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于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用报“父祖之仇”的借口,在建州起兵攻打尼堪外兰,攻取图伦城。先后攻克征服了苏克素浒河部,董鄂部,浑河部,哲陈部和完颜部。至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用差不多五年的时间,武力统一了除长白山三部(鸭绿江部,纳殷部和朱舍里部)外的建州五部,势力愈发强大起来。
在这期间建州女真这边是能打的基本上都被努尔哈赤打服了;不能打的也都很自觉,甘愿当努尔哈赤的顺民。努尔哈赤又有点膨胀了,总觉得我打了这么多的胜仗,小弟乌央乌央的,可总觉得差点儿意思呢?到底差点儿什么呢?老努同志考虑了很久也没有想起来到底差点儿什么,直到有一天,与额亦都等一众将领外出检阅部队才突然醒悟。我现在好歹也是建州女真的扛把子了,怎么能还住在原来挤挤嚓嚓的小房子里呢?于是一个想法在他的大脑中形成了,那就是建立一个都城。最终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都城这一计划提上了日程。
其实老努同志这种心理也是很好理解的。就好像一个穷光蛋,突然有一天买彩票中了一千万,那他肯定会乐坏了。心里想的肯定是买套好别墅住住,买辆好车开开。车子吧,不说奔驰宝马保时捷,弄辆一汽奔腾啥的总该不过分吧;在说房子,不要说豪华别墅,海景房,弄一套100平以上的大三居还是绰绰有余的吧(可不是按现在的房价和通货来算的啊)!事实上,努尔哈赤造的这个城,别说海景房,豪华别墅了,连大三居都挨不上,多说算个小三居。因为这个城实在是有点寒酸,比那大明的紫禁城差着可有十万八千里。怪不得努尔哈赤的后代子孙们死活也要把明朝皇帝撵出紫禁城,自己坐在金銮殿上,原来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这座城被人称作费阿拉,建在呼兰哈达之下。呼兰哈达是满语hu lan ha da的对音,“呼兰”指烟筒,“哈达”指山峰,也就是说费阿拉在烟筒山下。虽说名字不好听,但地势很好,很佩服当年给努尔哈赤看风水那个人。这里三面环山,分别为东鸡鸣山,南哈尔撒山,西烟筒山;一面临水,苏克素浒河支流--嘉哈河(二道河)与硕里加河(首里口河)。确实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靠山傍水,进可攻退可守,加之风景格外优美,建都城是再好不过了。