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一个相交二十年的朋友的电话,电话中他在抱怨生活的不顺,工作的问题,家庭的矛盾,甚至社会的不公。蓦然回首,当年我跟他是一个圈子里工作的同事,过去二十年,大家相交的圈子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出身并不贫穷,家里还有房子可以收租,一直都生活比同龄人富足。但是他仅仅满足于现状,所以他的圈子里都是同样类似的人。当年龄渐长,他依然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的时候,他对社会变化的认知就只能停留在青年时期留给他的认知里。身边都是好吃懒做的同龄人,都有相似的家庭背景。
当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他突然发现,之前躺赢的收益已经不能满足他家庭的日常开销,自己年龄见长而能力没有增长,在社会上无法谋求一份满意薪酬的时候,只能继续在自己的圈子里吐槽社会的不公、制度的落后、家庭环境的制约等获圈子里其他人的取认同感。从而进入一个负向循环。
他要摆脱这个圈子就需要自己走出舒适区去学习,提升自我能力,进而重新定位自我的社会价值。但是周围的人都在用负面情绪影响着他,导致他以为社会就是如此,没有更好的出路。
我跟他相比,家庭条件比他落后很多,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也没有祖传的可以收租的资产。我离开与他相关的圈子后,进入了销售行业的圈子里。
这个圈子有一条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产品的人!我从一个不懂产品知识、没有销售技巧、天天挨骂的小白开始。每天都在被迫前进的路上一点点挪行。
圈子里大部分都是跟我一样的人,大家一起共同参与培训、学习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在相互鼓励又竞争的环境中逐步成长。直到自己能独自卖出去第一个产品、完成第一次任务、真正可以独挡一面。
后来学习团队管理。开始的时候团队没人服我,我认真的去帮助每一个人,获取队员对于我的信任,直到大家都认识到,我是为每个队员兜底的人,团队才形成真正的合力。
当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提升自我的认知和能力,清晰地做好自己的社会定位。
圈子就是由具有相似兴趣、价值观或职业的人组成的社交网络。人是环境产物,大部分的人都是中人,容易受周围的人影响。
每个人都是不可选择的进入家族的圈子里,双亲、兄弟姐妹、甚至三姑六婶们。每个人的家族背景就是这个人踏入社会前最基础的圈子。个人性格是家庭教育投射所形成的,后天去改变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人生可以部分选择圈子是在中考择校时,虽然考的学校更多受父母认知所影响,但也是个人自我认知的选择。第二次可以选择圈子的是在高考选学校及专业时,父母的影响相对降低,更多是个人对世界认知及自我社会定位的选择。
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工作后,大部分圈子都是可选择的。工作中遇到的领导、同事等。遇到优秀的人,加入优秀的圈子,则能越发优秀;反之亦然。
朋友圈是个人自主选择的圈子。可能部分人觉得,我的一生就是被困在家庭背景的圈子里了,家里人都是公务员,周边的人都考公,就只能做这样子的选择。事实上是自我对世界认知,及自我定位的不清晰所导致的。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好吃懒做的,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是反人性的,今天很多人天天喊我要减肥!真正动起来的又有几个?投资自己是千百年来古圣先贤一直在教化大家的,而真正能听懂并执行的人不多。
鲁迅先生说:“一定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因为你都不好意思吊儿郎当了,人是环境产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红利,我们要把握住并保证不被时代所抛弃,需要的就是一个积极正向的圈子,发现身边人的优秀并向他学习,不停的努力提升自己,自然身边就会聚集一帮优秀的人!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圈子,圈子就是自我提升的最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