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978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我不清楚。现在知道的答案只是来源于书本和影视剧里面的描写,那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的三中全会改变了中国。那时候的湖南农村老家是个什么样子,我也不清楚。现在知道的答案也只是来源于父辈的忆苦思甜,那是个吃不饱饭记工分吃大锅饭的地方,这一年我不少十四五岁的邻居叔叔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这一年,这样的地方,我出生了。
记忆:童年的记忆是模糊的,颜色似乎是黑白的,又似乎有点彩色。现在回想起来,印象中有夏天光着身子在池塘里的嬉戏,有外出上大学叔叔们过年回家带的漂亮好吃的糖果,还有趁父母不在和表哥们在家偷偷用糖精泡热米汤喝被父母的责骂,另外还有小沟渠里流淌的清澈水流、夜晚特别明亮的星星、邻居们夏日聚集在家门口纳凉时讲的吓人的鬼故事、尿床后自己偷偷睡干避免被大人发现的小伎俩、城里小哥哥来玩时送的黑色小毡帽、刮风下雨夜父母有事外出一个人躲在被子里蒙头睡觉的恐惧感,我觉得自己记忆力还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幼年的事情我已想不起太多,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幼年记忆缺失”吧!
听说:在村里其他人的眼里,小时候的我相比其它小孩,好吃、聪明也讨人喜欢。各种版本总结起来还是比较统一,无非就是我通过表演地上打滚、唱以父母为内容的小荤段子把路过我家门口(有些是特意路过)的叔叔伯伯爷爷奶奶们买给自家小孩吃的零食骗走了(当然是心甘情愿),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善于逗乐的小孩看来还是有好处的。另外还听父母讲,我半岁不到就被上大学回家过年的仍如小孩子般的叔叔们聚餐时用筷子蘸白酒给灌醉了,一岁不到的时候发高烧自己就会频繁向过往路人招手求救。每次回老家,从不同的嘴里,还能听到这些话。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
追溯:幼年的经历,对于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影响是潜在的。现在看来,缺乏安全感(胆小怕事、忧郁气质)、内心强大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喜喧哗和与世无争)似乎是有源头的。但年纪轻轻就有看破红尘倾向的源头在哪里,而立之年就找不到人生奋斗意义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幼年尘封的记忆有待进一步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