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久了,累了,总是会很容易想家的,可是每次回家,总是觉得很疲惫,身体和精神上都是。小时候,特别喜欢自己家,感觉一篇和谐,大家都其乐融融。长大后,发现好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的样子,也多了很多忧愁。
人的认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的,会越来越好,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好好发挥自己的长处。事实上,却总有那么一些人,并不是这样,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不会越来越好,认知并没有增强很多,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倚老卖老。似乎岁月带来的只有年龄,而没有其他。
其次,回到家里,面对的都是一些物质问题,或许是真的自己缺乏什么就对什么敏感,也或许是自己真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些不谙世事。
到了这个年龄,好多人都成家了,只有少数几个人还在飘着,努力着,一无所有,甚至有是时候自己这样都不知道为了什么。总是不短的追求精神上的生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充实,不断的关注自己未来的成长,却对自己目前的状态略有忽视,享受当下的这一刻。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矛盾,很羡慕别人物质上的富足,也不断追求自己精神上的富足,而事实上,精神上的富足和物质上的富足相辅相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我的工作可以支撑我花销,兴趣,成长,却不足以支付房子、车子等一应用品。
看着别人成家,出门就是汽车,不是不羡慕,不是不想要,只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聊天的时候很不喜欢聊这些话题,因为出身并不是富裕的家庭,家里帮不上忙买房子和车子,我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要学习,要读书,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些都是必须花钱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最应该做的、最应该学的是理财,而我一直没有在学的也是理财。
目标和行动应该保持一致。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有很大的不足的,总是屈服于眼前的快乐,做自己更喜欢做的事情,忽略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
房子和车子是刚需,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而事实上我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做刚需去做,或者说,这件事应该是刚需,而我潜意识里并没有将这件事当做刚需,所以才没有做到这件事。
当你总有理由不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因为你有那么多的事情必须要去做,而是因为这件事对你来说不足够重要。归根结底,目标与潜意识要做的事情之间仍然存在差距,这个差距,也需要努力的去改变去弥补。
原生家庭的差距,是起跑线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起跑线从来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好的原生家庭提供了太多的便利和条件,差一点的原生家庭甚至能成为负累,成为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想要什么都需要努力的去实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真的要走好远的路才能与那些条件好的人同行。
就像曾将看过的一篇文章说,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和咖啡。
不管道路有多远,我都愿砥砺前行。
最后,题外话。
庆贺母校建校80周年,我会努力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