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聊了钱和财富自由,我们知道了钱的本质是资源调用的能力,而财富自由的本质是掌握时间的自主权。
今天我们来聊聊,在投资理财中,为什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们普通人每天努力工作,不管怎样手里总有些结余。如果去投资,我们会把手里的钱拿去投资什么呢?
肯定是收益越高越好,风险越低越好。
你看,对于投资,选择是第一步。
那选择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呢?
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有50年的有效投资时间,有100块钱的本金,在复利的作用下,不同投资回报率的终值如下:
点击可看大图
如果你选择了3%的投资对象,50年后100块变成了326块钱,长了三倍多,感觉还是不错的。
但如果你选择了25%,50年后100块钱变成了700万,增长了7万倍。
想起一则旧闻:2015年1月,香港著名的何东花园以51亿元港币成交,何东爵士的这笔投资,从1923年的6.6万上涨到2015年的51亿元,升值7.7万倍,看似很惊人,但实际上相当于年复合收益率多少呢?13%。
看上去很惊人,但计算下复利,也就13%。
上面的例子都是一次性投资,但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并非只有一笔投资,我们更多的是不断追加投资(比如每个月的工资结余),如果按照这样来计算,最终的差距会大到难以想象。
假设三个好朋友小王、小明、小凌都在22岁的时候投资1万元到不同回报率的产品上,然后一直到60岁退休,每年都省下3万元继续投资。
小王选择了最安全可靠的保本理财(货币基金等),获得了3%的年化收益率;而小明选择了基金和国债等产品,获得了10%的年化收益;小凌选择了投入股市(并不一定是自己选择股票,可能是买主动或被动基金),获得了15%的年化收益率。
三个人同时在60岁退休,退休后不追加投资,每年取出100万用于养老。假设三个人都在80岁去世,那么他们的人生是这样的:
你看,小王的晚年很是凄惨,可能只能靠捡瓶子度日,没有钱负担100万的安逸生活;而小明和小凌不仅可以有物质不愁的晚年生活,离开人世的时候还给下一代留下一大笔财富。
是小王不努力工作吗?不是,这一切的差距,不在于你工作的努力程度,而在于他们选择将智力和体力换来的财富配置在哪里。
在投资中,因为复利的飞轮效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要把钱投资在哪里呢?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