐,因为你一旦坐下来,爷爷便打开话匣子叙起陈年旧事来。而我闷在家中,心情本就不好,也就懒得去听了。
工作上的事情解决了,心也跟着来劲儿,听爷爷絮絮叨叨,倒也饶是有趣。
爷爷掰指细数,村里如他般年纪的,仅剩七人了。而那些旧事也只是口口相传,遇上我这没耐性的,又怎能传的下去呢。
还是抓紧记上一笔吧,为那个年代,为那些人!
爷爷眼中的离婚
想当年,妇女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绝对是男人的附庸,挨骂受打也只有忍受的份,除非是被男人修回娘家,要不哪有个离婚的念头呀。更为可怜的是,那个年月,忍受不了的,想买个农药服毒自杀都成问题。根本就没有农药可买。因此只好投河自尽或是自缢梁上了。
现在倒好,离个婚比去菜市场买个菜都方便。
爷爷眼中的通胀
建国以前,人们花的是渤海银行发行的北海票。面值上万,块头儿也比现在的钱大很多。
钱不值钱了,剃个头吃顿饭也得花上十几万块。上街买东西,更是得用篮子、布袋什么的装着钱去。结果有个当街抢劫的毛贼,夺过人家的篮子,把里面的钱扣到地上,提着篮子一溜烟的跑掉了。也许咱觉得夸张了些,但是也有讲的当时人们拿了钱来做裱糊的墙纸用,倒是确见钱不值钱到什么地步了。
爷爷的速师班经历
建国初年,旧社会遗留下的老先生、老学究们,教惯了孔夫子的理论,念惯了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之类,很难适应新中国国家建设需求,国家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新时代思想的年轻老师。
速成师范班应运而生。
当时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就都十多岁了,爷爷念到五年级毕业,转过年来正月十六上的速师,秋天的时候便提前毕业任教了。倒是没枉了“速成师范”这一名称。这样,二十冒头的爷爷当了新中国第一批有着新思想的教师。
爷爷的教育之路
当时的政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因此,速师毕业的爷爷回到了本村任教。老师就有五六个人,而学生只有三四十人,也就没有什么课可上了。
后来,经速师班的同学介绍,爷爷去了镇上教书。主要是受了优厚待遇的诱惑吧,不但每个月有十八块钱的工资和三十斤的口粮,而且,家里人不够吃的,单位上村里还可以接济的。
从那以后,七八里的乡间小路上,就多了个肩背三四十斤口粮的年轻人。穷呀,“交通只能靠走,通讯只能靠吼,取暖只能靠抖”的那个年月,一次背这么多,很是不错了。
当时,国家为了加大扫盲力度,除了全日制上课的学生外,还有借中午休息时间上“午校”的农村妇女;再就是不甘思想落后的男青年上的“夜校”。那些学生就得二三百号子人,且大部分都比爷爷的年龄还要大些。这在我们看来很是不可思议的了。
学校领导见爷爷工作认真,忠诚厚道,便把个学校总务长的差事交给爷爷来做,主要负责去各家各户敛上粮食,给学生做伙食,再就是保管接待领导用的烟酒糖茶瓜果点心等吃食。爷爷就守着一堆的好吃的跑去和学生吃每顿限量的窝窝头,竟不曾拿过一点的东西自用。他的话说,人家信任咱,咱就得对得起人家。
拿到现在,大多的人可能要先对得起自己了。
一天,爷爷被校长叫到办公室,劈头就是一句,你工作卖力,就是思想还不够上进呀。爷爷吓了一跳,要知道,当时思想落后的罪名可大可小的。爷爷想想对学生、对学校,怎么也不算个落后之人呀。
“你怎么不考虑入党呢?”
因为成份不好,爷爷哪敢想呀,光审核一项就过不了,怎么也轮不上爷爷入党。
说明情况,领导还算开明,“人,生不可择”一句到给爷爷壮了不小的胆量,顾虑稍稍消除,随便写了份入党申请,还真就批复下来了,只是作为惩罚,要比常人晚转正一年。
教了大半辈子书的爷爷,因为他的大儿子,我的父亲高中毕业,政策又允许接班,78年爷爷便退了下来。工资也由六十元每月减到了四十元。现在好了,退休金每月一千多,可爷爷还是改不了节俭的习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得知我要体检,爷爷竟掏出二百块钱硬塞给我,而前一阵子来试讲的时候他给的二百块钱我还没花完呢。
又想起上高中大学那段日子,每次回家,爷爷都是五十一百的塞给我零用钱。
每每两个人拉扯间,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
从小家境不好,加上这次回到家中,爷爷一直认为我受了不少的委屈。
其实,哪会呢?
我有那么多心疼我关心我的亲人朋友。
珍惜这些,此生无憾!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