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来到3月份
据统计,人们在年初设定下一个新年计划,到年底目标的成功率约在12%左右。三个月的读书会、训练营之类目标成功率在33-36%。
大目标变成小目标,更加容易实现?
一个教练项目,大学生待在家里不能返校,通过教练形式为他们提供一个一周线上改变行动计划。一群专业教练培训如何设定目标的工具和方法,结对子,1对1辅导对话,让他们确定目标。然后打卡跟踪进展,最后盘点行动成果。
猜猜结果如何?
感兴趣参加的93个人中只有53%的人成功设定目标
而成功设定目标的53%的人中,80%改变行动实现
导致失败的灾难性问题就是目标太用力
假如行动是船,目标就像风,风太小船走不远
目标太用力,刮得是强台风,直接让船不能出航
为什么目标会太用力?
1
混淆美好愿望与目标
愿望就像寺院门口许愿树上的红纸条,太多。
美好的愿望人人有,漂亮的Flag人人会立,胼手砥足做就不那么容易。
年度目标大,雄心勃勃的周目标也不小。案例中一些周目标是:
克服拖延和懒惰,学会说不
挑战早起
坚持阅读英文打卡
每天读书
早日脱单
学会断舍离,平衡工作生活
愿望热气球一旦飞起来,没有降落工具就是灾难。怎么办?
让目标变得具体可衡量,知道一个清晰的标准,人们就很难告诉自己放弃努力
王献之问父亲:“怎么才能把字写好?”
王羲之指着一溜排十八口水缸说:“你把缸里的水磨墨写字用完,自然就练成了。”
目标具体清晰化,儿子最终取得成功。
用SMART原则来梳理目标让其更加具体清晰。
问自己:什么是我的SMART目标?
大蛋糕目标一口吃不下,学着切小块一点点地吃
2
低估了过程的难度
一劳永逸的话容易说,一劳永逸的事难做。
一个没有锻炼习惯女生要在一周改善体型
一个小伙子要一周搞定一场约会实现脱单
一个高中生第一次投稿就达到出版社要求
你需要问自己:
这些目标是否现实可行?
不能达成目标时对自己的判断是什么?
你是为了让自己进步还是把自己拉到完美标准的审判席上检阅?
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是制定可控的,看得到实现路径的目标。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名不见经传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全世界的人好奇他怎么做到?
他说:“一开始,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实。
后来每次比赛之前,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把我分解的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很多时候在放弃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因为没有预估清晰的目标实现路径。
一个有效的目标计划应该包括清晰实现路径
3
“做到最好” 不够好
晚上给孩子辅导做作业,看到潦草的字迹实在抓狂。生气地说:“怎么写的这么难看?”
孩子伤心委屈说“我就只能写这样的字。”
我说,“再认真,尽力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
孩子生气地说“什么是最好?我不知道你要的最好是什么?”
9岁的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尽力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
一语惊醒梦中人。
你怎么知道做到最好是什么?
无穷止境的最好,像唐僧给孙悟空念的紧箍咒,只会加剧焦虑和害怕
做事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才能增加目标实现的机会。一开始就重压之下的目标,反而会因为高估能力而做不到产生的挫败感,让人丧失动力。
老子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容易扯着蛋。
4
“应该”不等于“想要”
寺院扩建,一棵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处。两个弟子到树前开始挖土,刚挖了几下。
一位小和尚就对另一位说:“师兄,我这把铁镐木把坏了。我去修一下再挖。”
师兄劝他移完树再修,他说:“那怎么行?用这样的镐要挖到什么时候呀!”
于是小和尚去找木匠借斧头。
木匠说:“真是不巧,我的斧头昨天砍东西弄坏了,我用菜刀给你修一下。”
小和尚听了说:“那怎么行,菜刀修得又慢又不好,我去找铁匠把你的斧头修一下。”
小和尚带着斧头去另一个村子找到铁匠,铁匠苦笑着对他说:“我的木炭刚用完,你看……”
小和尚放下斧头,又去山中找烧炭的人,烧炭的人对他说:“我已经好多天没有烧炭了,因为找不到牛车把木料运到这里来。”
小和尚又去找一位专运木料的车把式。
车把式说:“你看我的牛生病了……”
几天之后,当僧人们经过四处打听找到这位小和尚时,他正提着几包草药匆匆从一个镇向车把式的村子中赶。
大家问他买药干什么,他说为牛治病。
又问他为牛治病干什么。
他说要用牛车运木料……
挖树的事,他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
认认真真忙碌,辛辛苦苦奔波,到最后别人问“你在干什么”时,却惘然不知。
为什么?
实现目标的专注受环境影响。不断转换中,那个最初的目标就变得不确定。
立目标时,心中好像有很多蝙蝠在黑暗中寻找出口。不确定时,猛地看到别人的目标,就会陷入一种误区,内心说“我应该也要这样”,于是朝那个方向奔去,殊不知那个地方并不属于你。
目标像病毒,也会人传人。群体的目标答案变得相似,例如想要更健康,更美丽,更努力。
别人的目标可能触发转移,人的关注点时刻在发生变化。
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也可能是包着金粉的土坷垃。适合你的处境的目标,才是属于你的目标
找到属于的目标,剩下的就是旁若无人的坚持
挡在前面的是山,踏在脚下的也是山
迷路的只是眼睛,清醒的总是脚板
如果前面是一片海,那就做一叶轻舟
带着果敢和勇气,去过你的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