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让我想到韩寒在《后会无期》说过: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想让自己成功实现梦想,不仅要想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
本书作者肖恩·扬擅长将心理学、医学、商业和科技领域的成果结合起来,利用新兴的网络技术帮助预测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为读者带来了持久改变的7种武器,今天我拆解第一种武器:阶梯模型。
001 什么是阶梯模型
当你在爬山的时候,如果你一直往下看,你有可能会被恐惧所淹没。可当你把注意力拉回你脚下的阶梯时,每踏上一个台阶,信心就会提升一点,从而让你有更大可能性继续往上爬,这就是阶梯背后的力量。要实现目标,就要先找到正确的第一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实现第一步上,然后花时间回顾你的进展。接着在第二步中重复这个过程。
阶梯的概念并不新鲜,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要是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实现远大梦想上,实际上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因为梦想太大,也太远了,容易让人感到气馁。人们理性上或许知道自己应该朝着目标迈出一小步,但实际上他们规划的步子还不够小,毕竟,小的概念很主观。
002 “步骤、目标和梦想”的阶梯模型。
那该怎样让人们从小步骤处着手去想呢?你所设计步骤的大小应取决于你聚焦的是梦想还是目标。梦想比目标更大,它一般要花3个月或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目标是人们制订的过渡计划,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完成长期目标要花1~3个月的时间,完成短期目标通常要用1周到1个月的时间。步骤大多只需要不到1个星期来完成,是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要逐一划掉的小任务。一般而言,设定要花1个星期完成的目标,并规划出不到2天就能完成的步骤,是使用这套方法的关键。
阶梯模型有两个组成部分:
1、规划恰当的渐进步骤、目标和梦想。
2、回顾:回顾自己是如何成功实现目标,并小小地庆祝一下。
003 为什么要建立阶梯模型
阶梯模型不是实现梦想的公式,它只是让你留在正轨上的公式。在这一模型中,梦想是主动力,目标才是关键,你需要专注于完成具体的小目标,校准思路,运用渐进的力量让改变更加持久。
在改变行为过程中,要关注日常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专注于小步骤可以让人们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让人们更快乐、更积极地继续尝试,因为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奖励。
每当大脑获得奖励,一种强效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就会喷涌而出,让人感觉良好,于是想要重复该行为以便再次感受相同的化学物质。人们感觉良好并不取决于其实际成就,而取决于他们期望达到的成就。
004 如何在生活中应用阶梯模型
今年我的年目标是实现读书日输出,我之前是在《微习惯》这本书的指导下,把我的今年的这个大目标拆解成“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而这正好和本书的阶梯模型切合。
我把一年的读书计划,拆解成每个月读四本书,将一本书拆解成六篇输出和一篇复盘。其中如果书比较简单,可以分成五篇输出和一篇复盘;如果书内容比较多,刚挑出其中六个对自己有帮助的点输出再加一篇复盘。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我竟然已经坚持了101天了。
想要养成好习惯,一定要让这个习惯足够愉悦,我们得把目标设定得更小些,好让人能够完成,并且感觉更好。
而其中“回想”的部分是我们常常忽略的,通过回想有助于建立起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加强“改变是可实现的”这一信念。在此要注意,只有在认为自己完成了当下步骤的时候,人们才应该回想上一步。要不然,回想的作用恐怕就适得其反了。比如:减肥的人站在体重秤上,发现自己没减下来反而胖了,这时让TA回想,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阶梯模型教我们学会怎样真正地从小处着手,让我们坚守在完成步骤和目标的道路上,甚至引领我们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