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挣钱了要修这条路。王炸炸在一个大雨的傍晚立下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倚在门框上,王炸炸边往鱼塘里甩着鞋底的泥巴边迫不及待地朝里屋的祖母喊道:婆婆,修条路要多少钱啊。
祖母的回答言简意赅:拿头修!
但王炸炸态度坚决,并暗搓搓开始用双脚丈量这条欠修理的路。
这是一条从王炸炸家门口一直延伸到中学的路。它有一个恬不知耻的名字叫“大路”:“大路”的起点是一个上坡,两侧都是鱼塘,边缘常年累月堆积着防汛袋用以预防雨季时塘里的鱼跑到“大路上。往后走两侧变成庄稼地,大路更像是一道加宽的田埂。读书时候学到鲁迅的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王炸炸深以为然。
这条路没有名字,没有遮拦,甚至连石子都稀少。放学的铃声一响,路上便充满了各个年龄段的同学。大家的目标一致,一起回到村口,再从村口四散回家。
小学的时候,从路口到家要用15分钟,中学的时候,如果快走,10分钟。也有记录的保持者,王炸炸的堂哥,他只需要8分钟。王炸炸时常怀疑他走那么快回家并不是大人嘴里夸赞的心无旁骛,爱惜时间。而是,赶回家看《奥特曼》。
夏日的夜晚,某个电视台播放《奥特曼》。播出的时间,不偏不倚,刚巧是晚自习结束后开始,两集联播。王炸炸往往只能蹭到一集便被祖母赶去睡觉。久而久之,为了尽量不错过第一集的前十分钟,王炸炸也练就了一双好腿力:还没下课就收拾好作业,铃声一响抓起书包从教室门口出发,一路狂奔。为了节约3、4分钟的时间,王炸炸逼着自己在“内径”保持直线奔跑,遇到坑洼也不避开,而是用尽力气飞跃。两点直接直线最短,王炸炸烂熟于心。
成年之后的王炸炸每每对镜自怜,无不后悔这段为了《奥特曼》将自己练成了一生相伴的“莲藕腿”的日子。可惜,人无再少年,王炸炸也只能一条长裙接着一条长裙地买。
青少年10分钟的路程,那会的王炸炸胸有成竹地得出这条路应该是1KM。接下来她开始思索拿什么修的问题,不可能拿头,头只有一颗,到处乱七八糟的石头却有很多。
于是熟记愚公移山的王炸炸开始到捡石头。
最初她只在路两边的沟壑里捡,用塑料袋装好带回家堆在菜园的一角,后来路上渐渐没有大的碎砖碎石的,她就去河堤边捡。有一次正逢清明左右,她捡着捡着没注意一下子一只脚滑进河里,河堤边纸钱花圈被风吹着散了一地,再加上大人们讲起的那些真假难辩的落水鬼找替身的故事,王炸炸顿时被吓了个魂飞魄散,捡石头的工程便烂了尾。
再到大雨滂沱,王炸炸和小伙伴们互相搀扶着和着脚下的稀泥,深一脚浅一脚的扭回家时,她还是时常在心里嘀咕:总有一日,我要把你铺上柏油。
可自打中学毕业,离开小镇去异地求学工作,这修路的小嘀咕离王炸炸便越来越远了。这曾经豪气的梦想,自然以前不愿,后来也更不敢跟人提起。
某一年某一日,镇上的富人发动着捐了钱修了路,再年节回家,站在村口远远的瞭望,看到宽阔平整的“大路”,王炸炸不免还为自己感到羞愧。
小时候吹的牛B,不是都能如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