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是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是每个想学投资理财的人一定熟识的代表人物。查理·芒格著有《穷查理宝典》这本重印几十次的著作。对于投资,查理·芒格更在意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投资技巧,他认为生活就是一连串的“机会成本”,你要与你能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结婚,投资亦是如此。
在此,主要讲述查理·芒格自我提升的三种技巧。
1.独立思考法。
2014年有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约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和二分之三的男性宁可选择自我电击,也不愿意花时间独处思考。这项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人们为什么就那么不愿意思考呢?我想,应该归结于“懒”这个字。不思考就不需要动脑筋,那么一个人自然就会轻松很多。也正因为“懒”,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可怕的事实,就是人云亦云。就像投资一样,自己总想跟投资者一样,能够获得高收益,听小道消息,不加思考,别人说投什么自己就投什么,那么必然不会盈利,说不定还亏损很多。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如果没有学会独立思考,那么就像肉体没有了灵魂那般,还容易被有小心思的人牵着鼻子走。
那么应该如何学会思考呢?《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一书中提出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就特别好用。我们需要有意识的自我训练,常常带着思考与疑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件事情。
例如,在商场里选择一件喜欢的衣服时,就可以自问,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这件衣服,是因为款式,还是因为颜色?如果是款式,那是因为现在流行?还是因为看起来比较符合自己的气质?那自己的气质是怎样的?……可以不停地问下去,最后得出结论。
当然,这只是最初级的思考方法,想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被人征求意见时,提出好问题,还需要做到深入理解和多角度思考。
2.广泛阅读法。
查理·芒格说:“在我的一生当中,我还不知道有哪个智者不是时时在阅读的(且领域十分宽广),没有,一个也没有。要知道沃伦读了多少书,我又读了多少书,你会很惊讶的。”
我们去看芒格的文章就会发现,他可以轻巧地运用很多不同领域的伟人的话语、思想,他再忙,也会每天拿出好几个小时用于读书,芒格不仅仅只看投资领域的书籍,他觉得应该广泛阅读,通过阅读了解不同领域的时期,无论是对于思考,还是磨砺都很有帮助。
谷歌董事长提出的721的阅读模式跟查理·芒格的读书方法类似。什么是721阅读模式呢?就是我们应该把最主要的精力,也就是70%的精力放在业务书籍,20%的精力放在与业务书籍相关的领域,10%的精力放在其他任何领域的书籍。比如是想在商务领域有所成绩,我们手头有10本书籍,那么我们在这些书中,应该有7本是商业知识的书籍,有2本可能是谈判类的书籍,还有1本可能是媒体方面的书籍。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就是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出路。现在都流行复合型人才,就是懂得多,会得多,你可能不是最会打乒乓的人,但是你可以成为打乒乓中最会写作的人,你可能不是最会健身的人,但是你可以成为健身中最会画画的人。
3.经验学习法。
我们以往一直紧盯着成功的经验,却没有想到,我们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失败、错误中去。查理·芒格特别关注从失败、错误中学习,他说:“你可以学着比其他人少犯错,以及在犯错后如何更快的弥补过失。”
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不光要在自己的失败中获取经验,还要去看别人为什么会失败,以及他又是如何站起来的。
就比如说俞敏洪,他曾经高考失败三次,那他是如何最后考取了北大的呢?他创立新东方的时候,就是一下子成功了的吗?当然不是。他指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一些小心思就选择创业,那必然会失败,要想迈向成功创业的第一步,必然就是审视自己。
我们可以去看那些创业失败人的案例,我们会发现,他们失败的原因大多就是没有目标能力、专业能力、营销能力、转化能力、社交能力、用人能力、把控能力、革新能力,因而又谈何创业?
因而,我们需要多去看看别人的问题,再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注重从失败、错误中吸取更多的经验,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